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农村,单门独户的怎么办白事儿的?

用户85684190526


问:在农村,单门独户的怎么办白事?

在农村,族里户大人多的办白事,气势恢宏热闹,出一个大殡不算外人,族里几百人就能撑起门面,如果故去的老人辈份很高,那整条街白茫茫一片全是穿白带孝的。这户大人多的白事办的就特别体面,其实,户大人多的白事主要就孝子多,孝子多就得心应手,灵棚里和各个场面都有孝子维持,主孝子就可以腾出身来应酬主要方面的吊客和仪式。

但是在村子里是独门小户,就没有这么多人了,帮忙的人是不少,就是灵棚里或各个场面因孝子少而显得非常冷清,里里外外都是主孝子一两个人,来了吊客陪哭,磕孝头,献孝衣,饭棚里谢桌,送路辞灵磕孝头等全是忙主孝子一人,大总管有事还有找主孝子。白事一完,主孝子就累倒了。

在农村,单门独户的办白事若想办的热闹,自己还别累着,就要尽量破大孝,破大孝就是把所有远近亲戚,沾点边的亲戚,都给一身白裤白祆白帽白鞋,这样孝子就显多,晚辈亲戚可充孝子去趴棚,陪哭,磕孝头,这样,主孝子就能腾出身来应酬别的。

为了使白事办的很热闹,要多请几个戏班或音乐会或老道经做道场,跑方渡桥,舞狮子踩高跷,西洋的铜鼓洋号也请上,这白事就办的很体面了。首先你要有钱还肯花钱就行。

如果在年轻时多拜些盟兄弟,拜他三十六友,或一百零八友,这时的白事盟兄弟都是盟儿盟儿媳,都是孝子,一点不亚于户大人多的。

在农村,单门独户的办白事,如果想办的红火体面隆重热闹,就按上面说的去办,一定是行。只要有钱还舍得花钱。


生产队长老杨


所谓的单门独户,也就是说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五服以内的家族人员,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和孩子,就没有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只是自己一个人顶门立户,这样的人家,在农村才可以称作是单门独户。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办白事儿,需要一个大家族的人相互帮忙。像这种单门独户的人家,怎么办白事儿呢?当然需要左邻右舍的帮忙,前提条件是人家家里有事情的时候,你也要主动的去帮人家的忙。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情况,朋友的父母一辈子就他这么一个儿子,而且还是领养的。当年找对象的时候,他就跟女朋友说,我父母不是亲生的,将来结婚以后你可以对我不好,但是不能对我父母不好,我的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就因为这句话,女孩子嫁给了他,做了他的媳妇。

我这个朋友本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可就是因为养父生病瘫痪在床,自己又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他就把工作辞掉,在自己家里开了一个小商店,这样伺候父亲就方便多了。不曾想第二年,养母也瘫痪在床,一个床上两个病人,吃喝拉撒全靠他这一个养子。



我这个朋友,跟邻里之间的关系处得特别好,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的,他都跑前跑后的帮人家忙。如果别人家有红白喜事,他更是早早的就跑到人家家里去帮忙干活。他开的小商店,更是给邻居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说邻居家里有红白喜事都要喝酒,从他这里拿一律按批发价,给了邻居方便和实惠,邻居们也都很感激他。他说远亲不如近邻,眼里不能只有钱。


就这样,他的养父养母去世的时候,虽然说他是单门独户,几乎没有一个家族的人,但是来他家帮忙的人很多。邻居们都说,平常他那么热情的帮助别人,轮到他家有事的时候,大家自然应该全力以赴的帮他。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知道,这种事情是相互的,不管是亲戚家族还是邻里之间,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会去帮助你。无论你是不是单门独户,都应该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灵子


看来,你是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了。农村人,都很团结,很朴实的。在他们一个村子里,就像一家人,你帮我,我帮你,不收钱不谈回报,有一事一起扛,有肉一起吃。

腊月吃年猪饭,几首整个村寨上的人都要请到

在农村,每到腊月中旬就会开始杀年猪,这是一年中生活最好的日子。忙了一整年,省吃检用,可能一年没有吃过新鲜肉了,为了庆祝除夕,就会杀猪。

平时,大家都在忙农活,也不会在意饭菜,他们在杀年猪的时候,就会请寨上的人,几乎每家都要去请,杀一头年猪,当天就可能要吃几十斤肉。非常热闹,仿佛是办酒席一样。

办白事,全家出动,忙里忙外,进出三天

农村人做事,没有什么套路,他们世代生活的家乡,风俗礼仪都是传统,遇到什么事都知道哪些要做,哪些不用做,每个人心里好象都有一个谱。什么事都一样,只要遇上了,就会放下手上的活,去帮助别人把急事处理好。

