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特朗普下臺會產生哪些影響?

止於心動於行


對此問題談一下個人看法: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無論如何也會對國際國內造成影響,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

第一對美國國內的影響。一是美國政黨的核心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加強。特朗普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他性格乖張,濫用行政令,“推特治國”,大老闆式的用人之道等等,這些性格特點都對其政黨改造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進一步認識到了政黨作為政治核心的重要性,那就是要緊密團結,統一意志,全力掌控政治局勢和核心權力。民主黨通過這次對彈劾特朗普的調查,越發認識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分量,另外,特朗普的極端政策刺激了民主黨要保持高度的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從而集聚反對特朗普的力量。

二是美國的經濟政策將會出現較大變動。在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上,儘管實施的減稅、萬億大基建等政策有利於就業,有利於為投資者創造利潤,在短期內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其後果是加深了政府債務、外債危機,照此下去,當前22萬多億美元的債務只會多不會小,這必然加劇美國負擔,影響美國經濟發展,甚至會危及到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

三是美國社會將回歸本真。特朗普上臺後,圍繞“讓美國再次偉大”理念,對美國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內容是:對內減稅,限制移民,希望重振美國製造業,降低失業率。對外主要是退群,打貿易戰。從這些內容看,有可能暫時獲得一定的利益,但從長遠看,它會加速美國的衰落,因為它在透支美國的國家信譽,給美國自己樹立起了一個國際破壞者的形象,使美國的軟實力受到巨大摧殘。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一些矛盾已經顯現,如美國國際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國內矛盾越來越多,主要表現為白人至上主義猖獗,排外主義日益嚴重,例如美墨邊境牆的修建,嚴格限制外來移民等等。同時國際競爭優勢的喪失使其他國家科技實力與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這就不得不引起美國人的重視。

第二對世界的影響。首先單邊主義將受到限制。特朗普推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對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造成了巨大震撼。他積極推行單邊主義,全面反對全球主義,為了美國利益不惜一切。所以如今的美國無意承擔更多的盟友責任和國際義務,難以繼續為貿易伙伴提供更大的市場,而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下降、國內矛盾尖銳化,面對這樣的趨勢,美國不能長此下去了,否則會導致國家滅亡。

其次國際規則將受到遵循。特朗普所奉行的退群、任意踐踏國際準則,嚴重破壞了國際社會秩序,也導致了許多國家經濟發展嚴重受阻。特別使特朗普不顧盟友的傳統關係,毅然對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加徵關稅,並在氣候變化和伊朗核問題上與之分道揚鑣,使七國集團面臨解散的危險。聯合國、世貿組織和國際貨幣組織對美國多項政策的批評,更凸顯了特朗普破壞國際規則、奉行極端政策不得人心。特別是貿易問題,特朗普不顧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升級貿易戰,由此引發了部分國家的金融危機和社會危機,美國的戰略伙伴也越來越少,幾乎成為孤家寡人,這就是踐踏國際規則帶來的後果。

再次軍事擴張將受到遏制。“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毫不猶豫地提升了美國的軍事實力,將軍費開支增加到了7000多億美元,超過了中俄、歐洲國家的總支出。此外“戰斧”巡航導彈再次開啟,退出《中導條約》再次開始研發中程導彈,美國還把伊朗的軍事部署提高到歷史最高水平,不斷對俄羅斯做出挑釁行為,還挑撥波蘭增兵,在波蘭建設軍事基地。所有這些都證明特朗普不僅激起了整個世界的經濟危機,而且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在急劇增加,戰爭一觸即發。這樣一來,美國的國力也會受到極大削弱,戰爭本來就是燒錢的,況且美國目前還陷入在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的戰爭泥潭中,美國不得不吸取血的教訓。

