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

歷史本身是各個行為主體不斷博弈的過程。各個行為主體不斷變換結盟關係,並調整他們的行為策略。

究竟和誰結盟,取決於它們彼此間的相對位置和相對力量關係,以及它們所掌握的資源類型。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1851~1861十年間,世界範圍內共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大清王朝爆發太平天國戰爭(1851~1864);英法兩國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印度還爆發反對英國的民族大起義(1857~1859);美國則爆發南北戰爭(1861~1865)。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對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大英帝國來說,這是1848年歐洲爆發革命兩年多之後,十多年期間又要面臨五場重大戰爭。英國人必須嚴肅思考選邊站隊問題。

在歐洲近代史上,英國和法國自百年戰爭以來一直是世仇冤家。但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為了共同對付沙俄,英法第一次結成軍事盟友。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一結束,英國就夥同法國組成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的英法士兵,很多就是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的老兵。

1857~1859年,印度爆發反對英國統治的民族大起義。而1857年3月,中英之間已經處於第二次鴉片戰爭之中。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英國從國內組建一支一千多人的海陸軍部隊趕往中國參戰。這支部隊乘坐軍艦到達印度洋之時,正好趕上印度民族大起義。

幸好這支部隊停下來適時參與鎮壓起義,大英帝國在印度的局面才轉危為安。這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因此拖後一年多。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印度民族大起義主要發生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席捲印度六分之一的領土、十分之一的人口。起義雖然失敗,但也終結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體制,使得印度置於英國政府直接統治之下,故此常被視為印度的第一次獨立戰爭。

這樣做的後果是英國在印度的行政、軍事費用急劇上升。英國財政開始捉襟見肘、力不從心。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直接統治印度以後,英國統治階層形成的共識是:沒人想再有另一個印度。英國的人力、財力,都不足以承受這個負擔。所以,英國並不希望看到滿清政府統治的崩潰。

英國貴族格雷在上議院討論中國議題時坦言:“在印度的經驗告訴我們,毀掉亞洲政府容易,為其換上新政府卻很難。”

如果你們想要拆掉大清的全國性制度和中央政府的話,就會發現,印度的棘手問題,比起在大清即將碰到的棘手問題,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英國人當時就知道,輕率地毀掉別國的政治秩序,很可能造成難以收拾的爛攤子。英國人在19世紀就已經深深理解的這個觀念,美國人到現在也沒有吸取教訓。

當然,美國南北戰爭也是影響英國人決策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19世紀60年代,美國和中國是英國前兩大市場。英國所需棉花的3/4來自美國,紡織品有一半在遠東銷售。同時,英國從中國購買的茶葉,2/3要在美國市場銷售。

棉花、紡織品、茶葉這三種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把英、美、中三國聯結在一起,成為經濟上密不可分的網絡。

在南北戰爭中,英國明顯偏向南部邦聯。英國算的是兩筆賬:第一,英國紡織業的主要原料來自於美國南方;第二,英國希望美國分裂為兩個小國,降低對英國世界霸主地位的威脅。

所以,英國在南北戰爭爆發的第二個月(1861年5月),就立刻承認南方邦聯的交戰國地位。這就意味著英國不認為南部邦聯是叛軍。交戰國可以從英國銀行借款、購買武器。英國表面上中立,實際上是支持南方。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但是,英國人很快意識到押錯了寶,美國北方各州的反英情緒因此很高漲,英國人的生意大受影響。

在英國人看來,發生在中國的太平天國戰爭和美國的南北戰爭非常相似。都是南方的叛軍對抗北方的政府,既然在美國選錯了邊,就不能在中國“二過”。

所以,英國人最終決定,在中國選邊站隊,從曾經的敵人到中立,從暗中支持轉為公開支持,幫助清廷鎮壓太平天國。戈登的常勝軍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英國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全球帝國,在中國和美國兩個主要市場先後陷入內戰的情況下,絕不可能袖手旁邊。最終它確實沒有“二過”,避免損失更大的利益。

發動兩次鴉片戰爭、掌控英國外交政策20餘年的帕麥斯頓說過:“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大歷史觀”的研究方法會給我們以極大的震撼,顛覆我們以前的認知。

讀歷史,不僅是在讀事實本身。一旦有人以新穎的視角把各種事實之間的聯繫指給我們看,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19世紀的太平天國故事,完全就是20世紀中國對外關係史的預演。

十年間世界上發生五場大規模戰爭,透視出怎樣的大國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