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明朝为什么会灭亡那么的快,是整个历史上的疑问。是因为农民的造反,还是清军的进攻,到底是人祸还是天灾呢?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与李宇尚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老鼠亡明”,具体是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鼠疫,使得整个北方人民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步。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崇祯皇帝最后的一天

有人曾目睹过这样一幅骇人的景象:崇祯十四年夏天,在内陆地区突然出现大群大群的老鼠,它们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视死如归地渡过大江大河,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大旱加上寒冷(随着万历四十六年广东的一场大雪,明朝遭遇了一个“小冰河期”),粮食减产非常严重,饿得难受的灾民先是挖老鼠洞穴中的粮食来吃,接着又吃老鼠的尸体,终于导致鼠疫大暴发。恐怖的景象首先是从山西开始的——“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明朝疆域图

大同首当其冲之后,疫情很快扩散至山西全境,接着向周边省份传播,崇祯十年传到了陕西米脂,也就是李自成的家乡。鼠疫给米脂带来的惨景,并不亚于大同,病者先是腋下和大腿间生一个硬包,然后吐血而死,服药无效,亲友们即使有活着的,也不敢问吊,有人一家死绝,无人收葬。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李自成进北京图

崇祯十四年,鼠疫传到北京大名府。那年春天开始,大名府就没下过一滴雨,地里的麦苗被蝗虫吃光,加上鼠疫大行,饿死人无数。督催漕运的户部给事中左懋第心急如焚,在途中给朝廷上疏说,他从静海抵山东临清,见人民饿死者三成,因瘟疫而死者三成,剩下的四成只好为盗,米价疯长,一石米竟然要二十四两银子,人死后马上就成了活人的食物。当年七月,北京在劫难逃。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鼠疫

在北京,鼠疫引起的病症叫“疙瘩病”,人身上一旦出现一块隆起的肉就没救了,活不过一个时辰,北京人因此而死的达十分之四五。这是夏秋两季的情景,到了春天情况更为严重,发病症状是呕血,一呕就死,有的一家数口全部死绝。没多久,瘟疫又传到了天津,很多人早上染病晚上就死了。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农民军攻打北京图

虽然早在崇祯二年,李自成就因其他原因参加了农民军,但他后来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北京,不能不说那场鼠疫帮了他的大忙。李自成的五十万大军,是于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六开到北京城外的,那时的北京城,已经被鼠疫折磨了一年多,迎接他的,是早已元气大伤的一座“空”城。守卫京师的虽然有三大营的军队,但士兵因鼠疫死亡过多,已彻底失去野战能力,原有的近三万匹战马,还能骑乘的竟然不到一千匹,据守内外城墙十五万多个垛口的,是区区五万羸弱的士兵,平均一个士兵要守三个垛口。这些士兵,都是大疫之下侥幸活下来的,“衣装狼狈,等于乞儿”,而且像是十天半月没吃饭的乞儿,虚弱得只能坐在地上,以至于用鞭子抽都抽不起来。

明朝灭亡的那么快,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农民军和明军交战图

如果不是这场鼠疫把北京整得这么惨,李自成能顺利拿下北京吗?可想当时的明朝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有天灾和人祸,而人祸是由天灾造成的。但当时的明朝政府没有实力去抵抗天灾,反而变本加厉的迫害老百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造反之路。虽然历史界的这个观点说“老鼠”成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主观原因还是明朝社会的黑暗,不想设法的救援,反而趁火打劫,这样的朝廷灭亡是迟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