當然以上只是假設,實際上特朗普被彈劾下臺的可能性很小,一是彈劾特朗普的證據不足,僅憑一個“通話門”事件就想彈劾下去是不可能的。民主黨也很清楚,彈劾下臺不可能成功,但是調查還是要繼續進行,先是噁心一下特朗普,降低他的支持率,從而阻止他連任。二是由共和黨把持的參議院根本就不會通過,儘管共和黨內有人不喜歡特朗普,但是維護特朗普事關共和黨人的政治利益,共和黨人必須服從黨的大局,從這一點出發,共和黨人會全面阻止對特朗普的彈劾。所以特朗普連任是大概率事件。


鳳凰山觀世界


我們假設特朗普下臺,那就意味著民主黨上臺。

民主黨上臺,目前民主黨呼聲最高的是誰?是伊麗莎白沃倫。



所以問題就是:假設伊麗莎白沃倫當了美國總統,她會推行什麼政策呢?

根據其官方網站的描述,是這樣的:


首先對外貿易談判政策

在滿足以下條件才能談判,包括


  1. 談判國必須執行國際勞工組織的核心勞工權利,包括集體談判和消除童工

  2. 談判國必須關注土著人,移民工人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權力。

  3. 談判國必須是巴黎協議的締約方,且有減少碳排放的目標。

  4. 談判國必須消除化石燃料補貼。

  5. 必須和美國簽訂稅收協議,打擊逃稅。

  6. 必須不被財政部列為貨幣操縱國

  7. 必須承認宗教自由


如果真的嚴格執行這些條件,世界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美國沒法做生意,因為伊麗莎白沃倫實際上是想推行美國價值觀。如果說勞工權益還能理解,但是我現在也想不通,宗教自由,以及提高移民問題怎麼會和貿易談判掛上鉤。


同時,伊麗莎白沃倫的內部經濟政策也很迷,包括:


  1. 利用貨幣政策促進出口

  2. 要求聯邦投資來拉動國內的 投資和就業。

  3. 聯邦政府必須購買美國製造的產品。

  4. 搞學徒計劃。

  5. 學習德國和中國的產業政策。

  6. 譴責跨國公司

  7. 要求工人有權選出上市公司董事會的40%的成員


這裡面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說沃倫在對外談判上,明確說了,對方必須不是貨幣操縱國,但是她在對內的政策上,又明確說用貨幣政策促進出口,明目張膽的搞貨幣操縱,這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至於美國要搞產業政策,搞學徒計劃之類的,算是對德國和中國的模仿。

但是工人有權選出董事會40%的成員這就……這是要學蘇聯麼?

蘇聯死的冤啊。


其他政策:

每年對年收入5000萬到10億美元之間的家庭徵收淨資產的2%。

每年對年收入10億美元以上的家庭徵收淨資產的3%

美國的能源必須是100%的清潔能源,放棄化石燃料。

實行公司得率稅。

在美國推行全民醫保。

拆分亞馬遜,facebook和Google

……


如果伊麗莎白沃倫上臺會導致什麼?這將會是美國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從伊麗莎白沃倫的各式各樣的政策來看,傾向於大政府,小市場,換言之:

美國可能會逐漸放棄資本主義制度。


李建秋的世界


特朗普10月2日在社交媒體上針對自身面臨彈劾調查的問題,轉發了一個保守派牧師的評論:

“如果民主黨人成功的將總統從辦公室趕走,這將給美國帶來內戰一般的撕裂,我們的國家再也無法恢復。”

特朗普的表態,其實也是眾多美國人的一個態度,那就是他的下臺將導致美國內部的保守派與自由派的衝突加劇,從而給美國政策帶來不可逆的致命影響。

雖然特朗普搞得全世界烏煙瘴氣,但在美國國內還有有一定基礎的,而這些基礎來自於美國傳統的白人藍領的工人和農民階層。這些人成長在美國想打誰就打誰的克林頓和小布什時期,習慣了美國第一,所以在目前工作受到外來移民的排擠,而美國地位面臨挑戰的時候,是十分希望一個保守派總統來重振美國,顯然特朗普巧妙的抓住了這一點。


