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财务造假——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在财务报表中,一方面会有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历史数据纵向的对比,另一方面可以关注附表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分行业分产品的数据,以及境外收入占比这些信息。在这些信息中我们需要考察的是纵向对比收入的增幅是否出现异常,分产品的产品结构是否发生重大改变、以及关注境外收入的占比情况。境外收入占比高的公司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因为境外收入核查的难度较高,所以需要考虑会不会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产品卖到国外是无从可考的,甚至部分境外收入占比9成的公司你连他的产品是干嘛的都看不懂,根据常识都无法理解公司的营收是如何卖出来的就一定要警惕其风险。

财务造假——主营业务收入


除此以外前五大客户变动情况有时候也是财务造假有迹可循的地方。有的时候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字在报表中没有披露,只显示第一名第二名这样的字眼我们没有办法,但是如果出现了大客户公司的名称,我们就可以去调查这部分有没有问题,比如说之前我们看过一家公司,他的前五大客户中有一个客户一年买上亿的产品,但是经过企查查一查发现这家公司才成立几个月,这种很大可能就是为了利润输送而动的手脚。

总结一下在主营业务收入这部分常见的造假方式:

1.虚构销售合同:虚假的客户或者关联方进行交易,这种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核查的,而且这种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虚构的交易并不需要真的发货,所以在存货上就可以发现其造假痕迹。

2.虚增销售单价:虚构销售合同的造假方式一般来说比较低级,更高级一点的就是虚增销售单价,比如一个产品本来说10万,虚增说卖了15万,这种带来的就是我们上一章说过的毛利率的异常,其毛利率必然会造成其毛利率异常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3.改变销售策略:比如改变付款周期和付款时间,通过改变销售策略来促成销售是非常常见的方法,比如说当年证监会查处大智慧,认为大智慧通过承诺购买产品后任何时间都可全额退款的方式提前确认收入。

4.改变收入确认时间:跨期提前确认收入是企业可调空间比较大的一种调节业绩的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周期性的行业,比如游戏行业,跨期提前确认收入,比如游戏行业,我们作为游戏玩家买了一部分游戏币,进行了一些充值,在游戏币没有完全消耗的情况下这些是不能计入收入的,因为我还有退回的空间,但是这部分对于游戏公司来说就可以应用于弥补周期性的业绩变化。

这次和大家分享了关于主营业务模块企业可能进行的造假和财务调节手段,希望大家看完后在这方面会有更深的认识,我相信所有关于财务造假这些内容的学习,只要能帮我们避一次坑,少踩一次雷,那么就已经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