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清东陵15座陵寝全被盗,但孙殿英只盗了其中2座,余下13座是被谁盗的?怎么盗的?

用户6154503160167


民国时期,是中国盗墓的一个高峰期。很多的墓葬都是在这一时期惨遭破坏,不仅国人监守自盗,更吸引了众多国外的文物贩子甚至侵略者参与掠夺。若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划分,清代帝陵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

关外三陵都在辽宁,分别是安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先辈的永陵、 安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 那拉氏的福陵和安葬着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昭陵。



清西陵为雍正所辟,位置在北京西南方一百二十公里、河北省易县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宁山下另建陵区,与原有的东陵相对而称西陵。这 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个皇帝及他们的后妃、弟兄、公主、阿哥等八十人。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西北部马兰峪的昌瑞山南麓,西距北京市区一百二十五公里。是中国现存建设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清东陵埋葬着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 咸丰(定陵)和同治(惠陵)等五位皇帝以及慈安(普祥峪定东陵)、慈禧(普陀峪定东陵)等十四个皇后和一百三十六个妃嫔,面积达七十八平方公里。


清东陵历来就是禁区

按清朝的规定,凡皇帝陵保护人员,设总管一员、翼长二员、骁骑校二员、章京十六员、甲兵八十名左右。这些官兵每月分成八班,每班有章京二员、甲兵十名昼夜巡逻。到光绪朝中期,驻扎在东陵的八旗兵总兵力达一千一百多名。

清帝退位之后,根据优待条件中的有关条款,清东陵的护陵人员、机构仍然承袭清制。 属于“皇族私产”的清东陵,按照“一体保护”的规定,设有护陵大臣,驻守着八旗陵户,宗人府、礼工部等机构分别继续承担陵区的各项事务。



帝陵成了荒山,清东陵第一次被盗墓贼趁机盗墓

清朝灭亡,按退位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每年应拨发白银四百万两供清室支配。但由于民国政府的拖欠,以及溥仪小朝廷的挥霍,用于东陵各机构人员的俸银俸米首先减半支付,勉强维持到了1941年。

守陵人员以薪饷无着,急需解决旗民生活困难为由,推举护陵大臣报请溥仪准予开垦陵区土地,用以维持生计。此后,对东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坏逐渐拉开。1921年直隶省当局直接插手盗伐陵区树木,建立了所谓“东荒垦植局”东陵界内的土地及树木开始受到大规模的毁坏。



到了1928年。清东陵已成荒山。当把持北洋政府的张作霖奉军溃败,北伐军到来之时东陵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东陵的地面建筑被各路军阀和当地土匪盗劫拆毁。身为护陵大臣的毓彭,见时局混乱,也开始串通监护人员将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陈设的大型鼎炉、铜鹤、铜鹿等拆运偷售中饱私囊。

当地居民见护陵大臣都监守自盗,更认为陵寝宫物可自由取夺于是纷纷涌进陵区,群起拆毁殿庭肆意盗卖。其间有一伙盗贼趁着混乱竟掘开了惠妃陵寝,进入地宫抛棺扬尸,盗走了大量珍宝。


清东陵遭遇的第二次盗掘

第二次盗掘清东陵的是马福田和王绍义。马福田原为土匪,靠绑票过日子。1927年马福田接受招安,带着其六百余人的匪帮加入奉军,还成了团长。而王绍义早年当过修墓工匠,从二十岁起加入匪帮,成为马福田的亲信。

1928年6月,马福田见奉军大势已去,又将人马拉上山重新为匪。利奉军退走而北伐军还未到的真空期,马福田率领匪众开进东陵。在短短的几日内,东陵地面残存的所有值钱的物件以及黄花山中的几座皇家墓葬洗劫一空。


孙殿英对清东陵进行第三次盗掘

1928年,原属奉系的孙殿英被蒋介石收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进驻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的蓟县马伸桥。因孙殿英部粮饷被拖欠克扣,官兵半年没有发饷。在屡屡向其上司,军团总指挥徐源泉催饷未果后。孙殿英摊牌,说粮饷久不发放,士兵已苦不堪言,建议掘开东陵以充军饷度过难关。