這個階層在美國的人數不少,大約有1.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40%,而且相當一部分是特朗普的死忠。所以如果特朗普被彈劾,不論換上來的是共和黨人彭斯、還是民主黨人拜登,顯然都不會像特朗普這樣如此關心這一階層,這就極易引起這一階層的不滿,從而導致保守派與自由派的衝突,進而撕裂美國社會。

這個撕裂並不是吵架拌嘴和投票選舉這麼簡單,由於美國是允許持槍國家,這就意味著雙方會演變成真刀真槍的暴力事件,這一點從今年不到一年的功夫就發生近400起4人以上大規模槍擊案件就能看出來。經過美國相關部門的統計,大部分槍擊犯的作案動機並不是個人原因,而是受到保守派白人至上、反移民等宣傳影響,針對有色人種和移民的報復性行為。


可以預見,如果特朗普被彈劾下臺,美國勢必會爆發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新一輪大沖突,要知道上一次美國內部如此大的矛盾導致的衝突,還是150多年前針對奴隸制引發的南北戰爭。

說完了對內再看對外。


共和黨方面,總統下臺後副總統彭斯將會繼位,而民主黨方面,目前拜登、沃倫呼聲最高,所以如果特朗普下臺,最終美國總統的職位將會在這三人當中產生。


這三個人雖然隸屬於兩個黨派,但是所主張的對外政策存在一個統一的共同點,那就是維持美國霸權地位,打壓戰略競爭對手,所以由此來看,不論是誰上臺,都不會輕易的緩和同美國競爭對手的關係,甚至可能還會變本加厲。


但三人對外政策的不同點在於,拜登追隨特朗普主義只搞“美國優先”,在對待盟友的態度上不會有太大變動。而拜登和沃倫則主張團結盟友,彌合分歧,形成巨大的自由主義陣營共同對抗戰略對手,所以從這一點看,民主黨的政策其實更有利於美國。

不難預見,如果特朗普下臺,美國將陷入曠日持久的自由派與保守派衝突之中,即便短期內沒有太大的激烈對抗,但是久而久之分歧加深,仍然存在衝突的可能。


而從對外政策角度來看,美國政界已經將霸權主義列為普遍共識,不論何人上臺都不會轉變打壓戰略對手的舉措,所以不論特朗普下不下臺,都不能心存幻想指望美國對外政策能夠出現180°的變化。


馬克觀察


目前對特朗普的彈劾案還在眾議院的幾個委員會醞釀階段,也就是剛啟動彈劾,正在調查和蒐集一些基本的信息中,距離真正彈劾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以往美國彈劾總統的案子,從啟動彈劾到最終投票的話,差不多要半年左右,有的甚至要更長時間。

比如,克林頓因為萊文斯基案被彈劾,1998年9月,眾議院收到獨立檢察官的報告,建議彈劾克林頓算起,3個月後眾議院投票通過了對克林頓的彈劾案,此案就轉往參議院審議。經過參議院的籌備和審議1999年2月最終認定克林頓無罪。

期間花費大約5-6個月。

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被彈劾的案子,從從1973年10月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開始對尼克松進行彈劾調查,到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批准其第一項彈劾決議後,這期間大概用了9個月。而且這9個月還沒有正式開始參議院的彈劾審理。

就在要審理的前不久,尼克松於1974年8月辭職。

也就是說前後用了大約10個月時間,接近1年了。

如果套用特朗普的彈劾案,按照以前的例子來推斷的話。特朗普的彈劾案從如今啟動,到最後彈劾結果出來,應該是在2020年5月-8月。

這時候距離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的11月只有3-6個月的時間。

如果最終的彈劾結果是特朗普因此下臺,那麼意味著彭斯接替他執政的時間也就幾個月左右,不可能徹底改變任何特朗普時期的政策,也來不及做出什麼大的改變。

所以,看了彈劾的時間點之後各位應該明白——

如果特朗普被彈劾下臺了,其實不會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帶來根本影響。就算彭斯改變政策,也只有幾個月時間,對國內外局勢影響不會太大。

