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原子,可以說是化學反應中最小的微粒結構了,並且它也是一切化學反應中不可或缺的存在。雖然對於原子的概念近一個世紀以來才真正的被人們所熟知,可是關於原子概念的推測,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最早的原子概念非常的抽象,簡單來說可以算作哲學領域的範疇,當時一些古代科學家推測物質是由離散單元所組成的,並且可以隨意的進行分割,其中有一種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就是原子,不過人們因為當時科學技術不發達,大多將這些說法當做精神世界構建的一種,一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留基泊在一系列試驗後首創了“原子論”,並且非常接近現代化學裡對於原子的觀點。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此後,經過不斷地完善“原子論”,終於在2000多年之後,科學家們首次證實了原子的存在,而在19世紀初期的時候,來自英國的化學家道爾頓,在對數千年的各類原子理論進行總結細化的基礎上,首創了現代化學裡的“原子學說”,這也正式將科學界對原子的研究,正式推進到一個嶄新的時代。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雖然原子很小,但是科學家們藉助精密的探測儀器對原子的研究從未停止,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原子竟然是一箇中空的結構,舉個例子來說,假設我們將原子比作一個大型的足球場,那麼原子核的大小,也就猶如足球場的中央趴著一隻微不足道的螞蟻。也就是說,原子除了原子核以外,裡面什麼都沒有。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對此,很多人都產生了疑惑,既然萬物構成的最基本結構都是原子,那麼為何所有物體都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呢?比方說我們平時睡覺躺的床,為何不是虛構的呢?還有為何我們腳踏實地的時候,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實物的存在呢?對此,科學家們解釋說,這是因為宇宙中存在著4種奇妙的作用力,分別是:強力、弱力、電磁力、引力。也正是因為萬事萬物在自然界中都被這4種力所牽制,所以原子的中空結構才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此前,很多科學家們都曾預言,如果未來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4種力,並且弄清楚它們的本質,可以將它們隨意掌控,那麼人類在宇宙中將會是“神”一般的存在,簡單來說,我們也會變成造物主,而對於所有科學家們來說,能夠在一生中將這4種力全部統一,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

原子的內部明明是空的,為何卻能構成實實在在的物體?

無論是牛頓、愛因斯坦還是霍金,他們都曾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去進行研究,不過都沒有找到答案。而目前科學界唯一能將其中三種力都融合到一起的,是來自中國的科學家——楊振寧,不過至今還差一個引力,很多科學家們都悲觀的認為或許人類永遠也不能將這4種力給完美統一。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你們覺得未來人類能成為宇宙中的“造物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