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他是《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耿直班长史今;

他是《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

他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烂了腿的兵油子孟烦了;

他是《鸡毛飞上天》中白手起家的义乌商人陈江河;

他是张译,一个一直不想当明星的“老演员”。

如今,张译化身电影《攀登者》里的登山英雄曲松林,有坚守13年的委屈,有面对队友牺牲的担当,“如果你又想哭,可是你忍住了,这可能是一个男子汉这是一个老爷们应该做的事情”;有面对珠峰的勇气,“就算你让一万个人拉住我,我照样还是要冲上去”;还有对战友的生死情谊,“方五洲收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听到请回答”……

电影中,还有他赤着脚,在八千多米的寒风中无畏攀登,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张译饰演的曲松林有一段冻伤脚的戏。拍摄时他光脚站在雪地里,对当年的登山英雄满怀敬意。

回忆起拍摄时候的寒冷,张译说他要感谢“演员”这个行当,因为在导演喊卡之前,演员没有权利蹲下、躺下、卧倒,把脚离开雪面。

“你是没有这个权利的,你必须要听到那一声宝贵的‘卡‘。而且还要感谢‘演员’的一点是,其实很疼,但是你会因为你的人物、剧情、规定情境忘掉了疼,这很奇怪。”

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平时在现场,无论正式实拍、走位排练,还是正常的行走,只要张译能想得起来的时候,他都尽量以瘸态出现。

“张译是个‘戏痴’”,一同主演《攀登者》的吴京说,“他可以为戏做很多功课和牺牲。”

张译,是一位真正的实力派演员!

01

很多人看到张译第一眼,几乎都说没什么印象,或者说印象不深。

在演艺圈,他的五官的确略平淡了些,既不是让人惊艳的帅气,也不是极有特色的丑,他几乎不具备传统意义上演员该有的样貌和条件。

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的老师彭彭回忆对张译的第一印象:“站没站样,站那儿八道弯那种……那么个瘦子,脖子又长,当时觉得这孩子形象不好。”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娱乐圈还不流行特色化面孔。

那时候,大众最喜欢的是陆毅式的帅哥,浓眉大眼,开朗阳光,一脸正气。俊朗如陈坤,当初都被认为气质过于阴郁,不符合主流审美。

平淡如张译这样的脸,又怎么能受到欢迎。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即便到了千禧年之后,中国娱乐圈开始盛行特色,张译依旧没赶上好时候。

他这脸,跟帅没什么关系,但是说丑也排不上号的。有太多人都在告诉他,你这张脸,注定与明星无缘。

1978年出生的张译,和表演艺术相遇在自己的家乡哈尔滨。年纪尚小的他第一次看话剧,便被表演艺术的魅力所折服,深深爱上了这种饱满的生活。

学了半年的表演,张译终于爱上话剧。为了能随时随地看表演,张译选择北漂,恰逢北京战友话剧团学院班招生,张译穿上军装,如愿成为话剧学员。

因为这份打心底的热爱,他从未放弃过表演。在话剧《爱尔纳·突击》中,张译是活道具、群众演员、画外音、场记....这一做就是3年。

某次,《爱尔纳·突击》导演喝多了,搂着张译肩膀,苦口婆心地劝他:“你不能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后来,这段经历经常被张译当段子说,但背后的心酸、无奈、自卑、和自我否定拧巴在一起,这种滋味只有他知道。

彼时的张译一度丧失自信。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02

2005年,他在胡玫执导的电视剧《乔家大院》里饰演陈建斌的小跟班。有一天,胡玫摸着他的脑袋问:“今年多大了?”张译回答:“27了。”胡玫告诉他:“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你就洗洗睡吧。”

话虽有些偏颇,却是不可逃避的事实。他已经在文工团待了10年,马上就要28岁。

难道真的只有洗洗睡吧?

这句话让本就对自己演艺之路没什么底气的张译惊出一身冷汗。

或许正好是应了胡玫导演的话,张译真的在28岁这年崭露了头角。

当兵出身的张译,身上自带军人气质。

2006年,《士兵突击》开拍,为了获得史今这个角色,张译毛遂自荐。他竟然发狠,足足写了三千字的自荐信,终于打动导演康洪雷。

当时《士兵突击》的拍摄时间,正好和文工团的任务冲突,在脱军装和拍戏的选择中,张译在夹缝中思虑再三,下狠心提交了转业报告。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从此,张译凭借班长史今这个角色被观众记住。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史今在天安门前退伍,从拼命隐忍到忍不住大哭,嘴里还含着半颗大白兔奶糖。

