03.02 水镜先生司马徽把徐庶、卧龙、凤雏介绍给刘备,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

临汾舆情焦点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历来现实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小小嬴政


水镜先生推荐徐庶、卧龙、凤雏是因为他对他们有所了解,都说这三人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徽善于结交好友,在刘备马跃檀溪后,遇到司马徽,司马徽便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说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之所没有推荐司马懿,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不是一个圈子

司马懿和司马徽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司马徽可谓是远近闻名,他的身边有庞德公、诸葛亮、徐庶、庞统、韩嵩等人;而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一直都在北方,和这些荆州的名流,自然是少有交集。

其二:不了解司马懿

司马懿能忍,他的才能,都是在后期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司马徽对他并不了解,推荐一个自己不了解的人给刘备,司马徽应该是做不出来。此外,司马懿隐忍,主要是司马懿那时也没有出仕的想法,就连曹操请他,他都没同意。

其三:司马懿的家族是大家族

司马防是颍川名门司马一族的代表人物,当时官职比曹操还高,一开始,刘备的处境并不好,可以说落魄,寄人篱下,四处奔走,这样一个人,就算司马徽推荐了司马懿,司马懿也不一定能看上刘备。


广东阿俊


哎呀,这个问题是考验我童子功啊,三国演义得20年没看了,但我记得这个问题在原著中是有明确答案的。

说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实际上是略显勉强的。

刘备马跃檀溪,逃到司马徽的庄上,俩人聊天,司马徽分析了刘备的局面: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万人敌,很厉害,但是缺少能够指挥他们的人。而孙乾、糜竺这些谋士根本就是白面书生,担当不了大任。说到此,司马徽引出来伏龙、凤雏的童谣。当刘备详细询问的时候,他便不再说了。

这次水镜先生所谓的介绍,只不过是谈到兴头上,话说冒了而已。实际上他并不是真心、正式的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后来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劫持,荀彧写假家书骗走了徐庶,司马徽去刘备处串门,听说徐庶临走的时候已经将诸葛亮正式推荐给刘备,这才把诸葛亮大加赞赏了一番,甚至拿他和姜子牙、张子房相提并论。

但是,细节,在捧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说了这样一句话:徐庶自己走也就算了,何苦让诸葛亮出来呕心沥血。离开刘备处,司马徽又说了一句话:诸葛亮虽然遇到了真主,可惜,不得其时啊。

不得其时。什么时?天时。天时是什么?历史创造的机会。什么机会?成就霸业的机会,大大的机会。

司马徽看得清清楚楚,天时在曹,这个历史创造的机会,已经被曹操抓在手里。大势所趋,人力是无法撼动的。刘备再英雄,关张赵再无敌,诸葛亮再筹划也敌不过天时,拧不过大势。司马徽看死了刘备这一支干不过天,所以并不热心把诸葛亮推荐给他。

司马徽乃至于整个司马家都知道大势在曹操那里,但也看出来曹操大运当头,不可争锋。所以他们选择了顺势而为,窝在曹操那边,装孙子,等机会。我先跑的你的阵营占个地儿,我还不当出头鸟。熬死了曹家三代,这个天时大运就该轮到他司马家了。

以诸葛亮的能力其实也看出了这个局面,但他还是选择了出山跟天争一下,最终耗尽精神夺了个三分天下,虽然未能胜天半子,但也算是抢天三分之一子!