其后,孙殿英命令手下师长谭温江,以“剿匪”名义向马福田部发起进攻。双方在马兰峪镇展开激战,马福田部被击溃。 随即,孙殿英以搜索敌人,检查武器为名率部开进陵区。

接着四处张贴告示,宣布为保护东陵安全,要在陵区举行军事演习,清东陵方圆数十里内全部戒严。7月11日,孙殿英“满载而归”。


清东陵第四次被盗掘

1945年,马福田又窜回东陵。可这次把当时没挖的几个皇陵给盗掘的,却是王绍义和张尽忠。其破坏程度比孙殿英那次更为严重。王绍义、赵子新、刘恩、杨芝草、赵国正等先将慈安陵寝盗掘一空。

其后,王绍义拉上张尽忠鼓动村民参与盗墓。将康熙的景陵盗掘一空。除此之外,连同景陵陪葬墓也一并盗掘。而妃园墓则是八区的赵子新带领十个区的小队队员,仅用一夜将其盗了。咸丰皇帝的定陵与同治帝的惠陵,也是被王绍义带领两拔人马盗掘一空。


清东陵曾受第五次盗掘

1946年至1949年,清东陵又发生了几次盗墓事件。盗取惠妃陵园旁未被盗掘过的墓葬,其组织者是曾参与过王绍义、张尽忠盗墓的张森。而最后一次疯狂,则是新立村的郑存,将清东陵再刨了一遍。

清东陵被盗仍有众多谜团

清东陵被盗至今仍有众多的谜团。如,盗墓贼盗掘康熙墓时遇到“伏火”,两盗墓贼当场烧伤;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在棺内仍栩栩如生等。甚至如孙殿英也曾出示慈禧墓并非是由自己部队炸开的。还罗列清单上交财宝,指出是马福田部所为。清东陵的众多珍宝去了哪里?至于清西陵雍正崇陵被盗更是扑朔迷离,盗掘的是哪支部队至今成谜。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清东陵一共经历了三次浩劫,第一次是孙殿英盗了裕陵和定东陵;第二次是抗战胜利后,这一次比第一次规模很大,除了孝陵无一幸免;第三次是扫尾,连陪葬墓也全被盗干净了。


1928年孙殿英率部队洗劫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整个盗墓过程持续了七天七夜,孙殿英一共拉走了30大车的宝物。

仅慈禧太后的陪葬品,按当时估值就高达5000万两白银,其中慈禧口中的那颗夜明珠价值就超过了1000万两白银,而此时大清的国库也不过7000万两。

孙殿英盗墓东窗事发后,他把部分最贵重的宝贝送给了国民党高层,那颗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最后这件事才算掩盖过去。

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东陵附近的遵化、兴隆、蓟县三座县城被国民党接受,其他农村地区被冀中军区接受。

当时冀中军区主力部队被调走,清东陵由当地的民兵组织看守。这个时候有个大土匪王绍义就盯上了皇帝陵墓。

他先后拉拢了混进民兵组织的杨芝草和当地村子的一些干部,仅2个多月时间,他们就盗了咸丰帝、孝庄太后、慈安及其他6位妃子的陵墓。

由于动静太大,惊动了不少人。王绍义等人担心会出事,于是拉冀东军区的敌工部部长张尽忠入伙。

张尽忠很有头脑,他分析了一下形势,觉得像王绍义这么蛮干不行,得走“群众路线”,未来才会法不责众。

张尽忠主持大局后,他打着“斗满清大地主”和“帮百姓度饥荒”的幌子,将一场盗墓活动,演变成上千人的“集体犯罪”。

不到两个月时间,盗墓队伍就把除孝陵之外的所有皇陵洗劫一空。孝陵之所以幸免,是因为传说顺治帝出家了,这座墓是空的。

接到举报后,军统开始介入,共追缴了800多件宝物,这不过是被盗的九牛一毛。

随后国民政府展开了大追捕,8名主犯被枪决,张尽忠在狱中病死。王绍义当时逃跑了,直到六年后才被人民政府抓获,后来被执行枪决。

清东陵第三次被盗是在1949年,由于时局混乱,不法之徒趁机对第二次盗墓进行了扫仓,这次破坏力也极强,连皇陵外围的陪葬墓也全部给洗劫一空。

至此清东陵基本被盗的一干二净,只有孝陵躲过了这三次浩劫,不知道里面是否像传说中的只有一双鞋、一把扇子?