更大的影響在於,特朗普失去了競爭2020年總統寶座的資格,民主黨將在2020年獲勝。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

民主黨上臺後的2021年1月,將推出和特朗普的共和黨政府具有很大不同的內外政策。這才對美國自身和世界帶來直接影響。

所以,談特朗普下臺的影響,其實就是談民主黨大選獲勝的影響。

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內政外交等諸多方面政策取向差異明顯。

比如對伊朗,民主黨可能更願意恢復伊核協議的路徑上來,而不是退出伊核協議。這也是伊朗政府一直期待民主黨上臺的原因。

比如對全民醫保,民主黨也會重新把奧巴馬時期的醫改案撿起來,取消特朗普時代的一些醫保改革。

總而言之,奧巴馬時代的內政外交如何,未來的民主黨執政會與之類似,只是細節肯定有差別,但趨勢上不會有太根本的改變。


木春山談天下


從來沒有哪個美國總統像特朗普一樣深陷醜聞漩渦而無法自拔。沒完沒了的通俄門已經夠讓特朗普焦慮了,但沒想到又來了一個“通烏門”,人們不禁要問特朗普這是得罪哪個大神呢?電話洩密,美國總統攤上大麻煩,到底誰要陷害他?

根據環球網消息稱 ,美國一位匿名人,舉報總統特朗普在7月25日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話時,要求對方為自己調查政治對手,民主黨參選人拜登和其子亨特。這個消息出來後,馬上引起了民主黨的關注。民主黨籍情報委員會主席希夫要求政府交出特朗普跟澤連斯基的通話記錄,以此來確定特朗普到底有沒有做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與此同時,民主黨還要求國會團結起來彈劾特朗普,要求其下臺。

在2020年大選到來之際,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情,顯然是不利於特朗普的,以至於他激動的表示,自己想見一見舉報人,這麼無端指責總統到底是何居心。那麼特朗普有沒有通烏呢?

首先,如果特朗普通烏,那麼他的動機應該是打壓競選對手拜登。按照現在的支持率看,拜登是領先於特朗普的,對於這樣一個強大的政治對手,相信特朗普是寢食難安的,因此不排除特朗普利用各類機會打壓拜登。而且拜登確實跟烏克蘭有聯繫,根據美國媒體報道,在2015年時拜登就利用副總統的職權,威脅烏克蘭政府解除了一名烏克蘭檢察官的職務,只這名檢察官調查了拜登兒子亨特涉嫌天然氣腐敗案。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似乎有理由利用此事打壓拜登。

其次,不管特朗普有沒有勾結烏克蘭陷害拜登,但一個濫用職權干涉美國內政的罪名是跑不了的。在民主黨看來,就算拜登有醜聞,那也是關起門來的家事,不能到處張揚,但特朗普跟外國領導人一說,就等於“公報私仇”了,很有“政治迫害”的味道,特朗普等於犯了一個大錯,作為美國總統,他沒有選擇相信美國的司法部門,反而想“勾結”外國勢力打壓政治對手,這是無法容忍的。所以民主黨想利用此事讓特朗普下臺。

再次,單憑一份通話記錄要想扳倒特朗普有點痴人說夢。首先,民主黨要坐實特朗普拖延交付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是否涉嫌濫用職權,然後就算特朗普真的犯了“濫用職權”罪,遭到民主黨的彈劾調查,但跟特朗普命運息息相關的民主黨能不能通過民主黨的決議,還是個未知數,因為這畢竟關係著共和黨的長遠利益。

此外,縱觀美國曆史,還沒有哪一個總統因為彈劾而下臺的,這其中就牽扯著黨派利益之爭。更為重要的是,特朗普早就度過了通俄門的難關,也沒見民主黨們怎麼樣,所以通烏門對特朗普來說只是又一次“考驗”而已,說不定,過了這一關,特朗普的人氣就會直線上升。畢竟美國兩黨的爭權奪利的手段都是擺在檯面上的,沒有什麼見不得光的暗箱操作,一時半會兒是分不出輸贏來的,所以我們不妨擦亮眼睛繼續看戲。