因为在农村,白事它不可能是一天的时间,至少三天,有的可能更长。他们会放下手上的事情,帮忙处理白事。根本不用去请的,而是听到消息后就来了。

长年累月的生活,潜移默化中,他们会默认一个总管,然后遇到白事,这个总管也会到场,他会负责调配村子里的所有人,安排得妥妥。不管老人小孩,都会听总管的安排调配,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

农村有农村的朴实,城里有城里的规矩,人与人之间,只要生活久了,自然会有感情,身边有什么事,总会有人伸出手来帮一把的。


义乌家园


我的家就是单门独户,没有家族。

父輩时,是从外地撇迁来的。

在农业合作化以来,我家遇到红白喜事时,给生产队说一声,大家都象一家人一样帮忙。

改革开放后,没有了生产队,但又有了村民委员会,遇到红白喜事给村委说一下,村委就会通知全体村民帮忙或贺喜的。这就是我国在农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啊!


liujianweng


在农村,所谓的单门独户是指,一家人单独住在远离村庄的地方,也叫独家庄。这种情况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较多,我家是住在山区,往往山上有耕地的地方就住那么一家人,这在我们那很常见。现在还有,只是少了。

像这种独家庄形式的住户办白事,以前远离村庄又需要人手,那就得去找附近人过来帮忙,如果平时人缘好,那还好办些,若人缘不好,免不了说好话求人的事,必定在白事土葬人,没有人帮忙,棺材抬不到地里没法下葬。

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有钱,专门有处理丧葬的公司,只要和别人谈好,一切都好办。不是什么难事。无论怎样,办理白事一切以“入土为安“为原则,只要将去世的人顺顺利利埋了就好了。

没有丧葬公司,就近找几个人出钱帮忙也可以办理好的。

说到这我就想起我的一个心思,我是在外工作了27年回到农村老家,我对父母很好,三十多万给父母重修了房子,父母都上了七十五六岁了,身体很好,吃喝不愁,还有我陪伴,父母去世的棺木我也做好了。

我在外面呆时间长了,对死人的事也看的淡了,只要父母在世时好好的孝顺他们,让他们吃好、喝好、穿好、住好让父母安享晚年尽到我做儿子的责任,去世了就越简单越好。

我就一直有个想法,如果以父母去世了,我不想惊动太多人,找几个人清清静静将父母送了就行了。不想大操大办。

老实说我钱不是太缺,在村里为人也可以,我家亲戚也很多,如果说父母去世的话,孝子不会下百人,如果要正常办理,在我们村那是独一无二的大白事,我完全有这个能力,而且办白事我肯定不会赔钱。我就觉的父母在世时我照顾好,去世了没必要搞那么大场面,就想简单送了父母,越简单越好,不知道我这种想法能行通吗?

我的想法在农村行的通吗?欢迎评论!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农人潘哥


在农村,单门独户办白事?在农村有总是有这样习俗,白事往往比红喜事的客人都要多一些,因为办红事可以不用请你家里的那些旧亲戚了,什么是旧亲戚呢,比如说你奶奶的娘家啊或是那些前辈的亲戚啊不请都可以,而白事就不同了,办白事首先要请的客是要同前辈老辈的亲戚,这样才叫不忘本不忘根,所以客就比较多一些,如果门前屋后又没一点空地平一点的,连落客的地方都没了非常的不好办事!




深山苗哥


单门独户在农村是有的,却很少。至于办事方面,这就要看你的为人了。

在农村一般户小的人家都很随和,乡里乡亲的处着,都廷好的。以前的话,如果打起架来,单门独户的就注定吃亏了,关系再好也不行,农村就是有这流传下来的习性,三拳打的分远近。再一个就是,遇到红白大事上就显的非常明显了,在农村本门里人多了是有很大优势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如果你.足够强大,有钱有权,就是孤门独户也能横行乡里。邻村就有那么一个外来户,本身姓程,为了依靠陈姓旺门就改为姓陈了,竞然有幸做了村官,小人得志,听老人们说,文革时期整了这家整那家,村里没有人不恨他的。后来下马之后,后果可想而知,村里人没人看起他,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孩子们也陪着他受了不少气。还有一家,老家是河南的,九几年的时候来到河北,在村里干防水,几年拼搏下来挣到钱了,在村里无论谁家有事他都主动帮忙,村里人没有不夸他的,全家户口迁到村里了,现在村里土地征收补助款他全家也和村里人一样平等分,上上下下人家都打点到了,要不然,一个外乡人能在村里站稳脚吗。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狂了,有钱不能仗钱,有人也不能仗人,人多户大也好,单门独户也罢,只要以诚待人都好说,关系处好了,什么事也都说了。


