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砍斷郭松林左腳,擊斃張樹珊,陣斬淮軍4000餘精銳,賴文光頓時感覺復國在望,信心滿滿。此時,李鴻章可就不爽了,接任曾國藩督師以來,還沒打贏一次像樣的勝利仗,屢屢被所謂的“新捻軍”或“新太平軍”牽著鼻子走,搞得灰頭土臉。李鴻章,號稱“東方俾斯麥”,雖說對外不強硬,可對內還是夠狠,他決定教訓一下賴文光,給自己找回點尊嚴感。郭松林不行、張樹珊也不行,可還有兩大悍將可以出動,即是淮系首席猛將劉銘傳,湘系第一驍將鮑超,李鴻章相信他們可以搞定賴文光。劉銘傳、鮑超會師後,約定時間統一行動:銘軍從北向南攻擊,霆軍從西向東攻擊,給賴文光“包餃子”。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劉銘傳、鮑超來勢洶洶,銘軍、霆軍總計3萬兵馬出動,賴文光感覺到了巨大之壓力,若是直接決戰,即使獲勝也會損失慘重。所以,遵王賴文光決定繼續誘敵深入,尋找戰機,各個擊破。初次交戰,賴文光佯裝敗退,劉銘傳則一路追殺到京山尹隆河附近,並紮下大營。隨後,劉銘傳與鮑超商議夾擊之策。不過,劉銘傳素來看不慣鮑超,認為他只是赳赳武夫一枚。鮑超呢,自然也是看不慣劉銘傳之作風,自認為戰功顯赫,沒有將劉放在眼裡。後來,劉銘傳戰敗,鮑超歸還銘軍丟棄輜重時的那副高傲模樣,將兩者矛盾推向頂峰,成為“霆軍”被解散之重要原因。當時,督師的是李鴻章,劉銘傳的上司。劉銘傳覺得自己有能力幹掉賴文光,不想讓鮑超分享戰果,於是率先採取行動。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1867年2月19日,劉銘傳率20營兵馬出擊,朝賴文光大營移動。此時,劉銘傳得到探子消息,說賴文光還沒察覺,太平軍並未做好防備。為此,劉銘傳留下兩營1000兵馬留守輜重,自己率18營,分三路渡過尹隆河,突襲對手。銘軍首席悍將記名提督(從一品)唐殿魁攻擊右路,任務最重;記名布政使(正三品)劉盛藻率左軍,掩護中軍;劉銘傳則親率中軍,協調各部行動。分工後,劉盛藻左軍、劉銘傳中軍相繼渡河,拉開隊形,衝向新太平軍。對此,賴文光派出精銳步兵1000人迎戰,佯裝不支而撤退,引誘敵軍前來追擊。與此同時,賴文光派2000精銳騎兵向北突襲,包抄銘軍後路。劉銘傳見此,生怕輜重被截,於是抽出1500兵馬回防後路,15營兵馬則繼續前進,猛攻新太平軍。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劉銘傳如此囂張,賴文光決定教訓這傢伙,也分出三路迎戰:荊王牛宏升率所部抵擋西路銘軍;魯王任化邦率最精銳騎兵數千任,防東路敵軍,與最弱的銘軍劉盛藻部開戰;賴文光與魏王李蘊泰居中策應。初次交鋒,任化邦率騎兵直衝左路銘軍,劉盛藻一觸即潰,銘軍中軍側翼暴露,危機重重。此時,劉銘傳從中路調黃桂蘭、張士元、李錫增三營救援,可無濟於事,副將(從二品)李錫增被槍支擊中,當場斃命。左路雖然戰敗,可劉銘傳畢竟是名將,自然不會跟著潰敗,他防守嚴密,挺住了賴文光、李蘊泰五次進攻,雙方呈相持狀態。此時,東面揚起煙塵,遮天蔽日,一支精銳騎兵突然殺到。此次趕來增援的,不是銘軍,而是任化邦所部馬隊。任化邦驍勇無敵,號稱“項羽第二”,所部騎兵乃百戰王牌。如此,劉銘傳中軍被攔腰截斷,首尾不能呼應。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魯王任化邦來增援,賴文光、李蘊泰等信心暴漲,奮勇擊殺清軍,劉銘傳苦苦支撐。此時,左路潰散,中路被包圍,劉銘傳只能期待唐殿魁西路軍了。話說這唐殿魁也是夠勇猛彪悍,每次打仗都是衝殺在第一線。如此,唐殿魁擊敗了荊王牛宏升,奪取了陣地。此時,唐殿魁見主將被包圍,心急如焚,也顧不得追擊牛宏升,他趕忙增援中路,與賴、任、李等對手激戰。唐殿魁勇猛,可無濟於事,不但未能救出主將,連自己也被反包圍。唐殿魁力戰不支,受傷墜落,被亂馬踩踏致死,麾下記名總兵田履安、副將胡衡章、吳維章、劉朝珣等也力戰陣亡。戰鬥至此,劉銘傳絕望了,他直接脫下官服,席地而坐,準備束手就擒。若是不出意外,劉銘傳必定成為俘虜,日後中華就少了一位民族英雄,中法戰爭也許就是另外結局了。此乃後話。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雙方正在激烈廝殺,鮑超也趕到了外圍,可並沒立刻投入戰鬥。先說明,違背協定的是劉銘傳,他為了獨享戰果,率先出擊,結果遭到慘敗,還差點成了賴文光俘虜。對此,中間人薛福成說得很清楚。但是,湘系悍將鮑超確實也沒第一時間投入戰鬥,而是先在外圍看好戲。不過,鮑超最終還是投入戰鬥,他親率霆軍18000餘人衝殺而來。對此,賴文光、任化邦等被勝利衝昏頭腦,也直接出動精銳與霆軍硬碰,連基本隊形都沒整好。一番廝殺下來,新太平軍被擊殺6000餘人,4000人被俘虜,賴文光、李蘊泰的老婆、孩子都在此戰中被抓捕。霆軍損失也很大,總兵章茂、金明亮、副將楊明德、湯順、黃仙芝、黃光立、謝九和、參將賀高志、黃起勝、遊擊範全福、劉開勝等將校陣亡。

賴文光再戰清軍:劉銘傳束手就擒,湘系勢力一落千丈

太平軍此次京口尹隆河大戰清軍,斬殺淮系悍將唐殿魁、李錫增、田履安、胡衡章、吳維章、劉朝珣等6人,擊斃湘系悍將章茂、金明亮、楊明德、湯順、黃仙芝、黃光立、謝九和、賀高志、黃起勝、範全福、劉開勝等11人,清軍17位高級將領陣亡,此乃大勝。可惜,賴文光被勝利衝昏頭腦,被鮑超霆軍逆襲,先勝後敗,損失慘重。但是,此戰激化了湘系、淮系之間的矛盾。劉銘傳對李鴻章說鮑超故意延遲軍機,李如是上奏朝廷,結果鮑超辭職,霆軍被解散。霆軍乃是曾國藩在大裁軍後留下的第一勁旅,如今被裁撤,湘系勢力一落千丈,淮系則快速崛起,這是清朝有意而為之。

參考文獻:《太平天國軍事史》、《太平天國戰爭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