花木童说史


清东陵遭遇过2次大规模的盗墓,第1次是孙殿英在1928年干的,他带着部队遮遮掩掩挖了7天7夜,盗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第2次发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次盗墓轰轰烈烈地干了4个月,几乎把清东陵15座陵寝里能挖开的都挖开了。

虽然“东陵大盗”的名号被给到孙殿英的头上,但是无论盗墓的规模还是持续的时间,第2次盗陵的主谋张尽忠(时任冀东十五军分区敌工部长)、王绍义(绿林惯匪),显然更配得上这个称号。

当时日本战败投降,驻守清东陵的关东军部队以及所谓“满洲军”和伪警察,在8月16日全部撤走或溃散。冀东军区接收了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地区,并向清东陵陵区派出一个营作为护陵部队。

但是随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冀东军区的主力部队被调往东北,那一个营的护陵部队也因为战事需要而被调走,清东陵就这样失去了保护。这让居留在当地的资深土匪王绍义,看到了重操旧业的机会,他早在孙殿英之前就动过盗陵的心思。

抗日战争期间王绍义蛰伏在当地以务农为生,认识不少流氓地痞以及军队和地方干部。冀东军区守陵部队一走,王绍义就找来杨芝草(王绍义的铁杆)、穆树轩(东陵周边村庄副村长)、贾正国(东陵周边村庄副村长)、郭正(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干部)等人,他们纠集了三四百名村民,于1945年9月潜入陵区正式开始盗陵。

咸丰的定陵、慈安的定东陵、同治的惠陵、康熙的景陵……依次被挖开,陪葬品被洗劫一空。最初在盗完定陵的时候,王绍义用从里面得到的财宝,把当时冀东十五军分区敌工部长张尽忠、蓟遵兴联合县的八区区长介儒、区小队队长张森等人拉进来入伙,这使他们的盗墓队伍壮大到足以盗空整个清东陵。

敌工部长张尽忠的背景比较复杂,他原先给日本人当过矿警,后来弃暗投明参加了八路军,并一步步升任敌工部长,当时是十五军分区司令员的红人。他加入进来之后,马上接管了盗墓行动的指挥权,他利用军分区司令员的名义,拉了许多村干部、区干部以及民兵和群众参加盗墓,由此使盗墓人数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超过千人。

王绍义、张尽忠的盗墓队伍虽然比不上孙殿英的精锐,但他们的手段也并不逊色。对于地宫的石门,他们也是熟练地使用炸药一道一道地炸开,而且不急不躁、不遮不掩,张尽忠甚至光明正大地宣称盗皇陵是“帮助群众度过饥荒”。

当然盗墓过程中也遇到过意外,在盗开康熙景陵地宫的时候,就遇到了机关喷火的情况,烧伤了几个人。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康熙景陵被盗得最为干净,以至于六年后河北省文化局派专家进去查看后,只能无奈地将这座已经没有考古价值的空陵一封了事。

王绍义、张尽忠的盗陵活动一直持续到1946年1月,清东陵15座陵园中除顺治的孝陵幸免被盗外,其它陵寝基本上全被挖开了,被盗走的古董文物不计其数,这也使得清东陵周边村庄至今仍是文物贩子爱去的地方。

当年事发后,郭正、贾正国、穆树轩、杨芝草等人,先后被八路军抓捕并枪决。张尽忠在逃到唐山后被军统抓获,后来病逝在北平狱中。王绍义则在潜逃5年后,被遵化县公安局抓获并枪决。但时至今日那些被盗出的大量文物仍然下落不明,清东陵的第二次大盗案堪称数百年来最严重的文物浩劫。


读历见闻


1986年上映过一部很火的影片《东陵大盗》,讲的就是清东陵被孙殿英所盗之事,分别是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其实,有资料记载的清东陵被盗事件,共发生过三次。

  • 第一次是1928年7月,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所为;

  • 第二次是1945年9月,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长张尽忠等人所为,涉盗陵寝14座,而非13座之说;

  • 第三次是2015年10月31日,梁成刚等4名盗贼对景惠陵进行盗窃。

清东陵陵址何人所选,分别是指哪15座陵寝,分别葬的又是哪些人?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侧昌瑞山,周围青山环绕,中间开阔坦荡,占地80平方公里,距北京市区有125公里。

据《清宫档案》记载:康熙六年七月,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请求前去看守清孝陵。康熙不明其意遣人相问,其答曰:“世祖皇帝卜地时,蒙谕‘联万岁后,尔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寝近地为善。’臣即叩谢:‘若得此,臣幸甚!’” 苏克萨哈又道:“卜阅陵地,非我一人侍从,曾有索尼、遏必龙,臣等三人齐叩谢恩。”

所以,清东陵陵址由顺治皇帝确定。

又据《清史稿》记载:公元1368年,明成祖朱棣也曾到过昌瑞山,原本甚是大喜,可当他无意间回头一望,突然脸色大变,当即拂袖而去,不知何故?

