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一個現象,我們自媒體的文章,其實是個不錯投資方向指標。
如果少部分在唱空,那麼確實有可能有高手嚼出味了,你要小心了,如果大部分都悲觀了,你差不多就可以進場撿便宜了。
本質上這沒什麼,碼字的也是人,人性的弱點少不了,我們也會被市場裹挾。
從去年底的至暗到開春順風局的亢奮,結果年中調控再收緊一下,於是各種“金九銀十不再”,“樓市涼涼”的標題又泛起了。
看著這樣一條類似噘嘴的標題微笑曲線,我突然覺得我們到底能提供給買房人多少有價值的輸出。
10年前,我剛剛接觸投資的時候,遇見這麼一位優秀基金經理,他留了兩句話我至今感觸,“把客戶的錢當成自己的錢,還有二級市場的資本投資要當成一級市場實業投資來分析”。
所有的好投資背後,都站著一門好生意。
而三魚買過的房子雖然還不算多,可算經歷幾輪週期了,可起起伏伏中的堅定,不是我有什麼專家大神的牛X預測。
而是在我眼中,樓市,就是一門不折不扣的好生意。
記得曾流行過這麼一個生意的老段子了,“剛和中石油做了筆生意,又和中國移動簽了一個1年半合同,累啊。”
咱麼拋開加油和充話費這麼清新脫俗,我有時候經常和熟悉的中介朋友調侃,你們這些白襯衫明明進入門檻不高,每天都要批量處理千萬的總裁級生意啊。
但不開玩笑的說,這樣體量在正兒八經的生意中真的很高了。
拿自己來說,家裡好歹還算有點實業生意,我記憶中比較深刻的一次招投標,金額在2000萬,就這樣前後運作了3個月,還驚動招標央企集團高層,最後一算成本,材料如果波動,說不定還不賺錢。
其實各位有沒有想過,你簽名的那份合同,可能是大部分人一生的最大一份生意合同。
這不是替樓市吆喝什麼,而是想請大家正視買房這件事在你人生中的儀式感,起碼不要行情一來就成是結婚前,一冷就成為變成結婚後,需求該怎麼樣就怎樣。
萬幸,樓市確實是門好生意,不太會坑到你這種。
假如你說我拿這十年樓市跨度漲幅來佐證,本質上也就是拿結果來倒推,沒什麼意思。
那什麼是好生意的內在邏輯,我自己做了一個總結:他做的事別人做不了,而且他可以重複的做。
還有個很直觀的生意變現,你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是能跟隨通脹主動的,穩定的定價漲價。
一句很簡單的話,大浪淘沙了多少生意人。
在我記事的時候,家裡買了一臺彩電,還是個暴露年齡的品牌,四川長虹,總價8000塊,那時我們老家的房子1000一平不到。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同樣尺寸的彩電小米1000多就能搞定,房價10倍快有了。
黑色家電淪落這種地步,不是不夠努力,沒有夢想,而是行業真的做不到啊。
從上游到下游,每個切口隨時都能被競爭者攻入,集中度又很低,需求又不是絕對剛性(現在大家有個好的智能手機遠比比有臺彩電重要),行業產品定價和通脹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趨勢。
來看樓市呢,上游的供應被牢牢的獨家獨佔,不可複製,護城河深到沒底的那種,下游的需求跟著城市化極其旺盛,需求又硬。
樓市,是個完全上游壓制下游,並且完全掌握定價的生意啊。
而越好的生意,這個特徵就是越發明顯, 比如說個很土的生意好了,白酒。
很多人很難理解白酒這麼高的市值區間,包括挺多朋友幾年前就和我和說過,三魚投資了這麼多年的茅臺,現在年輕人都不喝白酒了,你不慌嗎?
不慌,因為很土味的白酒,就是門好生意。
混過生意圈都知道,稍微體面點的商務宴請,基本都是放三種酒,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不是年輕人喜歡的洋酒紅酒不好,而是體系特別紊亂,我哪知道這瓶羅曼蒂拉菲是哪國的酒渣滓。
這種自上而下共同認知背後,就是你沒法攻進的壁壘,
有了這些之後,白酒產能其實沒有擴大很誇張,但是財報一直不錯,背後邏輯,就是每年穩定提價。
茅臺從90年代的百元出頭到現在千元+區間(不談炒茅臺實物的投機),平均每年的官方定價都上浮10%,市場還買賬。
這就是好生意本質,滿足有門檻的剛性需求,能跟著通脹重新定價,這樣的利潤空間就能保持或者擴大。
而我不知道這是各位有沒有看懂樓市,大家賽道同樣處於通脹區間,樓市在穩定提價上就能硬氣起的來。
比較神奇的是,樓市的回報率真的差不多就在這個區間。
上海應該是個沒有爭議的樓市標的了吧,但讓大家如此吞嚥口水的上海樓市的真實回報率有多少呢?