那是全剧的杀青戏,拍摄当天,张译接到单位电话,告诉他转业报告批下来了,他不再是军人了。那天戏份拍完,张译蹲在地上痛哭,起不了身。

那场他退伍后坐着车边吃糖边痛哭的戏,至今不敢重温。

可最后,“许三多”火了王宝强。而史班长张译,还是那个张译。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03

可以说曾经的张译,是个不走运的演员。没有一夜爆红的运气,也没有演过惊艳一方的角色。

也就是在最近几年,更多的观众对张译有了点印象,知道“这家伙演得不错。”

毕竟,在过去这几年里,他爆发式地创作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015年,张译凭借《亲爱的》拿到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在电影《亲爱的》中,张译所饰演的韩德忠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从未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和努力。他将一个物质丰裕却情感丢失的父亲诠释得淋漓尽致。

每一场戏,每一个动作甚至眼神的细节都极为让人感动,而他在电影中的表演也获得了人物原型的认可。

也是这一年,张译主演了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此片入围了戛纳主竞赛单元。

2016年,张译主演了曹保平执导的电影《追凶者也》。片中张译饰演一位霸道且不按常理出牌的笨杀手,他的表演收获一致好评。为此,张译荣获第八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和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017年,张译拿到了中国电视剧的最高荣誉之一——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名气有了,戏约有了,连渴望已久的奖杯也拿过好几次。

即便是没有大红大紫,从《士兵突击》到《红海行动》到视帝,他依旧走得坚定而执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自己有着严苛的演戏要求:他会在剧本上用各种标注表明人物的情绪;他在电脑里建立“对比集”,专门记录同一个演员在不同角色中的表演风格;

每到一个地方拍戏,他都要去景区转转,听小孩哭,听老人咳嗽,体验那些细微的生活;他喜欢收集剧本,绝版的就从资料馆拿去复印,一本本的收藏,迄今已经达到了四五千册。

他对演员这份工作充满了珍视与热爱,只要演起戏来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听见“开机”的喊声就会忘记一切。

04

2018年春节一部《红海行动》,狂揽36亿,高品质,高话题。

其实在《红海行动》前,张译依然只是一个不温不火的“老演员”,但导演林超贤还是选择了张译。

导演林超贤为什么会挑中张译?

导演回答,合适+敬业

合适。因为10年文工团,从话剧员,到文员,到编剧,再到演员。

文艺青年,和军人气质,让张译从众演员中脱颖而出。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敬业,战争片的成功大都要求演员吃苦。

在开拍第12天的一场爆炸戏中,张译意外小腿骨折。

整个剧组面临换角风险,面对信任自己的导演和团队,他拒绝了医生的手术建议,签署了《放弃治疗的声明》。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本该休息3个月的他,不到一个星期就上场继续拍摄了。

之后的动作戏里,张译也拒绝用替身。瘸着一条腿,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在戏里没有刀枪不入的英雄主义,只有一个个信仰“强者无敌”的血肉之躯,张译一句平静的“我们是中国海军,来带你们回家”就足以点燃满场观众熊熊的爱国心。

虽然一脸文气却依然荷尔蒙爆表,没有人会怀疑,他是一个真正能救人于水火中的军人。

张译的出色演技,并没人惊艳,似乎观众已经习惯了这个大器晚成的“靠谱演员”。

如今,张译是观众心目中的实力演员,而如果说作为演员的一路拼搏就像是不断攀登高峰,他走过的路途可谓十分崎岖。

他这张没有特色的脸,反而像一张可以任意涂写的纸,他所演绎的每个角色都被观众记住了。

张译说自己离明星远了点,还是踏实做演员吧。

他是一个合格的演员,一个认真对待每个角色的演员。

同时出演《祖国》《攀登者》两部献礼片,张译到底凭什么?

写在最后

张译某种程度跟黄渤很像,都是来自草根,经历过人情冷暖和没有红的低谷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这种体验,对有些人是消磨意志,但其实是对演员最好的滋养。

他曾自己经营过百度《士兵突击》贴吧,自己做吧主。还曾入驻知乎,成为第一个在知乎上受到那群挑剔智商内涵的网友们墙裂欢迎的艺人。

黄渤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他:“他就像是陈年老普洱,虽然年纪没那么老,但是底蕴味道很深。”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张译把自己最美好的光影留给了银幕与荧屏,他一次次挑战不一样的角色,不断打破和超越自己,永远保持创作的快乐。

在坎坷中沉浮多年,他成长为一个从容淡定、温润谦逊的人。一次次的颠覆,也用实力证明了真正的演员,无需靠脸吃饭。

他终于可以骄傲地说:“我是一名演员。”

未来还在继续,进击的实力派张译还有更多无限的可能。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谢点赞和关注的你。

点击阅读往期精选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