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

历史本身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变换结盟关系,并调整他们的行为策略。

究竟和谁结盟,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力量关系,以及它们所掌握的资源类型。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1851~1861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大清王朝爆发太平天国战争(1851~1864);英法两国和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印度还爆发反对英国的民族大起义(1857~1859);美国则爆发南北战争(1861~1865)。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对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大英帝国来说,这是1848年欧洲爆发革命两年多之后,十多年期间又要面临五场重大战争。英国人必须严肃思考选边站队问题。

在欧洲近代史上,英国和法国自百年战争以来一直是世仇冤家。但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为了共同对付沙俄,英法第一次结成军事盟友。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一结束,英国就伙同法国组成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英法士兵,很多就是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老兵。

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对英国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而1857年3月,中英之间已经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中。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英国从国内组建一支一千多人的海陆军部队赶往中国参战。这支部队乘坐军舰到达印度洋之时,正好赶上印度民族大起义。

幸好这支部队停下来适时参与镇压起义,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局面才转危为安。这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英法联军之役因此拖后一年多。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印度民族大起义主要发生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席卷印度六分之一的领土、十分之一的人口。起义虽然失败,但也终结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的体制,使得印度置于英国政府直接统治之下,故此常被视为印度的第一次独立战争。

这样做的后果是英国在印度的行政、军事费用急剧上升。英国财政开始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直接统治印度以后,英国统治阶层形成的共识是:没人想再有另一个印度。英国的人力、财力,都不足以承受这个负担。所以,英国并不希望看到满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英国贵族格雷在上议院讨论中国议题时坦言:“在印度的经验告诉我们,毁掉亚洲政府容易,为其换上新政府却很难。”

如果你们想要拆掉大清的全国性制度和中央政府的话,就会发现,印度的棘手问题,比起在大清即将碰到的棘手问题,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英国人当时就知道,轻率地毁掉别国的政治秩序,很可能造成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英国人在19世纪就已经深深理解的这个观念,美国人到现在也没有吸取教训。

当然,美国南北战争也是影响英国人决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19世纪60年代,美国和中国是英国前两大市场。英国所需棉花的3/4来自美国,纺织品有一半在远东销售。同时,英国从中国购买的茶叶,2/3要在美国市场销售。

棉花、纺织品、茶叶这三种最重要的大宗商品,把英、美、中三国联结在一起,成为经济上密不可分的网络。

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明显偏向南部邦联。英国算的是两笔账:第一,英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来自于美国南方;第二,英国希望美国分裂为两个小国,降低对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威胁。

所以,英国在南北战争爆发的第二个月(1861年5月),就立刻承认南方邦联的交战国地位。这就意味着英国不认为南部邦联是叛军。交战国可以从英国银行借款、购买武器。英国表面上中立,实际上是支持南方。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但是,英国人很快意识到押错了宝,美国北方各州的反英情绪因此很高涨,英国人的生意大受影响。

在英国人看来,发生在中国的太平天国战争和美国的南北战争非常相似。都是南方的叛军对抗北方的政府,既然在美国选错了边,就不能在中国“二过”。

所以,英国人最终决定,在中国选边站队,从曾经的敌人到中立,从暗中支持转为公开支持,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天国。戈登的常胜军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英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帝国,在中国和美国两个主要市场先后陷入内战的情况下,绝不可能袖手旁边。最终它确实没有“二过”,避免损失更大的利益。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掌控英国外交政策20余年的帕麦斯顿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会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颠覆我们以前的认知。

读历史,不仅是在读事实本身。一旦有人以新颖的视角把各种事实之间的联系指给我们看,我们就会有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19世纪的太平天国故事,完全就是20世纪中国对外关系史的预演。

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五场大规模战争,透视出怎样的大国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