何老师私人订制


答:提问这个问题的这位网友,在提问的问题中出现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卧龙、凤雏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并不是史实。

话说,徐庶与石广元都是颍川郡长社县人,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相交甚好。

但徐庶并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

刘备屯驻新野时,出身寒门的徐庶生活困难,又一心想出人头地,他早早就前往投奔刘备了。

而且,和司马徽一样,他也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第二个错误,司马懿并不是司马徽的侄子。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受刘表的邀请客居荆州;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人,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甚至并不认识,根本就不是什么叔侄关系。

现代某些人,有一种通病,一看到同姓人出现在同一时期,就会认为他们是亲戚关系。

我曾经看到过一本黄姓族谱,把三国时期的所有黄姓人收纳在一起,都成为了父子叔伯兄弟关系,包括黄忠、黄盖、黄承彦、黄琬、黄劭、黄奎、黄权、黄皓、黄祖……在该族谱中,这些历史人物的辈分怎么看怎么别扭。

话说回来,既然都不在同一个地方,又不认识,司马徽当然就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喽。

并且,司马徽死得很早,赤壁之战前夕就辞世了。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呢?

是公元208年。

也是在这一年,司马懿在曹操的一再强制征召下,才勉强出仕,为曹操做事。

另外,《三国演义》把司马徽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厉害,有先见之明、识人之能。

但在历史上,司马徽只是一个高旷孤傲的名士而已。

有一个成语,叫“好好先生”,就来源于司马徽。

是因为司马徽不愿得罪人,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答“好好”,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习惯。

有一次,有人跑去告诉司马徽,说他的儿子得病死了。

司马徽竟然想也不想,点头回答说:“好好”。

那人气得直翻白眼。

司马徽的妻子在那人走后,责备丈夫:“人家的儿子死了,你为什么还说‘好好’呢!”

司马徽的回答是:“好好,您的话也很好。”


覃仕勇说史


先回答问题: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司马懿关系并不密切,司马徽也看不上司马懿。

三国时期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刘备两者都得到了,甚至还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士:徐庶。但是刘备也没能得到天下。而这三个人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不推荐司马懿呢?

司马懿和司马徽没有血缘关系。

在一些小说中描写司马懿与司马徽的关系,都是说这两者是叔侄关系。其实这两个人没有血缘关系,之所以出现这种言论无非是因为两人都姓司马,年龄上司马徽要比司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这两个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甚至司马徽在向刘备推荐人选的时候,很可能压根不知道司马懿这号人物。

因为刘备与司马徽的谈话是在东汉末年,并没有形成三足鼎立。刘备是160年出生的,诸葛亮是181年,司马懿是179年。所以司马懿要比刘备小了整整19岁,将近20岁。三国是220年才形成的,刘备是在207年拜访的水镜先生司马徽。此时的刘备47岁,司马懿只有26岁。我们都知道,司马懿主要功绩和荣誉都是在三国时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后才得到发挥的。

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

公元207年,刘备拜访水镜先生,希望水镜先生给他指点一下,介绍几个名士给他。水镜先生上来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脑子也很迂腐,不是什么识时务的俊杰。

也就是说司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书中有关司马懿的描述是这样的: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从,倾心于的意思。所谓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归信。也就是说司马懿是很迷恋儒学的,是很相信儒学的。

所以司马懿肯定学了很多儒学内容,也是很喜欢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儒生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三国未形成的时候,司马懿在世间的名声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觉得司马懿是一个俗士,并不是识时务的人。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早些年间,曹操就请过司马懿出山帮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声是很差的,司马懿也也因为此并没有答应曹操,至于后来,那是后来的事情。

司马懿不在荆州,在河内郡,在曹操的地盘上。

而且水镜先生司马徽在告诉刘备的第一句话中就说明了:此间有名士,我介绍几个给你认识。此间就是荆州啊,也就说司马徽向刘备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并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这不是荆州啊。

虽说两者挨着,但是就算是挨着那也不是同一个地方。况且当时的河内郡是曹操的地盘,不是刘表刘备的地盘。当时的司马懿是有一定名气的,河内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且曹操的谋士告诉曹操:你要么得到司马懿为己用,要么就杀了他,不能让别人夺走。所以曹操对司马懿还是比较重视的。刘备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访司马懿不太容易。

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

笔者认为司马懿不太可能答应刘备。其实司马懿并不是水镜先生口中的儒学俗士,不识时务。相反,司马懿很识时务。一开始司马懿不肯帮助曹操,不只是因为曹操的名声不好,更多的是因为,局势并不明朗。一开始还未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之前,司马懿也看不清局势。

