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在位于何家山的塔石中学上初中时,还是走读生,中餐一般是从家里带米,到学校食堂蒸饭。要蒸饭就得用柴火。烧柴火当年主要用石煤加一些木屑,通过鼓风机混烧。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学校就会发动学生去挑石煤。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说是石煤,其实煤炭的发热量不会超过2000大卡。因为当年塔石溪何家山段还没有可供车辆通行的桥梁,石煤只能用车运到何家山对面的蒲塘下自然村公路边,然后由学生搬到学校食堂。那时的运力,一车充其量不过3至5吨。一般情况下,学校会提前一天通知学生自备畚箕、扁担,第二天去搬运。

煤运到的那天,天气很重要。天气晴朗时,路面会好走一些,大家挑起石煤来会感觉轻松一点;若是遇上阴雨天就困难了,不仅道路泥泞,还得过一条20来米长的木桥,全程约2华里的光景,石煤数量少时一般往返二三次,多时要四五次。这时部分高年级的同学,都会挺身而出,多挑一点,多承担一些;一些低年级,个子又小的同学就会感觉力不从心;特别是女同学,经常会是汗水、雨水、泪水交织一起。好在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能吃苦,少计较,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理解,思想也比较简单,能做就多做一点,能挑就挑重一点,不会偷懒。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我们在何家山就读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初高中阶段被圧缩到各两个学年,其中高二学期我们还被指派到塔石中学分校莲塘农中“半学半农”一年。仅管如此,塔石中学的老师们依然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不忘初心,教书育人,不但教会了我们书本知识,同学教会了我们传承龙游北乡人勤劳、朴实、包容的“文化”,为我们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石。

时过境迁。如今每次回老家,路过蒲塘下,我都会想起当年挑石煤的情景,想起母校何家山,想起当年同学之间的那份清纯……。

「2016.11.06」[乡愁塔石]挑 石 煤——王水法

2016.1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