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1991年,仰融控股了一家陷入困境的國企——瀋陽金盃,僅一年後,他就將其以“華晨汽車”之名,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開創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第一案,引爆華爾街。

此後,他更在汽車領域全面佈局,牽手國際汽車巨頭,將華晨打造成在國內排名第四的車企,還造出被譽為“中華第一車”的中華轎車,一時風光無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如日中天的企業家,卻在2002年突然被遼寧省政府掃地出門,並被全球通緝,從此流落美國。

這之後,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手締造的“第四汽”,被繼任者們搞到鉅虧,甚至將被出售。在美國期間,仰融皈依了基督教,似乎只有信仰才能讓他看淡過往。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中華轎車上市後受到市場熱捧,不到一個月,經銷商就接到8000多張訂單,北京的一些客戶甚至現金提車。然而這種熱銷局面並沒有持續太久,中華轎車很快就受到市場冷遇。

最近這些年靠著與寶馬合資,華晨可以說越來越不思進取,既然躺著就能拿錢,那我幹嘛還站著掙錢呢?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華晨在俊傑尊馳的時代可以說一時風光無二,集團銷量常年穩定在國內大集團前十名,那個時候吉利長城比亞迪還只是小角色,遠未展露頭角。但是人不能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隨著SUV異軍突起,華晨最終也沒能搭上這趟自主品牌強勢崛起的快車,如今已經被徹底邊緣化,成了一家看起來可有可無的企業。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最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長期作為寶馬在國內唯一的合資企業,華晨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來自寶馬的實質性的技術支持,無論V5、V3、還是V6,三款SUV似乎都擁有共同的命運,前期勢頭很猛,訂單預約量暴增,賣了幾個月之後銷量急劇下滑,直至退市無人問津,生命週期短的可憐。然而究竟是什麼情況造成華晨這種局面的呢?

華晨最近幾年的總體思路就是砍掉轎車大力發展SUV。強如長安吉利都不敢輕易一條腿走路,華晨卻能上來便自廢一半武功,勇氣確實可嘉。也許是想學習長城的破釜沉舟,但是長城的情況是SUV特別強,即使一條腿走路也能走的很好。

華晨本身是轎車產品有優勢,當年資源都放在H530上,從而導致錯過了國產SUV發展的黃金期,痛定思痛之後砍掉優勢項目,SUV幾乎零起步,此時其他國產品牌SUV車型已經開始紛紛換代。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另外但從SUV產品線來說,中華V系列產品剛亮相或上市時,V3打的是寶馬團隊加盟,V6是與寶馬共線生產。雖然這種戰略性宣傳引起了媒體和消費者大量關注,扔掩蓋不了產品本身競爭力羸弱的事實。

中華V3售價8萬以下的車型,全為手動擋,ABS、ESP等常見配置也只在頂配車型才有,更不用說車道偏離預警系統等技術了。中華V6作為V3向上兩代的升級版,1.5T的發動機僅比V3的最大馬力大2Ps,作為一款新產品,它也缺少核心賣點,除了4620X1922X1734的尺寸稍有優勢,並無其他核心競爭力。

同價位的自主車型,配置比中華V3與V6豐富的不在少數,導致這兩款車型在關注期過後銷量斷崖式下跌。另外華晨SUV毛病不斷,多次被車主廣泛投訴,僅V3車型,各種質量問題層出不窮,比如機油乳化、發動機漏油、變速箱異響、車漆起泡、方向盤異響以及制動系統故障等,它在消費者中的口碑已大不如前。

單從V7這款產品來說,M8X平臺+寶馬發動機形成了它的核心賣點。華晨終於拿到夢寐以求的寶馬技術,依舊不看好它的市場前景,因為一款車是否會成為爆款,除了售價、產品力等因素之外,企業實力、營銷網絡建設都非常重要。

半價寶馬好是好,但是作為消費者你心裡一定要清醒,V7無論是定價還是受眾人群都跟寶馬沾不上半點關係。十幾萬的車肯定做不出三十幾萬的品質,以華晨這麼多年來在SUV產品上積累的口碑來說,V7多少有點小毛病也是正常現象,只要能做到瑕不掩瑜,那麼它就是一款成功的產品。

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在V7身上看不出任何好轉的跡象,那麼華晨真的是離涼涼不遠了。

7月11日,據德國《經理人雜誌》消息,寶馬將增持華晨寶馬合資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由目前的50%提升至75%。《經理人雜誌》表示,寶馬或是首個獲得中國政府許可的,持有超過50%的在華合資公司股份的公司。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不過當天下午,華晨寶馬董事長祁玉民闢謠稱,75%不屬實,不可能現在就公佈持股比例。其還稱,國家政策細則還沒出臺,不會有具體股比。

不過不管怎樣,車企逐漸放開合資企業外資股比,已經勢在必行。上述消息一出,華晨中國當天就股價跳水,一度跌近20%,創近10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最終收跌12.55%。

市場之所以迎來如此暴擊,主要還是因為華晨在盈利方面對華晨寶馬的依賴性太強。

根據華晨中國2017年年報,收益53.05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華晨寶馬對集團淨利潤的貢獻,較2016年增加31%至52.38億元。也就是說,撇開華晨寶馬不看,華晨內部很難找到這麼賺錢的業務。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有業內人士表示,寶馬此舉對華晨中國是重大利空,因為華晨寶馬向華晨中國貢獻了超過90%的營收和利潤。而隨著寶馬對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的提升,華晨中國從合資公司獲取的利潤必然大幅縮水。

還有投資者稱,國企和外資合資企業,短期看是不讓外國車企一下吃掉中國市場,但若是隻有明修棧道的分錢,沒有暗渡陳倉的自我修煉,最終有一天棧道的路也會走不下去。看看日本電裝的發展之路,豐田和博世的合作讓日本汽車技術迅速提高,反之若只懂得悶聲發大財,最終財路岌岌可危。

實際上,除了華晨,在中國汽車行業,長期依賴於合資企業輸送利潤的企業並不少。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從上圖就可以看到,華晨、北汽、廣汽、東風都對合資品牌嚴重依賴,華晨、北汽和東風的自主品牌,在2017年甚至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車企點評之華晨中華


銷量方面也一樣,除了長安,五大國有汽車集團,合資公司銷量基本去到七八成,上汽更甚,佔比達九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