科羅廖夫


真下臺,應該說對整個世界,特別是美國來說,是個好事。起碼,美國社會自身,包括各個階層都會從中汲取深刻的教訓。對於穩定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第一位大國,是相當有利的。

特朗普上臺,完全是美國底層民眾,不滿意現行政客管理體制,以及美國自己存在問題,開了美國國家體制的一個大玩笑。大家當然知道川普此人不合格成為總統,但表面說他不行,實際暗暗投了他的票,內心當然是對傳統政客們的討厭、反感了。既然民眾手裡只有選票,要麼不去投票以示反對;要不,乾脆投給那些另類的人。讓他們翻天覆地攪動一把!

所以特朗普上臺,並不是大家擁護他的理念,讚賞他的才能。恰恰相反,大家選的就是沒有理念,沒有什麼經驗的人,搞亂天下。惡作劇!特朗普七十好幾,沒有什麼建樹。只是一介商人,而且繼承的“祖業”,不是自己白手起家。以好色聞名,別的本事沒有什麼。就算商界金融界英才,就願意來政府部門謀取職位,掙一份薪水嗎?顯然是開玩笑了,一天都能掙取幾十、上百萬美元,誰還在意當總統,一年區區四十萬呢?特朗普有機可乘,奪得了總統位子,當然按他自己隨心所欲的思想,行亂世之風氣。他的口號,美國優先,美國利益第一。本身就是荒誕不經!一個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在幾十國家有基地、駐軍,自己發行的鈔票美元全世界通用給。怎麼?自己反而成了受氣包,還要“優先”起來嗎?完全就是胡說八道!他還搞了貿易保護主義,說凡是和美國貿易有出超的國家,都是對美國的強姦。什麼胡謅八扯的渾話?雙方做生意,到成了違法犯罪活動了,貿易規則都是你美國定的,自己現在卻成了受害者。我們當然也可以罵了,當初是哪個王八蛋國家制定的呀!

說這些無非是要強調,美國人自己選出這麼個不著調的人,當總統。可笑,可氣,也很可怕!因為他不考慮什麼國家利益,而是自己小商人意識,怎麼能夠體現大國應有擔當呢?這才搞了二年多,美國在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朋友了,更沒有願意忠心耿耿效力的盟友了!也不是完全沒有,很少了。這樣的人,還要他繼續領導美國下去嗎?說他可怕,因為他給世界沒有帶來穩定,而是動盪不安。在自己利益第一下,他會嫁禍於人,轉嫁危機,不管不顧別人死活。哪裡有世界第一大國的擔當意識?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沒有開化的土財主!

所以,真的特朗普倒臺,不論美國自身,還是世界格局,都是好事。畢竟,全球連為一體,美國不好,其他國家也要遭殃。2009年次貸危機,完全是美國自己搞起來的。結果,世界經濟背鍋,大家都倒黴。好不容易剛剛好些,美國人又搞出妖蛾子事,弄出這麼一個“瘋”先生,這是讓地球毀滅呀!所以,我們真要求求美國人了,別這樣折騰了!


張139558534


看了很多回答,洋洋萬言,但特朗普深刻的改變了美國國內政治格局確是個不爭的事實,把美國帶入一個民粹主義的時代,誰上臺,以後都得迎合選民。

從歷屆美國政府的穩定度看,其主要的戰略執行人,美國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都沒有輕易更換過,只有特朗普用推特動不動就開除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特朗普有清晰的戰略肯定是見鬼了,其實特朗普的政策幾乎都是被選民所脅迫,根本沒有這麼高的戰略高度。

特朗普現在的政策,與美國傳統的兩黨政策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傳統的共和黨政策,其實是鼓勵國際貿易全球化。

