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一件乾隆壁瓶突然走红网络——当它出现在慈善商店的时候,价格只有1英镑(8.7人民币),现在被拍卖行验证之后,发现它是乾隆时期的真品,现在它的标价是8万磅(70万人民币)。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国内壁瓶底书“大清乾隆年制”,与英国乾隆壁瓶可作对比,图片来自赵昕《清乾隆粉彩开光花卉纹壁瓶鉴赏》

也许有很多国人感到很不满,第一,这件来历不明的壁瓶,很可能是当初某些不光彩的事件中被劫掠到英国的,第二,会购买它的,很可能还是中国人。相当于中国人花了一大笔钱,买回了当年被抢走的珍宝。

离开这些讨论,我们还可以在这件壁瓶本身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它表现出中国一代帝王的审美,映射出曾经繁花似锦的乾隆时代;它的外形如此有趣——它明明是壁瓶,却又模仿了玉壶春瓶的造型;它让我们看到了清代高峰期时“唐窑”那精细华美的瓷器工艺,绚烂华贵的粉彩,简单地用“农家乐”来称呼,似乎有些委屈了它。

让我们先在国内找找,这件不幸流落海外的瓷器宝宝,它会不会有什么兄弟姐妹?

(一)全名“乾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御题诗挂瓶”

在新闻中,称它为壁瓶。实际上,它也可以叫做“轿瓶”或者“挂瓶”,布置在房间、轿中,用于插花或作为装饰。有学者认为唐代已经出现了壁瓶的雏形三彩穿带壶,具备了壁瓶造型系孔位置外所有基本元素(陈明良:《瓶壁生辉——中国壁瓶发展历程刍议》)。宋代时,陶瓷瓶已用于悬挂插花,元人仇远说“挂瓶水满梅花活”(《题小阁》),可见在文人中已颇流行。故宫收藏有明代时期的壁瓶,其形制已经相当成熟了。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五彩云凤纹葫芦式壁瓶,明万历年间,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清代乾隆时期,瓷器壁瓶烧造进入黄金时代。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壁瓶800余件,其中乾隆壁瓶320件。包括尊、瓶、壶、罐在内的几乎所有瓷器造型都在乾隆时被缩样做成了壁瓶,青花、斗彩、五彩、粉彩、洋彩、祭蓝釉、红釉、白釉等都用在壁瓶上。比如在新闻中的这件接受拍卖的乾隆壁瓶,就可以称之为

黄地粉彩勾莲开光御题诗挂瓶: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乾隆时期,色地粉彩的壁瓶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亦称“洋彩”。这种瓷器视觉效果极其突出,图案精细,奢华绮艳,也可以视之为乾隆的个人审美爱好在瓷器上的体现。

无独有偶,英国的这件黄地粉彩壁瓶,

在故宫博物院内也有极其相似的一件。恰好在高晓然的《论乾隆御题诗文挂瓶及其文化特征》(《文物世界》,2010年第3期)中提供了故宫收藏的乾隆御制诗文挂瓶图片。下图左图为英国拍卖品,右图为故宫藏品。可以看出,同样黄地粉彩,同样开光施白釉,两件壁瓶的整体造型、花纹设计、御题诗字体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它们当初可能是同批烧造的一套壁瓶: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辨别两个壁瓶上的篆书文字,可以看出分别为:

英国拍卖品:雨余青篆长莓苔,洗尽尘氛爽气来。日暮凉飔拂巾履,扶笻独上最髙台。

故宫藏品:一瓣名香静里焚,篆烟缕缕白如云。幽情未许旁人会,手自翻书到夕曛。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很巧的是,这两首诗也是一套,它们分别是乾隆御制诗《夏兴三十首》(载于《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三十》)中的第十首和第十二首。《夏兴三十首》是弘历为皇子之宝亲王时期作品,一组诗有三十首,但这一套壁瓶却未必把三十首全部烧制出来,很可能只是拣选了其中数首。至于这一套《夏兴三十首》御题诗壁瓶的成套数量是多少,已经难以判断。

乾隆时烧造的瓷壁瓶往往成组,烧制时即同烧一对,即两件壁瓶的外形一模一样。今天我们可以在南京博物院等国内博物馆看到不少清代壁瓶: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粉蓝彩粉地墨书御题诗轿瓶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红地粉彩墨书御题诗轿瓶

也就是说,英国拍卖品和故宫藏品可能是一套,但应当并非一对,而是另有一个与其一模一样的壁瓶相搭配。

(二)何处是家:紫禁城或圆明园?