那么,清东陵所葬何人?

  • 孝陵:葬3人,分别顺治皇帝,孝康章、孝献端敬二皇后。

  • 景陵:葬6人,分别是康熙皇帝,孝诚、孝昭、孝懿、孝恭四皇后,敬敏皇贵妃。

  • 裕陵:葬6人,分别是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贵妃。

  • 定陵:葬2人,分别是咸丰皇帝和孝德皇后。

  • 惠陵:葬2人,分别是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

  • 昭西陵:葬1人,孝庄文皇后(顺治生母、康熙祖母)。

  • 孝东陵:葬29人,分别是1位皇后、7位妃、17位格格、4位福晋(顺治皇帝妻室)。

  • 普祥裕定东陵:葬1人,孝贞显皇后(咸丰皇帝的皇后)。

  • 菩陀峪定东陵:葬1人,慈禧皇太后(咸丰皇帝的贵妃)。

  • 景陵皇贵妃园寝:葬2人,分别是悫惠皇贵妃和敦怡皇贵妃。(康熙皇帝的贵妃)。

  • 景陵妃园寝:葬49人,分别是1位贵妃、11位妃、8位嫔、10位贵人、9位常在、9位应答、1位皇子。(48位妃嫔等皆为康熙皇帝的妻室)。

  • 裕陵妃寝:葬36人,分别是1位皇后、35位妃嫔(乾隆皇帝妻室,其中就有电视剧《还珠格格》上讲的香妃寝室)。

  • 定陵妃园寝:葬15人,分别是2位皇贵妃、2位贵妃、4位妃、4位嫔、3位常在(咸丰皇帝妻室)。

  • 惠陵妃园寝:葬4人,均为同治皇帝皇贵妃。

  • 公主园寝:葬4人,分别为2位公主、2位皇子。

综上统计:清东陵有陵寝15座,共葬皇室成员161人。

注:以上史料来源《清代皇陵》、《大清皇陵》、《清东陵秘史》等。

第二次清东陵被盗的详情

据清东陵被盗案史料一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姚顺寿、朱艳选辑的《题要》:民国年间,清东陵因地方当局疏于管理曾屡遭盗掘,其中又以政局动荡的1928年为甚,除军阀孙传芳所部制造的东陵盗宝案外,其它各陵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各伙盗匪毁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接着国共两党内战爆发,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因无余兵看守,便组织了一个临时巡逻小队进行看管。

1945年9月,15军分区情报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贾正国、穆树轩、李树卿、刘恩、赵国正、刘继新等人,打着“斗争皇上大地主”的旗号,对清东陵的14座陵寝进行了疯狂盗掘。

1945年9月23日,正逢清东陵旁新立村的赶集日,王绍义等人利用雷管炸药将定陵炸开,盗窃珍珠玛瑙、翡翠等陪葬品无数,参加盗陵的20多名村民,给予每人抓取一把。次日傍晚,又将普祥裕定东陵的孝贞显皇后陵寝盗掘一空。不几日,他们用手榴弹等作案工具,将惠陵三道石门炸开盗窃一空,

1945年12月22日夜晚,张尽忠、王绍义等300余人,经过三天三夜连续作案,终将康熙景陵盗窃一空,是所得珍宝最多的一座陵寝。当时,王绍义得意道:“当次收获不下于当初孙殿英盗掘的慈禧、乾隆二陵所得。”此后,历时三月之久,清东陵14座陵寝尽皆被盗。

这时可能有人起疑,共有15座陵寝,还有1座为何没有被盗。

其实,没有被盗的就是顺治的孝陵了。因为传说顺治的真身没有葬入清东陵地宫,里面只有3个骨灰坛子,而骨灰坛子里没有空间,也就不会存放珍宝,因而没人对孝陵有盗窃的兴趣,从而幸免遇难。同时,新中国已经成立,盗贼也就更加没有机会了。

