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初练形意拳应关注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初练形意拳应关注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浙江武协形意拳专业组会刊)

形意拳是中国武林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特点是:拳势紧凑,劲力精巧,内外相合,刚柔相济,具有实际的锻炼价值,是一项适合老、中、青健身与技击锻炼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受到了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特别值是形意拳的“气”,是由运用腹式呼吸,可以使横隔膜下降,增加肺活量,加强心脏的功能,这样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供给身体各部充分的氧气,因而这种深长的呼吸运动对于促进健康,延长寿命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加强和改进消化器官的功能,使食物能在人体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并且大大加强吸收能力,以充分供给全身各部所需的养料。所以,凡是经常练拳的人,大多身强体壮,行动敏捷,精力充沛。

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器官经受到锻炼,促进了新陈代谢的作用,就会使身体各部器官明显地得到改善和加强,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这样就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推延人体衰老过程,使青年人生龙活虎,精神焕发;老年人老当益壮,延年益寿。

除以上作用外,而更有意义的是:形意拳的内三合,锻炼日久并持之以恒,就会产生一种"内气"贯通全身。练拳时自己也会感到"内气"随着拳势运行;练完后,全身感觉无限畅快。练到这个程度,就会给你一种无形的舒畅的享受。

形意拳与大多数北派拳术不同的是,它没有很多窜蹦跳绕的动作,拳势古朴简练,很适合中老年朋友练习,有一种玩笑说法是“只要能走路,就可学形意。”历史上也不乏中老年人学习形意的例子,如形意拳祖师李洛能,据说就是37岁才在山西学得了心意拳,而后再改变为形意拳的,李洛能的学生李镜斋先生年六十三拜李能然为师,研究拳术,练至七十余岁,颇得拳术之奥理,动作轻灵,仍如当年。当代的山东的李静轩先生也是从37岁的练起了形意拳,这一练就是近70年,以106岁高龄走完了漫长的人生旅程。

初练形意拳应关注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李静轩先生(来自网络))

形意拳的演练线路大多以直线为主,对场地的要求不高,锻炼距离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可长可短,即便在自家客厅里也可以锻炼,可谓“拳打卧牛之地”。

任何拳术的锻炼和提高都是和基本功分不开的,形意拳也不例外。虽说形意拳动作简单,但要学好并真正掌握它,也是需要认真努力去学才行的。正确的练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对于想提高拳术技艺的年轻人,还是只想强身健体的中老人来说莫不如此。对于怎么样才能正确地去学习形意拳,提高锻炼效果,初学者应切记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初练形意拳,不要贪多求快。在一两个月甚至半年内,应该以"少而精"的原则,以五行拳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练得内容少些,但主要的是按照动作规格,要求姿势正确,逐步地摸索找寻形意的"合劲儿"。你能初歩把这种劲儿找着了,这就算你初步有了成绩。不然你尽管练得内容多,却只是些空架子,那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初练应少练几样,然后逐步增加。

虽然说初学不要贪多求快,但是不等于停步不前,而是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才能加快速度。开始学得慢些少些, 实际是为了以后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而更重要的是要经常练习,持之以恒。


(2)克服认为"单调"的思想,练好过硬的基本功

不少认为形意拳就是那么几下,一学就会,很"单调"。这是因为他还没有练得入了门,还没有尝到甜头。比如在练虎形时,这猛虎扑食的姿势好学,但这种合劲却不是轻易地就可以练到家的。所以,在练习中,要假设所扑的"敌人"就在你的面前,每练一拳一脚都要有的放矢。这样,不仅不感觉"单调",而且会感到浓厚的兴趣。正所谓:"拳打万遍,其理自现"。

(3) 要做好身体的防护工作

1.做好练习前准备运动

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讲究科学,练拳也不例外,不能盲干蛮练。

人的身体在平静的环境中,如刚起床就突然做负担较重的活动,就会使肌肉、关节、韧带等部位受伤。所以在每次锻炼前,要做些轻微的活动。如甩臂、下蹲曲伸、转转腰、踢踢腿等,使身体发了热,然后再进行练拳。开始练也要轻些、慢些,逐步增加力量。这种准备活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冬季,就更需要做做准备活动。练拳结束后,可以运用鸡腿步绕几个圈子,或稍微散步,然后再工作或休息。

2.锻炼中如果身上出了汗,要回到屋里换上干的衣服,以免受凉感冒。

3.平时要特别注意使膝关节、胯、脚心等部位保持温暧,以免受凉。

4.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有十成的饭量, 吃上八成正好。刚吃完饭不要马上就练,至少要经过一个半小时以后才好。

5.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学习古人"鸡鸣起舞"的精神,在早晨的新鲜空气中锻炼,对身体大有益处。

(4)锻炼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老师所讲的内容无论哪一方面,都要牢牢地记住,细心地体会,反复地练习。对每一拳每一脚的动作都要逼真,不要了草马虎。特别是初学的人必须严格按规定练,不然就会形成姿势还可以,但合劲儿不合;或者合劲儿还对,但是姿势不好,这些都是不够理想的。只要经常从事锻炼,熟能生巧,自能达到出身入化的境地。但是在初学时,必须严格要求,接受前人的经验,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初练形意拳应关注哪几个方面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