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教育不能“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教育不能“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教育不能“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当前,为提高学校成绩排名和学生升学率,许多地方将教学成绩奖一提再提,特别是针对各学段的毕业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信奉“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增设奖励项目,增加奖励频度,提高奖励金额,据说一农村县级高中高三科任教师每学年从县教育局和学校最多可拿4万多元的教学奖金,已经堪比有20年教龄教师的年薪了。如果单从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活困难的角度讲,这样的奖励并不多,也并不重,古人都说“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但是,如果从推进教育良性发展的目标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考量,恐怕这样的做法就会扭曲教育的价值导向,说轻些是急功近利,说重些就是饮鸩止渴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是在这样巨额奖金的刺激和诱惑下,学校和教师都“瞄准目标”,全力“追赶超越”,于是乎出现了考什么抓什么、考什么开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的教育怪相,于是乎教育行政部门开始明察暗访、专项督导、通报批评、约谈诫勉,而学校往往对教师违背规律和规范的教学睁只眼闭只眼,对上级部门的检查批评阳奉阴违委曲应付,因此到最后还是考什么抓什么、考什么教什么大行其道,人人心知肚明而不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庸俗化、市侩化,培养出的学生越来越世俗浅薄而不是高尚纯洁,越来越拈轻怕重而不是忠厚笃诚,越来越富有心机而不是拥有智慧,如此则与教育教化人向善向真的本质相去甚远了。

我想教育要真正起到“立德树人”、巩固国基的作用,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教育治理成为使人心向往之的灵魂净土,要将学校创办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象牙之塔,要将教师引导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如此,教育才能在宁静的校园里慢慢生根、发芽、成长,才能越来越变得纯粹、高尚、美丽,才能使每名学生都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倡导道德,尊重规律,遵守规范,对学校和教师就既不能强权“威逼”,更不能金钱“利诱”,过分去搞“经济刺激”,而要对学校“质量降压”,对教师“考核松绑”,不惟成绩定成败论英雄,如此,教育者才能定下神,静下心,稳住步,扎扎实实地去抓管理,搞教学,做研究,让每一门课都发挥作用,让每一节课都滋养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体心灵健康成长。

我这样说恐怕是要遭一些同行的非议与白眼的,因为这毕竟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但我想如果是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即使受些骂声又有何妨。

教育不能“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