经过1年多的调查取证,最终于1946年2月1日,赵国正、穆树轩、李树卿、贾正国、刘恩等人被执行枪决;1948年2月28日,匪首张尽忠病死北平法院看守所;1951年3月21日,匪首王绍义被枪决。

事后,虽然多数珍宝被追回,但是仍有许多珍宝下落成谜,许多谜团难以破解。

第三次清东陵被盗的详情

据《法制日报》报道:2015年10月31日,梁成刚、许庆波等4名盗墓贼对景惠陵进行了盗窃。11月,梁成刚、许庆波等8名涉案嫌疑人尽皆被抓捕,赃物被追回,均受到了应有的法律惩处。

正所谓:外财不发命穷人,不义之财君莫取。确实如此,看看这些盗墓者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实例吗?所以,人生在世谁不想荣华富贵,但是却需谨记:“君之爱财,取之有道。”这才是人生求财求富的至理大道。


祥子谈历史


在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只知道清东陵是清朝皇帝的陵墓集中地,但却并不知道除了清东陵之外,清朝还有一个清西陵。

清东陵的位置位于现如今的唐山,自埋葬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开始,就成为了清朝的皇家陵园所在地、埋葬了多位清朝的皇帝和妃嫔。

清东陵中埋葬的皇帝一共有五人,这五位皇帝分别就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除了他们,慈禧太后等重要嫔妃也下葬于此。


清西陵的出现

至于清朝其他皇帝为什么没有选择在这里下葬,主要跟雍正和乾隆等人的决定有关。

雍正皇帝曾经也打算过在清东陵选择一块土地修建陵墓,不过在选址的时候,却发现清东陵的土质大多数不适合修建陵墓,于是他就派人重新寻找,最终选择了现如今的保定易县,在这里开辟了清西陵、修建了自己的陵墓。

不过在乾隆当了皇帝之后,他可能是舍不得他的偶像爷爷康熙,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埋葬在自己父亲的身边,而是把陵墓修建在了清东陵。

而在他把陵墓修建在清东陵的时候,他也考虑到了自己父亲在地下的感受,于是他就定下了“隔代换陵埋葬”的规定。

也就是说,他自己把陵墓埋葬在了清东陵,那他的儿子一代就必须把陵墓修建在清西陵,孙子一代就必须把陵墓修建在清东陵,曾孙子一代就必须把陵墓修建在清西陵等。

当然规矩是人定下的,后面的皇帝是不是完全遵守乾隆的规定就不一定了。

清东陵第一次被洗劫

从现实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知雍正皇帝是非常睿智的,而乾隆皇帝则下了一步臭棋,致使自己最终遭受到了被抛尸夺宝的下场。

在清朝灭亡之后,保定的清西陵遭受到的破坏很少,只有光绪一人的陵墓受到了贼人的洗劫。

而清东陵就不同了,在清朝灭亡之后,清东陵曾三次遭受到大规模的洗劫,最终在轮番的洗劫下,除了顺治皇帝的陵墓实在太寒酸了没人光顾之外,其他几乎都被盗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清东陵遭受的这三次大规模洗劫。

清东陵第一次遭受到的洗劫出自孙殿英手笔,此事发生在1928年的北伐战争收尾时期,那时候孙殿英是北伐军队的一员,正带领着他手下的杂牌军在唐山一带扫荡土匪。

在他扫荡土匪的时候,因为贪图于清东陵中的庞大珍宝,所以他就带着军队打到了这里,把这里给占据了起来,然后通过军事演习的名义把乾隆、慈禧、康熙三个他觉得陵墓中珍宝最多的陵墓给炸开了。

只不过他当时虽然炸开的是三个陵墓,但是真正实施洗劫的却只有乾隆和慈禧两人的陵墓。

康熙的陵墓中珍宝虽然同样很多,但是因为里面积水太多、孙殿英和他的军队又不敢过多的拖延,于是就没有选择动手。

在孙殿英洗劫过后,溥仪等人专程来到了清东陵收拾他们祖上的尸骸,当时在他们的善后下,这三个分别被炸开的陵墓就被重新封存了起来。

在发生了孙殿英事件后,国民政府与后来的日本人都很好地保护了清东陵,在他们掌管期间,一直没人刚来到清东陵撒野。

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保护清东陵,主要跟溥仪和伪满洲国有关。

清东陵第二次被洗劫

清东陵第二次受到洗劫发生在抗战结束后的1945年。

在日本投降后,华北各地在战乱之下出现了一片权力空白,在各自军队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无人保护的清东陵就遭遇到了危机。

