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親子關係其實就像有迴音的山洞,尤其是你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最終都會反彈到自己的身上。

我想這是所有當家長的深刻體會。

有句話說“吃軟不吃硬”無非是提醒人要好好說話,只有好好說話了,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與孩子相處時,不也是這樣嗎?你越是想讓他乖乖地聽你說話,他越不聽,因為你說話的語言讓他不爽。

李玫瑾說,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說的太對了。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你越命令他,他越反抗

這些話,你是不是很熟悉:

  • 你怎麼還不寫作業,在幹嘛?
  •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 不要挑食,把這個吃了。

孩子對於大人說話的口氣非常在意,如果你是命令他做這做那,絲毫沒有商量的語氣,他很可能反抗,不聽你的話。

就拿吃飯這件事來說,到點了,孩子忸怩作態不吃,這時你說“趕緊吃飯,坐好”,他更倔了,更不會吃。

反正我曾見識過我嫂子命令侄女吃飯,越命令她吃,她越磨嘰,要不就玩玩手指頭,要不就是去上廁所,坐在桌子前就是不吃,氣吐血也沒用。

假如你能用商量的,尊重的語氣問她,你要吃什麼?說不定問題就解決了,因為孩子聽不得命令的語氣,你看他是孩子,他覺得自己是大人。

就像《小歡喜》中,童文潔動不動就命令方一凡,結果呢?兩個人就像打游擊一樣,見招拆招,方一凡聽不進去。

還有季勝利命令季楊楊要好好學習,按時回家吃飯,季楊楊根本不放在心上。

你越是命令,越能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

只有你把自己放在同一水平和孩子說話,他才會好好聽。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你尊重他,他才會尊重你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孩子時,他才會尊重你。

不要單純地把孩子往小了看,他們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能對自己的負責。

黃磊對多多的教育就是尊重,我記得《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多多想要把狗帶回家去,黃磊不是很同意,但他尊重多多的想法,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讓她去問主人的意見。

黃磊一直將多多看成大人,不管是打耳洞,還是染頭髮,尊重是他能表達父愛最好的方式,而多多也如他期望那樣,亭亭玉立,多才多藝,文明禮貌。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孩子的行為,若想孩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就得先尊重孩子。

李玫瑾: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你商量的語氣,孩子才會思考

往往你命令的語氣,孩子不管你有理沒理都會拒絕,但是你商量的語氣,他才會認真思考。

  • 當你說“不行就是不行”時,不如換成“你看,我們這樣做好不好?”。
  • 當你命令孩子必須吃飯時,不如說“你還要多久時間準備吃飯?等下你喜歡吃的菜沒了”。
  • 當你命令孩子關電視時,不如說“你還要看幾分鐘?”。

意思一樣,但是口氣變了,孩子自然就如你想的那樣,會認真考慮你的建議,你也不用氣的抓狂。

育兒不是馴獸,不是你讓他坐他就會坐,你讓他站他就站,如果那麼簡單,就不會出現那麼多脾氣暴躁的家長了。

育兒是種樹,不僅要施肥,還要用心,他才能茁壯成長。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著父母的樣子,你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尤其是言行,孩子是最能模仿的。

所以,培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言行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