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不知道大家还对柳云龙拍的那部电影《东风雨》是否还有印象?电影里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41年,珍珠港战争爆发前后的上海。电影中安明与欢颜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曾经获得过犹太人的帮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这个犹太人最后的“诺亚方舟”的地方。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在上海的虹口区有一条路比较完整地保存着犹太人遗地址,那就是介于霍山路和长阳路中间的舟山路西侧。那里曾经是犹太人集中生活的区域。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被称为“小维也纳”的舟山路原本是一条短短的小马路,却因为前美国财政部长布鲁门撒尔曾经来到这里的59号避难,渡过了童年,后来再重游故地,故而舟山路为世人所熟悉。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舟山路曾经被日本侵略军轰炸过。犹太难民在这里安定下来后重新修建了被炸毁的楼房,这里的街道和房子被奥地利犹太建筑师们改造成了欧洲风格,他们把原先的2层楼翻成了3层楼,现舟山路临街一排相连的建筑都是一模一样的红砖砌成的安妮女王时代风格的建筑,这种建筑主要以窗上的圆形拱券,带有装饰的圆柱和大而丰富的砖砌装饰为特征。屋宇上方还有十字架的标志。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属于中国特色街道的特点几乎消失殆尽,看起来更像是维也纳的小巷。逃难而来的这些犹太人,尽管流离但不失所,但他们生性乐观,在这里生儿育女,生活得丰富而又热闹。犹太人把自己居住的舟山路戏称为“小维也纳”。舟山路及其周围被当时居住在此的一些犹太人又称为他们的“上海方舟”。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来到上海后,犹太民族“适者生存”的优点显露无疑。他们迅速习惯了新的寄居生活,并以一种乐观的情绪融合进了异国的陌生环境中。他们和上海居民比邻而居,相濡以沫。

数万犹太难民中,其中不乏多种精英,如律师、医生、艺术家、工程师、商人、面包师、屠宰师、缝纫工、点心师等专业人才,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后,他们开始在这里生存下来,各行各业运作起来,药房、面包房、水电铺、理发店、缝纫店、鞋店、帽店、眼镜店、餐厅等。使得这虹口区舟山路这一带生机勃勃。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在犹太人的经营下,舟山路曾经一度达到空前的繁华。这里不仅商业发达,舞厅、酒吧也鳞次栉比,街道两边霓虹灯林立,入夜,灯火璀璨,在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闪烁下,舟山路上的咖啡店里传出悠扬的四重唱歌声以及小乐队的伴奏,成了隔离区内最热闹的商业和文化娱乐中心。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舟山路59号11室,是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以我们常人的眼光来看,它显得非常的逼仄狭小,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美国前总统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门塞尔曾经住过这里而蓬荜生辉。从59号门口进去,穿过一个幽暗潮湿的长廊,从一个狭窄的楼梯到达二楼,一个只有9平方米的房间就是布鲁门塞尔13岁时随全家从柏林逃到上海后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代。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1997年,德国政府又邀请已退出政界的布鲁门塞尔出任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2003年7月,在他一手操持下,博物馆的拉费尔—罗特学习中心,向全世界观众正式开放了一个名为《逃亡犹太人在上海》的长期展览。通过数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录像、录音、地图及文字说明,生动地展示了犹太人逃亡到上海前的艰难、绝望的困境,以及逃到上海后在善良的中国人的帮助下,对生活产生了希望的生动场景。

原本平淡无奇的一条小马路,却因为历史的因素,充满了传奇

如果你来上海旅行,刚好下她在外滩、四川北路、天潼路这一带,可以专门去看看。在那里附近还有个白马咖啡馆,也是犹太人遗留下来的建筑。但是个人觉得去那里更注情怀的体验,以这个咖啡馆为背景拍照非常的有感觉的,食物咖啡看个人的感受。所以没有在文中详细道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