在1945年的时候,以王绍义等土匪为首对清东陵展开了第二次盗崛。

王绍义首度对清东陵下手的时候,他选择的陵墓是慈禧老公咸丰的陵墓。


在他对清东陵第一次下手后,事情终究还是暴露了出去、被当时管辖此处的武装部队给察觉到了。

在事情败露后,王绍义非常清楚自己的力量、知道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根本就不是武装部队的对手,于是为了能进一步地对清东陵下手,他就找上了一号大人物,这号大人物就是当时一个武装部队的长官张尽忠。

这张尽忠也知道盗清东陵的关系重大,为了怕事后遭受到惩罚,他就鼓动了清东陵周边的百姓们,带着百姓们和土匪一起洗劫了清东陵的其他陵墓。

正是在他们当时的洗劫下,清东陵除了顺治皇帝陵之外,其他大多数陵墓才遭遇到了被扫荡一空的下场。

以上就是清东陵的第二次大规模被洗劫,在这次洗劫过后,在舆论形势的影响下,清东陵再度被保护了起来,无人敢对其动手。

清东陵第三次被洗劫

而第三次大规模洗劫发生在49年,这一年随着战争发展的越发激烈,清东陵受到的保护开始消失,这就给了附近的百姓们洗劫清东陵的机会。

不过相对于孙殿英与王绍义、张尽忠等人的收获,这些百姓们只能算是小偷小盗。

因为一些珍贵的宝物早就在前两次大规模洗劫中被抢得一干二净,所以他们当时来清东陵洗劫,实际上是怀揣着捡漏的心情过来的,能洗劫到一件宝物,也算是他们的运气好。

所以说除了孙殿英盗的两座陵墓之外,清东陵的其他十三座陵墓中只有十二座被盗,至于盗掘这些陵墓的人,则分别是一些土匪、普通百姓们,正是在他们疯狂的洗劫下,才导致清东陵中的珍宝大规模地流失,最终不知流向到了何处。


孤客生


东陵大盗所有人都认为是孙殿英,虽然孙殿英这样的做法是不齿的,但世人将盗窃东陵的罪名全部安在了他的身上,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其实十五座陵墓孙殿英不过盗了两座,剩下十三座的盗墓者为什么没有孙殿英名声大呢?

孙殿英是非常聪明的,将两座最大的陵墓盗了,当时由于时局问题,这样的做法被很多人都骂他,但他认为只要钱到手了这群骂自己的人不过是相分自己的财产罢了,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谩骂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由于当时溥仪知道这件事情后痛苦不已,当时人家是满洲国的皇帝,自家的祖坟就让这样被莫名其妙的盗了,所以非常的生气,立马联系蒋介石让孙将宝藏放回墓中,并且封好墓门。

蒋介石刚开始确实向孙殿英施压,但孙殿英的手里是有兵权的,所以他只能用自己高高在上的名声,来声讨孙殿英,毕竟一个没有实权的伪皇帝与一个有兵权的军阀来比,还是双方最好都不要得罪。

孙殿英给高层送礼,躲过一劫。

而孙殿英是绝对不会将这些宝藏放回去的,毕竟这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但碍于蒋介石兵强马壮又是孙中山亲自选的接班人,所以将一些从墓中盗出贵重的物品送给了民国当时政府高层的很多人,蒋介石自然是受益其中。

这件事情就被这样压了下去,而溥仪看到蒋介石这样的做法,自然没有多说什么,自己的靠山是日本人,而日本人是想要拉拢这支部队的,所以也没有很强硬的做法。

就这样东陵的这批宝藏被孙殿英变卖了很多,而一些贵重的例如:九龙宝剑、慈禧最喜欢的翡翠白菜、鹅蛋大的夜光珠,都被蒋介石收入囊中。

张尽忠盗墓的名义是:帮助灾民。

1945年是中华民族盛大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中国人将日军侵略者赶回了老家,但在这一年还有一个大事件,那就是清东陵第二次被盗,这件事情是敌工部长张尽忠领导了近一千人盗墓事件。

虽然其他陵墓没有这两座陵墓中的陪葬品多,但还是有一些价值不菲的陪葬品,而盗墓的过程与当初孙殿英盗墓时一样,地宫门虽然坚硬,但对炸药没有任何办法。

张尽忠用炸药一层一层的炸开陵墓将这些古代坚硬的石门,暗器全部轻而易举的破除,很多人会问我,难道这么多的陵墓中没有毒气吗?

