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高峰曾經對楊少華師承問題做過一句簡單的總結:

盯著輩分不放就是沒事找事。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高峰這話簡單明瞭,而且一語概之所謂的“師承”本質,說白了就是在行裡要個輩分。

相聲界的輩分也是一筆糊塗賬,捋來捋去都可以說一段相聲了,高峰就講過類似的段子。德雲社于謙的兒子於雲田2013年生人,他算是第九代,而姜昆的徒孫小麼哥張勇,屬於第十代藝人,1975年生人,師叔比師侄小38歲,這種比包袱還可樂的事情,就是相聲界輩分給鬧出來的。


所以按照行業內部來說,楊少華楊議都是海清,那麼相聲行裡就沒有輩分,這對於有些人來說很重要,而且比命還重要,但有些人真的不在乎,比如楊少華楊議都算這種人。當然也可能曾經在乎過,但活到一定歲數就想開了,也就不去糾結了。

馬三立編撰的《京津相聲演員譜系》裡面,楊少華是歸到了郭榮啟一支,但這個譜系不是行業家譜,所以也有部分人不承認。原因就是楊少華沒有正式擺知,這就跟郭德綱跟楊志剛的關係一樣,只要沒有這個行業公認的儀式,那麼這種師徒關係就變成了:

是、也不是。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所以在這個浩瀚的相聲江湖裡面,就會有人揪著這個說事兒,甚至拿來挑撥離間也是常事。楊少華父子還被傳跟馬三立父子不睦,當然明面上馬志明跟楊少華確實有過一些摩擦,當初兩人搭檔的時候,馬志明抱怨楊少華太搶戲,喜歡把觀眾注意力吸引過去。馬志明是典型的“一頭沉”,所以兩人沒能繼續合作。

但這種業務上的分歧,未必就真的是不可化解的矛盾,也扯不到楊少華師承關係上,比如馬志明拒收楊議,是為了不給楊少華名分。這種行業內部的花邊新聞版本還極多,還有一種說法是,馬志明對楊議說:你爸爸不是也沒擺知嗎?乾脆我連他一起收了吧。

這種故事聽起來比較解氣,也更被人津津樂道,但真實性就難說了。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馬三立告別舞臺演出上,楊少華父子去助演,還說了一個小段子:

楊議:馬三立老先生,馬志明,人家也是爺倆兒。

楊少華:我們也是爺倆兒

楊議:我們爺倆兒跟人家怎麼比呀

楊少華:就是。。就是他們比我們長得寒磣些。

相聲界裡面講究砸掛不能亂用,如果跟對方關係不好,那就是罵街。楊少華敢用馬三立父子當包袱,還在怹的告別演出上,說明其實雙方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可化解的矛盾。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所以說相聲行這個師承,有人拿它當命,也有人不屑一顧。其實說白了這就是個身份的標識而已,如果你本來就有身份有地位,有沒有這東西就無所謂了。楊少華父子在天津地位還是很高的,搞什麼相聲名家大會,楊少華都是坐C位,比田立禾老爺子還高一截,所以師承不師承的,不吃勁了。

楊少華的師承關係為何不被同行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