壁瓶又称轿瓶,因此可以在轿中悬挂。乾隆一生中多次出宫巡游,六下江南,四赴盛京,长江黄河、关内关外,行程漫长枯燥,轿中挂一对轿瓶,可供插花,也可赏玩。《咏挂瓶》、《咏挂瓶中花》等乾隆御题诗就作于巡游途中。比如“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挂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帷纱”这首出现在多个壁瓶上的《咏挂瓶》,就是乾隆七年秋九月谒景陵往通州道中所作。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紫禁城、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里陈设有大量壁瓶。紫禁城里的东西六宫墙壁上装饰着许多壁瓶,尤以养心殿三希堂的壁瓶最引人注目。三希堂之得名,有解释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不过三希堂内间北墙上挂着的御题《三希堂记》中则说:“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三希堂内景

三希堂面积狭小,不足4平米,却收藏有晋以后历代书法名家百余人的墨宝共计三百多件,乾隆命人择其中精要汇集成的三十二卷《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极其有名。

在三希堂里间东墙上,就挂着十一只乾隆年间烧制的精美壁瓶,加上临窗两只,共十三只。这些壁瓶造型各异、色彩纷呈,其中数只也有御题诗,可以插时令鲜花,也可以作为宝石花的盛器,使这间小小的书室充满浪漫气息。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三希堂壁瓶

雍正和乾隆两帝长期生活在圆明园,以 1775 年为例,乾隆在园中一共居住了168 天,居紫禁城 105 天,居承德 66 天,居曲阜 44 天。以乾隆对壁瓶的爱好,圆明园中必然也装饰有大量体现他审美趣味的精美壁瓶。不过圆明园中曾经的盛景,如今只能从一些图画和吟咏之中去回味了。

(三)御题诗:一瓣名香静里焚

在乾隆之前,虽然明代时壁瓶的基本形制已经确定,所烧制的瓷壁瓶已堪称精美,但在康熙、雍正时期壁瓶极为少见。而在康熙、雍正时期,瓷器上已出现有诗文,但多为名诗名句而不是御题诗。到了乾隆时,不但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大量的壁瓶,还要求将御题诗也一并装饰在壁瓶上,这就形成了特殊的乾隆御题诗壁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康雍乾三朝绘画不题字之品为最多,有题字者较少,若题字必精楷,又以御制诗为至珍贵。”这些有御题诗的瓷器成为收藏者们追捧的对象。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乾隆御题诗轿瓶,拍摄于南京博物院

乾隆一生作诗极多,数量达到四万余,堪比《全唐诗》,但并非首首都能烧造在瓷器上。如前文“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咏挂瓶》)一诗,就分别以楷、隶、篆、行等多种字体反复制器。而这件英国拍卖品上的《夏兴三十首》,也是乾隆瓷器上的“常客”。以“一瓣名香静里焚”为例,2018年12月8日晚,在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古董珍玩之夜上,一件“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祥莲瑞蝠纹开光御题诗壁瓶”拍出了RMB 23,575,000的高价。这件壁瓶腹部由四只展翅蝙蝠构成长方开光,开光内施白釉,

其上墨彩篆书御制诗即为“一瓣名香静里焚”,字体与英国拍卖品高度相似。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北京巨力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墨彩开光描金御题诗菱形花插以CNY 170,000落槌,这件花插的一面也有这首“一瓣名香静里焚”: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另外,2014年10月8日,香港苏富比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之“逸韵相承:细川家族藏中国艺珍”专场,清乾隆粉彩墨书御制诗圆笔筒以1150万港元落槌。这件笔筒上有乾隆《夏兴三十首》之前六首。通常认为,这个笔筒应为一套五件之一,每件均有《夏兴三十首》之六,那么也会有一件笔筒上有“一瓣名香静里焚”。

1英镑的乾隆御题诗壁瓶:在故宫发现它的同款兄弟

这么多瓷器上都有“一瓣名香静里焚”,可见乾隆曾经有段时间十分喜爱《夏兴三十首》,这是他登上帝位前所写的闲情之诗。这一系列诗歌都收于《乐善堂全集》之中,所谓乐善堂,就是乾隆少年时的书房。

不过为帝日久,慢慢地,这些“小情调”也许就难在帝心了。乾隆十七年《清档》中记载:

十月十六日,总管王常贵交御制诗四套。传旨:着赏唐英嗣后烧造磁器,应用诗之处即用此诗捡选烧造,不必用乐善堂集诗文。钦此。

大约在乾隆十八年(1753)之后,瓷器上的御题诗就再也没有选用过《乐善堂全集》中的诗文。到了乾隆二十三年时,他再翻看《乐善堂全集》时,甚至觉得“多有不甚惬心之句”,又重新删订为《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那么,如果英国拍卖的乾隆壁瓶为真品的话,它很可能是乾隆十七年之前的制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