村民老陈


在农村单门独户办白事,家主都要亲自去别人家里去请,我们村就有的无论白事还是喜事,都要上门找因为他家是独户没有亲属,自己庄里的他都要去找来帮忙,独户就这样办白事的。


农村田野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农村一般都户大人多,家族兴旺,人口众多,绝大多数的村庄都是一个姓,是一个祖辈繁衍生息。但也有些农村家族人丁不旺,或家道中道落,而户族人口越来越少,当然还有些是外迁户,农村人俗称“外来户”的人家。当然,家族人口多,办红白喜事自然都要去帮忙料理,显得人多势众热闹;而人口少的人家,或单门独户者,过白事就相对冷清些。那么,在农村单门独户怎么办白事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本地农村事实,介绍农村风俗:

第一,农村人相互帮忙是传统习惯。

在农村户族大的人家血脉相近,过白事当然都要去帮忙;而户族人少的人家遇到白事,都主动邀请户族人家多的邻居帮忙,农村人在一个村庄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谁家没有个紧三慢五的事情,大家相互帮忙都成了生活习惯。况且遇到白事,也就意味着永远分别了,只要关系融洽,都会去帮忙料理;即使关系一般,或相互有纠葛的人家,也都因遇到白事而解开了心结而去帮忙。这个传统在农村一直流传,且生生不息。

第二,户族人口少者都会多帮忙。

我们各地都讲究礼尚往来,在农村更是如此。户族人口少者,或单门独户的人家,不管邻居家遇到什么事,都会积极去帮忙,即使邻居家没来请,都会主动去寻问帮忙,这样就形成了“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农村良好风气。用农村人的话说,给别人家帮忙,也就等于帮助自己。这样到时自家遇到白事或其他困难,其他人都会不请自来,这样户族人口少者也就不用发愁了。因此,户族人口少者更要多帮忙,给自己多修条路。

第三,现在农村人的观念发生变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越来越富裕,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不管是家族户口多者,还是单门独户的人家,都基本剩下年长者呆在家里。遇到红白喜事,不管是家族人口多者,还是户族人少者,不管用什么、请什么,都要花钱去请人帮忙,这样由过去纯粹的乡里乡亲义务帮忙,发展到花钱请人来料理。因此,现在农村不管是户族大者,还是单门独户者,过白事都一样要花钱去操办各种事情,不在以人多人少而论了。

总之,现在只要我们走到农村各地过白事,像过去那种纯粹式的相互帮忙已经越来越少,而都转化成了物质的交易,或者花钱雇用的形式,因为农村人经济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现在的农村,不存在户族大小,或单门独户过白事无人帮忙的烦恼了。社会的发展,农村人观念的转变,已经让农村一些原有的传统,深深烙印在当下农村人的心里。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在农村对于办白事确实得非常的重视,有时比喜事还更重视白事,几乎在村里有空闲的时候都会过去帮忙。如果是血缘亲近的门户,即便是自己有重要的事情也不比过去帮忙办白事重要,这可以看出一个家族的血脉关系和在村里的为人状况,也就是指人缘的情况,如果说没有人帮忙办白事,的确显得非常的可怜。



特别对于村里的白事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来往,而且都会过去去吊孝,有时不在那里吃饭,至少要过去送上一刀草纸,再磕上几个头或者鞠三躬。这也是对于去世的人的一种尊敬,毕竟在农村有死者为大的说法。我的父亲前些天就去世了,村里人也有好多条事,结果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在晚上去坐一坐,然后咨询有什么事情可以做,比如说烧水或者是劈柴火或者是刷碗等,都是任劳任怨的去干。场面大,但是花销不是太多,至少比国家提倡节约办丧以前省了近3/5。



对于农村里单门独户的白事做法,这需要看个人的人缘的问题。从这一点事情上可以看出一个家庭在村里的所混的地位,或者是在心目当中的关系。但对于家族人口比较少的,一般村里都会互相去帮忙,至少不会让这件事情特别的难为情,帮忙把逝去的人平安地送到墓地里入土为安。当然对于单门独户的人必须到村里挨家挨户的找一些能够帮上忙的人,并且要到人家里给人磕头特意隆重聘请人家才去帮忙。



总之,现在对于农村有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会对去世的人进行组织安排一些丧事,只要是丧主家出钱就可以了,对于用的那部分人都有红白理事会去安排。现在我国推行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原则,这对于现在的丧事的花销也不是太多,而且安排也相当体面,统一按照现在的丧事办理的程序进行,既达到了对逝者入土为安的目的,又达到了社会上提倡丧事节俭的号召,同时能够深切地体现出丧主家的悲痛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