共和黨的支持者主要是農民和宗教保守人士,受教育程度偏低。而民主黨的支持者,主要受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以及美國的藍領階層。

2016年的選舉,由於美國經濟貧富不均更加明顯,導致支持民主黨的藍領工人被特朗普的民粹主義口號打動,轉而支持共和黨。兩黨以後的選舉將越來越多的考慮美國藍領尤其是鐵鏽地帶貧窮白人的利益,貧窮白人的目光越來越排外,導致美國越來越往右走,封閉和保守路線是美國未來的政治走向,

特朗普現在政策實際上被選舉口號綁架,推出美國優先口號,與全世界所有的貿易實體發生嚴重對抗。

由於特朗普過度迎合選民,造成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當選,美國對外政策幾乎不可能扭轉,美國身不由己變成一個民粹主義國家,排外和貿易保守政策將會存在很長時間。


鷹的家園


特朗普下臺會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關於特朗普下臺的後果,有兩種論點已經成為了國際觀察者們的主要看法:第一種就是特朗普下臺不會有任何影響,特朗普的離開不會動搖美國政策,第二種就是特朗普下臺影響深遠,會帶來美國以及世界的大變化。

這兩種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適用於不同的情況。詳細地講:特朗普下臺之後如果繼續由共和黨執政,甚至是由副總統彭斯接替美國地位子,那麼美國不會發生任何變化;特朗普下臺之後,民主黨如果趁機在未來的大選中取勝,那麼美國將會有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 民主黨是否上臺決定美國是否發生變化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是美國的黨派,它們都應該維護美國利益。在美國實力逐漸衰弱(債務逐漸增加),歐洲歐盟紛紛試圖自立門戶,俄羅斯實力逐漸增長,主要東方追趕者實力不斷增強的現在。美國似乎只有四處揮舞關稅以及其他大錘,打壓各路競爭者,以此促進美國發展的“特朗普策略”。

不論誰當選,不論哪個黨派,只要它想維護美國利益,它就必須學習特朗普的做法。

很多人認為,特朗普的決定並不是個人的決定,而是美國早有安排,是美國的集體策略。因此,不論誰當選,美國的政策都不會變。

@ 特朗普揮錘的背後,是集體的意願

確實,特朗普的做法和言論都不是他的個人行為,他只是某個勢力的代言人。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雖然是美國總統,但他並不是整個美國的代言人,而是美國共和黨的代言人。在美國心中,特朗普是一位共和黨總統,共和黨三個字在前,總統在後。

特朗普下臺之後,美國共和黨如果可以繼續執政,那麼美國政府的策略不會有任何改變,甚至白宮的人選都不會發生變化。特朗普的內閣成員很可能依舊會是下一任共和黨總統的親信,特朗普的安全顧問依舊會是下一任共和黨總統的安全顧問(尤其是下一任共和黨總統是現任副總統彭斯的話)。

特朗普的團隊,其實就是共和黨的團隊。特朗普本人雖然非常重要,但也只是團隊的代言人,他就像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話筒。雖然站在臺前,雖然非常寶貴,但是真正決定說什麼的主使者,並不是充當話筒的他。

對於共和黨來說,特朗普下臺只是換了一個話筒,並不影響共和黨的講話內容。

@ 特朗普只是共和黨的話筒


民主黨上臺,就大不相同了。民主黨和共和黨雖然都需要維護美國利益,但共和黨主要從外部出發,它通過打壓競爭者來維護美國;而民主黨主要從內部出發,它傾向於合理地拿走富豪財富,以此推動美國發展。

很多人說,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主要區別是關稅區別(民主黨對盟友更好),但其實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區別,是對內稅收的區別。民主黨主張對資產過多的富豪收稅,例如沃倫提出對財富五千萬美元以上的家庭每年收百分之二的財富稅,對十億美元以上的收百分之三,預計未來十年會多收近三萬億美元。

