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汉尼拔是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统帅,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被认为军事史上最著名的行动之一(罗马人直到奥古斯都大帝时期才翻越阿尔卑斯山)。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然而,在物质力量远不如今天的古代,翻越阿尔卑斯山却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事实上,为了翻越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完成将近900公里的行程,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以至于当他率领军队进入罗马平原时,当初的3.8万步兵、8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数头战象了。

那么,汉尼拔为什么要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也要翻越阿尔卑斯山呢?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以往,很多人都是从战略上的出其不意来加以分析,但并没有注意到背后的因果。

一、迦太基的海上优势早已荡然无存

迦太基人因为海洋贸易而兴旺发达,统治地中海超过300年。但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的海上力量遭到了决定性的毁灭,几乎毫无复兴的可能(严厉的投降条约禁止迦太基拥有强大的海军)。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初,汉尼拔手头的迦太基舰队,仅仅由37艘五桨座战舰和三桨座战舰组成,而罗马将领西庇阿和隆古斯两人所拥有的的战舰就是汉尼拔的三倍之多。

在这样的前提下,任何一支从西班牙前往意大利的舰队必经的众多据点和大部分海岸线都在罗马海军的控制下——汉尼拔如果从海路运输军队前往意大利,等待他的,或许是全军覆没。

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只能选择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陆上穿越西班牙和高卢地区,进入意大利。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二、巴卡家族在西班牙的经营

第一次布匿战争,不仅使得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岛和北非之间的全部岛屿(最初可以保有撒丁尼亚,但在公元前237年失去),还使得它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包袱:

3200塔兰特,其中1000塔兰特必须立即支付,剩余部分在10年内还清。

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让迦太基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根据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迦太基一方面铸币总量急剧减少,一方面银币越发稀少,青铜货币取而代之。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迦太基最早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地区产生联系,是因为当地的巴利阿里投石兵相当著名,经常将其招为雇佣军。

此外,西班牙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可以为北非的迦太基供给粮食。

不过,天生都是商人的迦太基人,很快就发现西班牙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雇佣军和粮食,还有一样更加重要的东西:

银矿。

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曾经记载过一个传说:迦太基人亲眼目睹图登塔尼人——居住在当地最大矿藏地的部落——用银子做的食槽和酒坛。

很显然,迦太基人震惊了。

光是今天的发现的银矿渣,就高达670万吨,根据后代一位罗马作家的估计,仅仅位于拜贝罗的一座矿井的竖井深入山脉达1.5罗马里(2.2公里以上),每天能为汉尼拔生产135公斤白银。

源源不断的银子为迦太基输入了重要的血液,大约在公元前228年,最后一笔战争赔款就赔清了。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之际,汉尼拔所在的巴卡家族控制疆域为23万平方公里,几乎占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一半。汉尼拔麾下的军队,由6万名步兵、8000名骑兵和200头大象组成。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原因,也正是汉尼拔无视罗马警告,坚决进攻和罗马结盟的重镇萨贡托。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萨贡托抵抗了8个月的围城后,几乎要饿死的他们放弃了希望,用一把火把城市和守卫者一起烧掉了。

事实上,正当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时候,罗马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已经在马西利亚港附近登陆,准备进攻汉尼拔在西班牙的领地。

汉尼拔为什么宁可忍受巨大的伤亡,也要千辛万苦翻越阿尔卑斯山?

所以,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还有这两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