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房企集體告別“地王”,高價地會讓他們虧錢

房企集體告別“地王”,高價地會讓他們虧錢

房企集體告別“地王”,高價地會讓他們虧錢

高價地,俗稱“地王”,是樓市火熱的象徵。現在,正變成稀有物種。

相比2016年時,全年出現8宗百億地塊的市場行情,2019年僅僅出現了1塊價格超過百億元的地塊,下降了87.5%。

除了高價地出現的數量減少,高價地的總價和溢價率均有大幅下降。從各個方面看起來,曾經被當作樓市風向標的“地王”,幾乎就要銷聲匿跡了。

是地價便宜了,還是沒人瘋狂加價了?

消失的“地王”背後,是房地產市場的深層改變。“地王”、“樓王”這些樓市的“黃金年代”的特定產物,如今已經隨著那個年代而遠去,不再回來。

1

高價地失蹤

越來越少的高價地,凸顯出樓市趨於穩定的風向。

2019年到現在,全國僅出現一宗成交價超過百億的地塊。這宗地塊是2019年4月份由越秀地產在廣州增城拿下,涉及金額

141億元。

這是誕生百億地塊最少的年份,顯得甚為冷清。這個數據在2016年時,曾經是8塊。

2016年全年最高價地塊出現在當年8月份,招商地產聯合華僑城地產拿下一宗位於深圳寶安區的地塊,總金額高達310億元。比2019年目前最高價高出一倍有餘。

房企集体告别“地王”,高价地会让他们亏钱

2016年8月17日,上海還曾出現了“一日三地王”的現象。

高價地的出現伴隨著高溢價率。所謂溢價率是相對於地塊出讓底價的比率,如一塊底價為10億元的地塊,開發商最終花費20億元拿下,則該地塊的溢價率為100%。

統計發現,2019年前十大高價地塊的溢價率皆低於46%。但在2016年時,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以2016年前9個月數據為例,2016年三季度各地上報異常交易塊176宗(其中一線城市上報10宗,二線城市上報62宗,三四線城市上報104宗),比第二季度增加了79宗,漲幅為81%;與2015年同期相比更是增加了137宗,漲幅為351%。

這些異常地塊的平均溢價率為187%。

所謂異常地塊,在國土部門眼中,是指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

房企集体告别“地王”,高价地会让他们亏钱

早在2010年,國土部就曾印發《關於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強地價動態監測,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新高的房地產用地,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在成交確認書籤訂(中標通知書發出)後2個工作日內,上報國土部和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這些“異常地塊”,在市場人士看來可以類同於“地王”。此後至今的三年多里,土地市場都顯得“乏善可陳”。無論單價還是總價,都沒有出現真正令人信服的“地王”項目。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有地產業人士發出了“地王已死”的感嘆。

2

地王為何消失

地王逐漸消失,已經是無可否認的現實。然而,地王消失的深層原因更值得注意。

過往地王遇到的“煩惱”和改變的市場環境,是今年高價地在市場上不再吃香的重要原因。

地王高高在上,能遇到什麼樣的煩惱?

房企集体告别“地王”,高价地会让他们亏钱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地王項目的土地單價一般相當於項目售價的50%以上,加上人力、資金、建安等成本,在限價的條件下,很多地王項目微利甚至有可能虧本。再加上在融資端的收緊等因素,開發商們更不敢輕易拿高價地。

2015年10月,華僑城、華潤、招商聯合體以83.4億元的價格競得北京大興一宗“地王”級別的地塊。但華潤和招商很快退出,理由是“地塊最終成交價格超出授權價格”。

此後,華僑城曾試圖獨立操盤,但是進展並不理想。最終,在2017年8月和11月,華僑城將此“地王”分兩次出售給泰禾集團。

由此可見,“地王”並不一定總是能帶來與其光環相匹配的利益,甚至還會變成真正的“燙手山芋”。

房企集体告别“地王”,高价地会让他们亏钱

地王曾經伴隨著中國房地產業的騰飛,而變得越來越常見。未來,隨著中國房地產進入新的形態,土地市場或許會進入相對平靜的時期。

2019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但沒有提及遏制房價上漲,這意味著房地產已經從拉動經濟的火車頭變為穩定經濟的壓艙石,未來地產將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的區間內小幅波動,最終進入橫盤時代。”某大型房企高管對時代週報記者如此表示。

在記者對部分房企進行的採訪中,這些房企透露出的信息,似乎已經不再對新一輪房地產寬鬆週期到來報以太高的期待。

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時代週報(Timeweekl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