有了這麼一大筆錢,美國的一切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民主黨可以用這筆資金解決國內問題,可以用這筆資金推動美國發展。

不過,想要對美國富豪收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圍繞民主黨上臺以及之後的稅收政策,美國將會迎來一場大的動盪。民主黨美國可能無暇它顧,一心一意地解決國內問題,通過打壓國內各大富豪(以及一些龐大避稅的基金會),以此推動美國發展。

也就是說,共和黨的敵人是其他國家,而民主黨的敵人似乎已經變成了為富不仁的美國國內富豪。兩種截然相反的施政方針,確實會帶來美國的大變化。


垂垂老馬


特朗普如果被彈劾下臺,副總統彭斯會成為美國總統,彭斯也是一個鷹派,對中國俄羅斯等美國眼中的敵對國家會更加強硬,對歐洲日韓等盟國的態度會有所緩和,中國的發展環境會更加惡化,因此特朗普如果下臺對中國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如果說特朗普是損人利己的曹操,彭斯就是更加兇殘陰險的司馬懿。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其實對中國的地緣環境是最為有利的,因為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唯利是圖,四面樹敵,把很多國家甚至美國的盟國推向與中國友好的方向,對中國用一帶一路打破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的包圍封鎖有利。

9月24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因為“通烏門”宣佈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起彈劾案,目前眾議院多個專門委員會已經開始工作,9月27日已經向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簽發傳票,要求蓬佩奧提交特朗普彈劾調查中與烏克蘭有關的文件,限時7天至10月4日,說明彈劾特朗普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特朗普現在面臨的局面非常危險,不僅民主黨在眾議院連續對特朗普發動彈劾攻勢,特朗普的共和黨後院也開始起火。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比爾·威爾德暗示,特朗普應該因“叛國罪”被判死刑。據悉,這位前麻薩諸塞州州長說,特朗普總統被控迫使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調查前副總統拜登的“叛國行為”應該被處以死刑。 在接受MSNBC《早安·喬》的節目採訪時,他聲稱:“說到給外國施加壓力,讓他們干預和控制美國大選,這再清楚不過了。這不僅破壞了民主制度,也是對國家的背叛。這純粹是叛國罪,而根據美國法典,對叛國罪的懲罰是死刑”。他說,憲法規定的懲罰是免職。如果總統能達成認罪協議,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

另外兩名挑戰特朗普的共和黨人(前國會議員喬·沃爾什和馬克·桑福德)共同接受採訪時也發表了類似言論。“特朗普需要被彈劾”,沃爾什說:“正如威爾德所說,他兩個月前迫使一位外國領導人干涉我們的2020年選舉,他需要被彈劾”。

如果彈劾特朗普在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獲得通過,那特朗普就將面臨非常殘酷的選擇了,要麼像尼克松那樣主動辭職,要麼等待參議院彈劾表決的最後生死決戰。 如果彈劾特朗普在參議院獲得三分之二多數而被通過,那特朗普百分之百下臺。

即使特朗普死裡逃生躲過民主黨的彈劾風暴,特朗普想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獲得連任也非常艱難,特朗普的民調一直落後於很多民主黨候選人,最多甚至落後十幾個百分點。

如果民主黨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上臺,對中國來說同樣不是好消息,民主黨會放棄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勾結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盟國全力圍堵中國,用印太戰略加快對中國的戰略包圍。


厚德載物49847



現在的特朗普可謂是焦頭爛額,民主黨對他的彈劾可謂是風聲鶴唳。不過,特朗普尚未到“四面楚歌”的境地。他的江東父老(共和黨)仍然在力挺他。所以說,現在就談論特朗普下臺後的事情還為時尚早。

特朗普之所以招致一片討伐之聲,並不是特朗普犯了“人神共憤”之錯。只是他的行為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下不被允許而已!之所以給人的感覺是特朗普要“涼”了,主要是民主黨和親民主黨的美國媒體故意“營造”的氣氛而已!比如,眾議院明明是對特朗普進行彈劾調查,美國媒體卻故意將其說成是彈劾。比如民調,確實有49%的美國民眾支持對特朗普進行調查,但報道出來的卻變成了49%的民眾支持彈劾。這顯然是在“偷換概念”。


