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大盤殺跌過度 低吸良機來臨

鄭眼看盤 | 大盤殺跌過度 低吸良機來臨

本週三,A股顯著回落,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43%至2941.62點,深證綜指跌0.79%至1618.40點。中小板、創業板兩綜指分別收挫0.69%、0.98%。滬指跌得少與銀行股強勢相關,上證銀行指數收盤僅跌0.02%。盤後數據顯示,北上資金淨賣出18億元,為近期難得一見的淨流出。

除銀行股稍強外,“兩桶油”也比較抗跌,但其他權重股以跌為主,如證券股、地產股下跌。不過,此前連續跌停的天風證券止跌反彈,長城證券跌速也顯著放緩。非權重股中,醫藥股下跌,養殖、次新股強勢。另外,低迷了許久的科創板尾市最後一小時忽然變得十分強勢。科創板中的微芯生物上市後,由最高的125元跌到48.75元,週三報復性地上漲了20%,收報於59.66元。

科創板與主板、中小、創有些蹺蹺板效應,這在科創板剛開板時特別明顯。我們細看大盤,也正是在科創板暴漲時,大盤開始在低位進一步殺跌,幾乎單邊跌至收盤。

郑眼看盘 | 大盘杀跌过度 低吸良机来临

投資者向來對限售股解禁及高管、大股東減持比較忌憚,相關個股走勢往往不是太好,如近期的天風證券、生益科技等。針對這種情況,有消息稱“證監會有意對減持規則進行修訂,已形成相關方案”。

我覺得就算未來有可能出臺減持新規,短期內對股指不見得有什麼支撐,甚至還可能會加劇拋壓,因暫不打算減持的人可能會擔心“減持規則收緊”而減了再說。

限售股解禁及大股東、董監高等減持問題比較棘手,該拋的早晚會拋,推遲其實並不能解決問題,隱患仍然存在,所以最好能從根子上想辦法。

我覺得“增加首發流通股比例”或許能部分地解決問題,因為當首發比例較高時,股價便會打折,這樣投資者就能買到市盈率更低的股票。這類股未來雖然仍有限售股解禁,仍有董監高減持壓力,但因其籌碼相對少且股價已打折,故拋售壓力勢必大降。

有投資者提出另一解決辦法,那就是減持與業績掛鉤。我認可此辦法,因這極明顯是利好。減持壓力應部分與相關個股高估或質地差相關,當上市公司業績很好時,此時即使鼓勵他們的高管們減持,其也未必肯減,甚至可能宣佈增持。因此,根本原因是“貨值不值錢”的問題!

浙商銀行IPO往後推了3個星期,但這並沒推動股市上行,反而可能套進一些經驗不足的投資者。既然是要發行,那麼早些晚些並沒特別大的區別,只是“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的區別。

除了浙商銀行外,市場未來可能還得提防郵儲銀行,因此,恐怕年內餘下日子IPO不太可能過鬆。科創板實行的是註冊制,且未來創業板可能也會跟進,籌碼供給量大增多半是不可避免的。對普通投資者來說,並沒特別好的辦法應付籌碼供給大增的格局,只能想辦法儘可能減少衝擊。一般來說就是,平時操作時應儘可能配置績優股,少拿邊緣化的、冷門的品種,未來最不缺的就是這類品種。

今日為本週新股發行最高峰,壓力會延至本週五,因中籤者週五才交款。短線壓力最大時,通常會對應著底部,因此投資者接下來並不宜跟風殺跌,而是應考慮逢低吸納。

10月過後,股指多半會有一波反彈,屆時至少會有以下三個有利因素:一是美聯儲極可能降息;二是報表全部明朗,“雷陣”徹底清除;三是A股納入國際指數權重將於11月增加。

(鄭步春)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郑眼看盘 | 大盘杀跌过度 低吸良机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