12年,整體均價漲幅,6倍。
我們給上海樓市做過覆蓋率極高的抽樣統計,有的只有3倍,有的可以到12倍,但部分都保持在5到7倍的中庸區間。
這裡做把一門好生意做好的差異性不是今天討論重點,每個人也可以算算,劃下來年化平均回報率基本在13%左右。
不管你是用GDP+CPI算法還是隻看M2,只是用自己的肉身感知,每年通脹也差不多在這個水平線。
其實這個回報,好像和我們直覺中,樓市是個工資趕不上房價的賽道,差的有點大。
然而,這是我覺的樓市作為一門生意,最不可複製的魅力。
財經大V招財大牛貓說過這樣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概是這麼一個意思。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怎麼敗家都敗不光的,唯一能打敗他的財富可能,就是逆風加了一次槓桿,而是這些年,從王健林到馬雲生意能到如此之大的本質,就是順風不斷疊加槓桿。
微觀點說,各位也可以去觀察下身邊快混不下去企業,很多的共性特徵,就是順風局時以為自己能力逆天,槓桿能多極限就多極限,
結果,經濟擺個臉色,現金流就hold不住了。
這方面,就是生意中最至關重要的一點,槓桿。
直白點說,借錢生錢。而樓市,天生就是為槓桿而生的生意。
首先,如果我們把房貸算上,在看下剛剛回報率就會非常驚人了,本錢就是首付,回報公式差不多就是這樣:
實際回報=(現價+租金累進—持倉變現成本)/首付本金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還著房貸,還著還著,可能公積金開始比月供高了,槓桿一直在放大樓市的最大收益。
並且槓桿還是目前市場中,安全邊際最高同時成本最低的槓桿類型。
樓市生意底層邏輯前面說過了,這裡我不想扯什麼全體系崩坍的論調,
借錢這個事,確實是個層層嵌套的資金鍊體系,但我只說一點,既然護城河來自國家背書,那作為打包的樓市信貸體系天然就被背書,起碼要做到安全,不然生意就黃了。
當然,國家操盤不代表萬能,至少要尊重規律,解決賣給誰的問題。
而剛剛到60%的城鎮化,每年一個點提升,意味這個生意再玩上10年到20年,需求端沒什麼問題。
這個角度看,借了了這個錢,只要規劃好的現金流,你完全不同擔心晚上睡不著。
並且相信我,如果你創過業的話,
這絕對一生中僅有的那麼幾次,能拿到市場上成本使用最低資金,沒有之一。所以,我通常的建議都是,現金流正向的情況下,對於房貸,你能貸多少就貸多少吧。
老實說,土地背書拉出樓市戰略縱深,低風險槓桿則無限放大了樓市生意的可能性。
包括樓市炒房流派衍生了不少,只是無一例外,打法的核心都是建立在這套高安全邊際槓桿上博取的超額收益。
雖然未必適合普通人,但請最起碼不要輕易放棄這次利用安全槓桿做一次好生意的機會。
當然,如果各位真的做過生意的話,生意中債務,賬期都是讓人焦慮的,但最焦慮一定是正向現金流。
房租,讓房子成為數不多能自行產生正向現金流的生意資產,至少能保證你的資源不會被閒置,變成你的呆賬。
按當下流行的說法,樓市也算一門有睡後收入的生意了。
最後,其實說了這麼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門好生意身上的特徵。
土味挺重,至少很少有能達到現在創業圈流行的“不Low”的標準,但你想做其實真不太容易;整體年化回報收益其實不嗨,但卻能持續穩定做下去,並且能在時間力量下發揮驚人的複利回報。
你只能感嘆一句,普通的生意各有各的不同,而好的生意內在長得都差不多。
然而各位切記,弄懂一門好生意和做好一門好生意,完全是兩回事。
只是如果你始終觀望的不下場,錯過的一定比得到的多。
閱讀更多 三魚樓市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