據在美國的朋友說,在美國,特朗普的基本盤仍然堅挺。在支持對特朗普通話門進行調查的民眾中,很多人都是特朗普的“鐵粉”,它們支持調查特朗普的動機並非是要彈劾特朗普,而是要搞個水落石出,是要藉機對拜登兒子的腐敗案來個徹底調查。報道中一些所謂“倒戈”的共和黨議員也是這個意思。因此,有不少美國中間選民對民主黨的做法很不以為然。並將民主黨比作英國的工黨:什麼方案都提不出來,既不同意硬脫歐,也拿不出軟脫歐的方案。既不執行公投的方案,也不同意舉行大選,簡直就是“不同意”黨。而美國民主黨無視小拜登案可能給美國帶來的傷害,卻死死抓住特朗普的“瑕疵”不放。因此,有一部分人認為民主黨最終肯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基本可以斷定,2020年的美國大選,民主黨必輸無疑。


其實,民主黨內像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這樣的高層還是很清醒的。他們明知彈劾特朗普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傷不到特朗普的話,必然會傷害民主黨自己。所以,他們原來一直就不同意啟動彈劾特朗普的程序。但又架不住民主黨內激進派的強烈要求,只好硬著頭皮“硬上馬”了。然而,他們又明知現有的證據並不足以彈劾特朗普,所以,他們現在需要極力尋找特朗普的新證據,比如要求傳喚蓬佩奧,並要求國務院提供凍結對烏克蘭援助的“決策過程”記錄。顯然,如果沒有特朗普用“援助換調查”的證據的話,特朗普也只不過“言辭不當”而已,如果以這種程度的違法行為彈劾特朗普的話,共和黨的議員是不可能“倒戈”的。而一旦彈劾調查深入的話,第一個被傷害的可能就是小拜登父子了!也就等於說,民主黨寧願捨棄拜登也要“搬到”特朗普,可是,如果連搞臭特朗普都做不到的話,那民主黨則真有可能是“舍了孩子也沒套著狼”。


之所以出現目前這種對特朗普一片喊打的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特朗普的奇葩性格和脾氣,不被主流的美國建制派容忍。二是特朗普的做法動了很多人的“奶酪”。特朗普對奧巴馬的全盤否定確實傷了民主黨,所以白左門要“報仇”。而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無可避免的使那些藉助移民政策而“獲利”的既得利益者對特朗普是恨之入骨。從國際上來說,特朗普六親不認的貿易戰雖然是在為美國爭取利益。但也打破了很多國家的平靜生活。所以,很多國家的媒體都在彈劾特朗普問題推波助瀾。然而,域外國家的媒體即便是掀起再大的風浪,也不可能左右美國選民手中的“選票”。特朗普的最終命運只能由美國人民來決定。

從國家層面來說,美國是個“國家利益至上主義者”。從個人層面來說,美國人最注重的是民生和實惠。而特朗普上臺後在GDP增長和失業率問題上的成績有目共睹。所以說,如果特朗普的“通話門”事件沒有新證據的話,很可能會使特朗普在2020年的大選中贏得更輕鬆。再者,即便是特朗普的彈劾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的話,在參議院也很難通過。這是美國獨特的政黨性質決定的。退一萬步說,即便是特朗普被彈劾了,繼任總統的彭斯很可能會更加難以對付,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從特朗普在最後時刻叫停對伊動武的軍事行動來看,特朗普這個人還是對生命有著“敬畏”之心。說明他的良知尚未泯滅。所以說,特朗普並非一個十惡不赦之人。而假如彭斯繼任的話,他的對外政策覺得會比特朗普更強硬。那樣的話,盼望特朗普早點下臺的人肯定會更加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