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這是明代詩人伍文獻遊覽沂河時所寫的七律。沂河又名沂水,發源於魯山,流經沂源,沂水、沂南、河東、蘭山、羅莊、蒼山、郯城等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江蘇省境內,全長574公里,流域面積1732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墳河、蒙河、柳青河、祊河、諫河等。年徑流量為35.1億立方米,河床最寬處1540米。

沂河是臨沂的母親河,從沂蒙山區縱貫臨沂南部平原,河水環山繞崮,款款南行,兩岸芳草鮮美,綠樹成茵,呈現出碧水青山,天光雲影,林果蔥鬱,稻花飄香的旖旎風光。在舊中國,水深流急,帆船可達沂源南麻,但也時常給人民帶來災害,有"開了江風口,水漫蘭山走,淹了臨郊蒼,捎帶南邳州"的歌謠。新中國成立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沂河的治理,在其上游修建了跋山、岸堤、唐村、許家崖等十幾座大中型水庫,在其下游加固堤防,建分洪閘,在基本控制水患的同時,兼收養魚、發電、灌溉之利。1997年,又在臨沂城東建起世界最長的小埠東橡膠攔河壩,形成了1.2萬畝的水面,使沂河變得更為嫵媚。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座落在市區東南部沂河西岸金雀、銀雀二山之間的平地上。1949年2月,由0中央華東局提議,山東省政府為紀念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犧牲的華東區革命烈士而建,名為“臨沂革命烈士陵園”。1950年7月1日,主體工程烈士紀念塔、紀念堂相繼落成,後陸續修葺增建。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並列為全國第一批烈士紀念建築物重點保護單位、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坐北朝南,南北長65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19.2萬平方米,有塔、堂、亭、館、墓坊等建築15處,規模宏大。

陵園大門為坊式建築,面寬36米,高12.8米,前並立4根朱漆明柱,橫枋彩繪,藍色斗拱疏密其間,頂覆黃色玻璃瓦。大門上中紅色橫額題“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系著名書法家舒同手書。大門兩側,紅牆灰瓦,古樸典雅。門前左為廣場,右為桐樹林,中一弧形單孔石橋跨青龍河與陵園前街相通。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陵園中心,為五角燈塔式建築,高47.5米。基部塔臺為五面體石質平臺,高2.5米,周圍繞以石檻,環周有5條13級臺階通下。基臺上為亭式塔墩,周圍環接銅質欄杆,5角各立有2條花崗石柱,石柱頂端鑲有表現戰爭年代工、農、青、婦、兵戰鬥、生產、放哨等內容的浮雅。亭內5面塔壁上部各有一幅大型淺浮雕,題材均為反映軍民英勇戰鬥、取得勝利的事蹟。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別為0中央華東局、華東軍政委員會的題詞,山東省政府建塔碑文,魯中南區黨委、行署、軍區、軍區司令部和政治部題寫的碑文,及-、-、-、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塔身正面,鑲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塔”7個鎏金大字,每字平均高1.5米,數里之外,清晰可辨。塔上部為攢尖亭式建築,頂端嵌有一立體巨型景泰藍五角紅星。

茶山旅遊區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茶山園藝旅遊區位於臨沂城北25公里處,總佔地面積4.6萬畝,其中桃花源景區面積3.5萬畝,中華樹種集錦園面積2000畝,農業果茶高科技示範園面積600畝,奇樹園面積300畝,果園超市面積600畝,另外,佔地7000畝的九鼎連花山景區內開發了天齊廟、李小寨、蓮花池、月亮灣等遊覽參觀點,使整個旅遊區構成了令人留連往返的世外桃源。旅遊區於2001被省環保部門列為“省級生態示範保護區”,2002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列為蘭山區以茶山園藝旅遊區為主題的“全國生態示範建設區”。

古城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周朝初期(約公元前十一世紀)國都城。城址在今南坊鎮古城村。距今約有3000餘年的歷史。《春秋》“昭公十六年六月,邾人襲”即此。《臨沂縣誌》載:“國名,子爵。姓,夏后氏之裔。春秋入魯,戰國入楚”。城址發現銅戈、銅墩及箭鏃等器物。南城基有羅多周代至漢代的陶器殘片。村東有林子遺址,傳為子墓地。村東和村北曾出土龍山文化時期的石器和陶器。1992年6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羲之故居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王羲之故居是國家3A級旅遊區,位於臨沂市區洗硯池街中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是為紀念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而建。2003年,為紀念王羲之誕辰1700週年,0臨沂市委、市政府投資6700萬元對故居進行了擴建,整修後的王羲之故居佔地面積80畝,除了保持原有風貌,又新闢了一些景點。

故居四面青牆環繞,綠樹如蔭,園內溪水潺潺,垂柳依依,翠竹滴翠,錦魚游泳,目前,故居內有硯池懷古、鵝池水暖、曲水流觴、聖光普照、曬書檯、五賢祠等景區、景點。各類旅遊設施齊全完備,服務質量一流,是中國書法尋根之旅的絕佳去處。王羲之故居為AAA級景點。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是國家3A級旅遊區,位於臨沂城內,是我國第一座遺址性漢墓竹簡博物館。該館以1972年在銀雀山漢墓同時發掘《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而馳名中外,先後被列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新中國50年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和“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該館總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1981年2月動工興建,1989年09月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近幾年來,隨著臨沂旅遊業的迅速發展,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又新增加了不少景點,展館內的各項配套旅遊設施也有所完善和提高,是研究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地點。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為AAA級景點。

臨沂濱河

「醉臨沂」蘭山區八大必去旅遊景點


臨沂濱河景區位於沂河河城區段,北起汶泗路湯頭橋和北外環,南至劉家道口水利樞紐,總面積57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溼地。濱河景區集“水、岸、灘、堤、路、景”於一體,是具有防洪、交通、景觀、休閒、娛樂、文化、旅遊等多功能的生態景區、文化景區、旅遊景區,是國家水利部命名的首批水利風景區。

臨沂濱河景區規劃建設有小埠東、桃園、角沂3座攔河橡膠壩和全國設計流量最大的平原水閘―劉家道口水利樞紐,其中沂河小埠東橡膠壩全長1247.4米,是世界最長的橡膠壩,被載入世界基尼斯紀錄。2008年,劉家道口水利樞紐建成後,在城區段將形成回水長度46公里、平均水深3米、面積達36平方公里的內陸湖。景區規劃建設有沂蒙廣場、鳳凰廣場、迎賓廣場等9大主題廣場,有解放路沂河橋等15座景觀橋,有繽紛世界、奇石園、柿子園、石榴園等18個生態園區。全省最大的音樂噴泉―沂河音樂噴泉、迎賓門和即將建成的沂蒙廣場大型雕塑群、水幕電影成為濱河景觀中的精品。

臨沂濱河景區是動植物生長的王國。景區內有喬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數百種。其中,林果類木本植物有53種,水生植物146種。濱河溼地動物資源豐富,鳥類有120餘種,爬行動物13種,魚類21種,其中大多是沂河的特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