等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才看清楚局势,那就是:曹操必胜。司马懿也跟曹操做过局势的分析,他认为曹操不如杀了天子称帝。曹操虽然拒绝了,但是从此以后曹操越来越喜欢司马懿了。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司马懿绝对是一个识时务的,不是一个腐儒。

试问单纯的一个儒生,能坚定的支持曹操称帝?既然如此,司马懿这种聪明人是不会答应刘备的,因为他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不出山则已,出山必定帮助能够胜出的人。很明显,司马懿不认为刘备是能够胜出的人。

综上所述: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司马懿没什么很大的关系;而且司马徽看不上司马懿;还有就是水镜先生推荐的是荆州的名士,司马懿不是荆州名士。所以水镜先生司马徽并没有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大家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无笔


这个问题还能扯淡。

第一,司马懿在河内温县,处于曹操控制区。司马徽当时住在襄阳, 处于刘表控制区。司马徽就近推荐荆州襄阳附近的诸葛亮等人还行,如何去推荐远在司州河内郡的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是世家大族,父亲司马防又是曹操的“伯乐”与好友,当年推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与弟弟司马孚都是曹操幕僚,可以说司马懿家族都是曹操支持者。不要说司马徽这种“隐士”有没有机会认识司马懿这种豪门世家子弟,就是认识司马懿,又如何让司马懿千里迢迢投奔刘备?

诸葛亮寄居荆州襄阳,如丧家之犬,需要有人引荐。司马懿是本地豪强地主,司马徽何德何能去高攀司马懿家族?至于说司马懿是司马徽侄子,更是扯淡。不要说两人一个司州一个豫州,而且司马懿家族家大业大,如何是司马徽这样的隐士可比?

第三,当时曹操如日中天,与司马懿父兄关系密切,司马懿即使出来做官顺理成章也是跟随曹操,岂能跟随曹操的敌人刘备?司马懿肯拿家族事业冒险?司马懿看得起落魄的刘备?


一梭烟雨江湖行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正史记载,水镜先生曾与徐庶、诸葛亮、庞统、崔州平等人交往密切,这几人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水镜先生善于识人和举荐人才,得到当世人的敬重。那么司马徽为何不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古语说,同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难道就因为都是姓司马,司马懿就是司马徽的侄子,这也未必脑洞大开了,至少没有任何记载说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更别提司马徽去举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因为各种条件不允许,且慢慢道来。

先来说说司马徽与司马懿的关系 他俩没啥关系

司马徽,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喜欢与名士交往,善识人杰,举荐人才,人称“水镜先生”,卧龙、凤雏便是出自司马徽对诸葛亮、庞统的评价,不得不说此人看人还是非常准的。



司马懿,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出身于河内名门望族,司马家、荀家、陈家、钟家等都是当世的世家大族。


作为名门望族之后的司马懿,是不愁没有门路出仕的,公元201年,曹操曾征召司马懿出仕,但司马懿瞧不起曹操乃是宦官之后,加上汉室衰微,所以装病不出,曹操派人去探查,结果被司马懿蒙混过关。

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过任何交集,司马懿出身于颍川,但那时颍川多战乱,于是客居到荆州襄阳,并在那里结识了当地的一些名士,刘表曾拜访求其出仕,司马徽看出刘表胸无大志,不愿做官,只愿做个隐士。



司马懿世居在河内,当时河内是属于曹操的管辖范围内,司马懿也不会跑到襄阳去找寻明主,这时候的司马懿没事在家看看书,喝喝茶,关注着天下形势,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出仕。

