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他在位17年,实现对蒙古和朝鲜的控制,完成清王朝的官僚体制改革

努尔哈赤兵败宁远,退回沈阳后突然死亡。这位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国号“大金”政权的大汗,留下并不是多么盛世的政权,实际上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晚年的努尔哈赤秉承极大的民族偏见,推行严重的民族歧视制度,在他的治下,几十万辽东汉人横遭杀戮,或被贬为奴隶。因此导致人心大失,所经之处,无不激起广大汉人民众的反抗。

可想而知,如果此后的后金(满清)政权一直秉行努尔哈赤的这种凶暴做派,甚至连降伏做顺民的机会都不给汉人留下,那必然处处都遇殊死抵抗,绝无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可能。

他在位17年,实现对蒙古和朝鲜的控制,完成清王朝的官僚体制改革

01 深谋远虑的战略大局观

1626年9月底,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的炮伤病故,却并未留下遗诏,大贝勒代善拥立执政能力较强的老八皇太极上位。

皇太极上位后,并没有像莽夫一样组织人马攻打明廷——为父报仇。而是清醒地认识:后金(满清)连年征战,明廷又关闭与后金边境的互市,经济状况极度困窘,急需朝鲜的物质输血。征服朝鲜,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第一要务。

皇太极一征朝鲜掠夺财物人畜,迫使朝鲜国王盟誓;以朝鲜不守盟约,亲明助明,二征朝鲜。此次征讨朝鲜,明廷毛文龙部的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等判叛明归金,同时肃清了皮岛反清基地。迫使朝鲜与明朝绝交,正式确立请与朝鲜的君臣关系,朝鲜由明朝的属国变成满清的属国。

皇太极完成对漠南蒙古的控制。多次发动西征,顺者拉拢,逆者打压,灭了察哈尔,收服土默特,漠南各部向皇太极称臣。

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又设立蒙古衙门,发展成后来清朝的理藩院。”满蒙联盟“这一几乎纵观清朝始终的国策,是在皇太极时代成型的。

清朝版图也从努尔哈赤时代的辽东一地,扩展到皇太极时期的河套地区。在经济上,清军能到宣化张家口和山西大同,和当地明军、晋商做贸易。在军事上,清军可以从辽西、河套两个方位,对明朝京师的东北、西北两个方向构成威胁,战略主动权更加明显。

1629年冬,皇太极第一次入寇的“已巳之变“,清军从北京东北的遵化入塞,侵扰明廷。到了崇祯年中后期,清军又数次入侵明廷,清军已经从北京延庆、山西大同一线入塞了。

完成对朝鲜和蒙古的控制后,曾经遭到三面夹击之势的后金(满清)政权,终于可以腾出手与明廷一较高下。

他在位17年,实现对蒙古和朝鲜的控制,完成清王朝的官僚体制改革

02 缓解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

努尔哈赤后期“诛戮汉人,抚养满洲”的政策,使得民族矛盾空前紧张。他对敢于抗拒的汉人一律处死,又将俘获的汉人当做奴隶,分配给女真人官吏,这些汉人被称作阿哈。

阿哈的待遇极其糟糕,于是不停地逃亡、暴动,甚至暗杀女真人。努尔哈赤不得不颁布命令,女真人出行必须十人为伍,否则进行处罚,可见民族矛盾积怨之深。

皇太极上位后对努尔哈赤的农奴制度暴政施行一定的改革,缓解了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

皇太极采取一系列爱惜民力、鼓励生产的政策措施。他宣布解放部分阿哈恢复自由身份,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停止大规模公共工程的营建,“止令修补,不复兴筑,用恤民力,专動南,,以重本务”《清太宗实录》。为防止民族矛盾影响生产,皇太极改变努尔哈赤用满人制汉、压迫汉人的方法。实行满、汉“分屯别居”。对于擅长农耕的汉民,官府提供耕牛、农具等帮助,禁止满人掠夺、骚拢。

皇太极特别要求各级官注意督家农事生产,“田畴声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尔等宜往该营屯地,详加体察,不可以部务推诿“。

03 任用和优待汉官

皇太极执政初期,官吏绝大多数是女真人,汉人为官多为较低的职位并无实权。他发现女真人驰骋疆场无往不前,但为政方面却差了许多。

于是皇太极提拔一批文官,著名的有范文程、胡贡明、宁完我、陈延令等,尤其对范文程极为器重,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与范文程相商。

汉官胡贡明针对满族八旗子弟权重、浮华奢靡的状况上疏,建议皇太极大胆重用有能力的汉族官员,才能坐稳江山,均被他采纳。

尤其是皇太极1636年称帝后,仿照明朝设立六部,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务。

皇太极还极力笼络汉族儒生,对于范文程、李永芳等降臣,予以高官厚禄,放心使用。1629年,皇太极又开科取士,吸纳汉族儒生充任各级官员。

针对老满文的缺弊,皇太极指示达海,“审度字旁加圈点,使音义分明,俾读者易晓”,达海对老满文进行改良革新,统一字母形式,使用圈点解决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的难题,同时增加新的字母,解决了与汉字系统的互通问题,新满文的推广使用,大大促进了满族学习中原文化的进程。

在皇太极的改造下,满清才被逐渐打造成一个封建集权政权国家的雏形。

他在位17年,实现对蒙古和朝鲜的控制,完成清王朝的官僚体制改革

04 完成清军的军事改革

皇太极即位伊始,明廷蓟辽督师袁崇焕利用努尔哈赤之死和刚刚即位的皇太极征伐朝鲜之机,积极修筑宁远和锦州防线。得知情况的皇太极带领众贝勒奔袭锦州,后金(满清)部队遭重创。

退回沈阳后,皇太极认真总结自己和父亲的教训,在以后与明廷作战,不再强行攻城,对明军采取“若出,与之战;外援至,迎击之”的围城打援的军事方针,最终摧毁山海关外的宁锦防线。

1631年,后金攻克大凌河,一百多位明官归降,皇太极举行宴会欢迎,并赏赐大批财物。

1633年,名将孔有德、耿忠明等人降金,皇太极率贝勒大臣出城十里相迎,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施以最高规格“抱见礼”。

诸贝勒认为与降将行“抱见礼”则过于优渥,尽管受到周围许多人的反对,可是皇太极还是坚持以最高规格“抱见礼”优遇孔有德等人。此后,明廷投降者甚多。

在军事建设方面,皇太极严肃军纪,“若有违令者正法”,又研制新型火炮,在擅长野战的基础上,强化满洲八旗的攻坚能力。为扩大兵源,,在满洲八旗之外又编练了汉军八旗和蒙八旗。

军士长官不得世袭,由皇太极任命,以便于指挥、调动,经过整编,清军入关之前,已经拥有十二万精锐之师。

皇太极时期的清军,已经发展成一只步、骑、炮兼备,协同作战能力娴熟的野战军集团。

他在位17年,实现对蒙古和朝鲜的控制,完成清王朝的官僚体制改革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宗”帝王无疑是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在关外立足、政权走上正轨,为清军入关做好各方面准备的奠基人,绝对是与唐太宗李世民比肩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