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鄉下殺豬柴鍋燉肉,“豬尾巴”最搶手,小孩吃了會手哆嗦


以前農村家家都養豬,年前節後,殺豬的便多起來。平時就喂自家地裡種的玉米雜糧飼料,到了年底有的殺了吃肉,過一個美味幸福年。現在農村養豬的也越來越少了,也都不必等到過年,偶爾一個村裡殺頭豬也就分了,很少能賣到村外。

農村殺豬講究多,殺豬也要挑雙日子。提前一天就開始不給豬餵食了,這叫空腸,免得打掃豬肚豬腸時一大堆的糞便。殺豬一般在上午,老媽早早起來打掃好庭院,架上鍋燒好水

殺豬也要請師父的。把放完血的豬抬到鍋臺上,豬毛用開水一澆一泡,再用專用的刨刀一刮就輕易下來了,就像剔光頭一樣,一刮下去,白淨一條。肉皮用水燙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把肉皮都會燙火、燙壞,那些豬頭等地方就用瓢舀上開水一邊澆一邊刮。

先把豬頭卸下來,然後再用一個鉤子把剩下的吊在樹上。屠夫用刀把豬從下到上剖開,先把內臟一樣一樣分類拿下,心啊、肝啊、肺的放在一個大盆子裡,而腸啊、肚子的得先把裡面的糞便倒淨再仔細打掃上幾遍。用繩一系,就掛在高處,或者留著家吃,這大腸很好吃,用蔥頭一炒,要不就和西紅杮一燉,再不直接燉上一大碗,很膩乎,香噴噴得,想到這我現在就讒了。所以我讓老媽千萬不要賣,留著自己吃。

收拾完內臟,下一步就是剔骨頭割肉了。把剩下的豬的軀體放到門板上,分成兩半,剔下脊樑骨、排骨,剩下的肉就會按買家的吩咐割下來。


這豬身上的肉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吃法,豬屁股上的肉瘦的多,適合炒菜;後大腿叫蹄髈,一般是祝壽或者子女給老人買的,用來燉不膩很好吃;肚裡那的一層肥一層瘦,適合燉著吃,肥瘦都有,香而不膩。

最好的是裡脊肉,應該屬於精肉一類的了,賣的貴,吃著當然香;豬頭肉、豬耳朵、豬蹄子、豬骨頭等都是很好的美食;不能不提的就是這豬尾巴,從小時就被大人告知,這豬尾巴小孩吃了會手哆嗦,寫不好字,所以小孩不能吃,於是我們就只能眼巴巴地瞅著大人們吃得那個香啊。曾經偷偷嘗過幾口,手沒哆嗦過!

在外面待久了,很想念家鄉的味道。農村大柴鍋也越來越少了,原汁原味柴鍋燉肉就更少了,飯店的味道無法與農村大柴鍋媲美,大鍋燉排骨那個肉味留香,肉質飽滿,還有木柴的香味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