所以这两人根本就没啥关系,司马懿不愁没有路子,在没遇到合适的明主前,他还不想出来。司马徽也不可能跑到河内去举荐一个自己根本不熟的人,哪怕当时司马懿已有名气。

司马徽举荐诸葛亮与庞统 看清天下形势

司马徽与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交往,知道这些人有大才,这些人能影响天下大势的变化。司马徽是聪明人,在客居襄阳之时,已能知晓天下日后三分的形势。


在遇到刘备后,知道刘备素有仁义,刘备早晚能成一方霸业,只是缺少能为之出谋划策、安邦定国的谋士,所以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令刘备对其两人神往,想要招两人为已用。




司马徽的做法,很符合自己身份的。其一,对刘备的考察,成功举荐了自己的徒弟,使他们不会被埋没,让他们能得遇明主,一展才华与抱负。其二,助力刘备,天下早晚都会三分,刘备不是池中物,得到卧龙凤雏后必能一飞冲天。其三,作为当世高人隐士,司马徽虽然不出仕,但一样获得了世人的称赞与敬重,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结语:司马懿在公元208年被曹操强制征召出仕,如果还不出来做官,就杀了,司马懿无奈只能前往,做了曹操的丞相府的属官。

同样在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刘表之子刘琮投降曹操,而后不久司马徽就病死了,又何来去推荐司马懿这个这个人?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欢迎大家点赞、留言、评论 如果关注我想必是极好的,期待您的关注哦!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这个问题实在搞笑,司马懿几时成了司马徽的侄子呢?这是乱点家谱好吧。徐庶也不是司马徽介绍给刘备的,他只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与庞统。

第一,即便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亲戚,也不可能推荐给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是在公元208年,这时司马懿在哪里呢?这一年,司马懿正入曹操幕府呢。

在此之前,曹操曾多次征召司马懿,当时年轻的司马懿还是有些儒生的名节观念,对曹操“挟天子以令天下”的做法颇为不满,不愿意效力。曹操曾打算召他入司空府任职,司马懿不去,还想了办法蒙混过关:谎称自己得了风痹症,就是中风了,起不来了。曹操哪里肯信,派人半夜时悄悄前去刺探。司马懿似乎早就料到曹操会来这么一手,躺着一动不动,真像中风的样子。

公元208年,曹操已是当了帝国丞相,又一次召司马懿。他对派去的使者:“司马懿要是再耍花招,就把他给抓了。”这下司马懿没办法了,只得出来帮曹操做事。

在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司马懿正在洛阳呢,就算两人是亲戚,司马徽也通知不到他,谈何推荐呢?

第二,徐庶也不是司马徽推荐给刘备的

据史书载,徐庶是亲自跑去新野拜访刘备的。当时刘备正从司马徽家里回来,打算寻找诸葛亮与庞统,这时徐庶来访。

刘备有个优点,他当过黑社会老大,对人颇为义气,喜欢交朋友。徐庶来访,他热情接待,两人谈话间,刘备问起了诸葛亮与庞统两人。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凑巧,徐庶非但认识诸葛亮,两人还是好朋友。徐庶便对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您想见他吗?”

刘备听罢大感兴趣,因为司马徽把诸葛亮叫伏龙,徐庶称他卧龙,这个诸葛亮有这么神奇吗?刘备大为兴趣,便说:“当然想见啊。就请您陪他一起来吧。“徐庶笑道:“这个人,您可以上门拜访他,不可以委屈他前来。我看将军还是亲自跑一趟吧。”

黑老大出身的刘备,也真没那么多礼节,既然徐庶说要亲自上门拜访,他就去拜访了,没有一点架子。这才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君山话史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徽为颍川人,司马懿为河内温人,两人并无交集。司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刘备访司马徽,司马徽向其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庞德公称其为水镜先生。后来司马徽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马懿出身士族,博学洽闻,少时即被名士杨俊,崔琰赞许,以为非常之器。建安中为曹操主簿。

当时庞统,诸葛亮皆在荆州居住,归刘表统辖,不属于曹操统治区,司马徽可以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区居住,早年就追随曹操,可谓是名分已定,根本无法推荐给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