我的回答是:有的,但毒气都不是故意放入的,这些都是墓中特有的条件造成的,例如:秦始皇陵不敢挖的原因就是其中有大量的水银,但如果现在采挖,这些水银就会成为剧毒,这也是毒气的一种。

张尽忠是非常聪明的,每挖掘清东陵的一处墓葬,就会让一只鹅进入,如果长时间不出来就说明里面有毒气,放上十天半个月在开始盗墓,所以盗墓也是要动脑子才可以的。

东陵大盗的名头理应安在张尽忠的头上,但孙殿英却背了这口黑锅,二人作案的手法是非常相似的,对这样的做法,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互动。


大国布衣


我们对于清朝历史比较的人大有人在,一般在清朝时期所建立的陵墓有三个地方,分别就是清东陵,清西陵,还有关外三陵。但是在这三个陵墓其中被盗了且破坏最为严重的就是清东陵。

而我们肯定会很好奇说清东里面到底有什么?怎么会遭到孙殿英的一个觊觎?然而清东陵也只不过是一个陵园而已,但是在这个普通的陵园里面竟然会有15座陵园,217座宫殿牌楼,这个陵园历时247年,埋葬了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但是在清东陵15座陵墓都已经是全部被孙殿英很成功的盗过了。


但是我们知道最著名的就是孙殿英东陵盗宝,而孙殿英当时只盗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但是这两座陵墓算是所有清陵中陪葬品最多的了,首先第一个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乾隆在位期间也可以说是大清历史上最为顶峰且高光的的时候,然而这个就很成功的陪伴乾隆同时下葬的陪葬品自然也不在少数。


然而至于孙殿音盗取的第二个墓却是慈禧太后,而她是大清最后一个掌握大清实权的人,慈禧生前的奢靡生活相信我们大家从很多渠道都可以了解过的,生前就已经如此奢侈无比,难道她不会在死后陪葬品要求更多的财富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并且她很迷信的,她以为只要将财富拜访在自己的身边,等到自己来世的时候,一定可以用到这些所谓的财富,但是不管怎么说其他的陵墓宝贝肯定也不少。但是我们对孙殿英盗东陵都很熟悉,那么其他的陵墓被谁盗的呢?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整个华北地区都还比较乱,几乎是处于无政府的状态,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东陵的冀东军区15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伙同王绍义,穆树轩、贾正国、赵国正、李树卿、刘恩、刘继新等人,就开始盗东陵了,就是这些人把整个东陵的陵墓全部盗了,当时清东陵14座陵寝,157人的墓几乎无一幸免。然而我们根本无法从历史中翻阅到这几个人是如何盗取所谓的墓,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任何的历史可以还原他们是如何将清东陵几乎被盗光,但是大部分的宝物都是不知所终,当时国民政府抓捕了70多人,缴获了800件宝物,而这些宝物也大部分被当时的国民党高官贪污了。

现在我们想想整个清东陵十几座皇家陵墓,里面的国宝不计其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家也是一直在追查宝物,文物征集,但是收效甚微。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大部分的宝物都已经是没有踪影了。


司徒历史


清朝自1644年入关以来,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宣告清朝灭亡,前后立国267年余,入关后正统经九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九朝,自雍正起不知何故对于皇帝的陵寝做了规范性制度化的规定,那就是东西陵寝出现,并且雍正规定后代君主必须交叉入葬,自此以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帝陵规模。题目中所言,清东陵15座陵墓除除乾隆的裕玲和慈禧的你,陵墓被孙殿英盗掘外,其余十三陵几乎无一被幸免。那我清东陵的其他13陵是被谁盗掘地呢?是怎么被盗掘的?请看笔者娓娓道来。

据史料记载,清东陵一共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盗掘活动。

第一次盗劫

1928年7月,也就是清亡后的第17年,大名鼎鼎的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据国民党党史记载,当时我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下宝藏垂涎三尺。当时他正好带兵驻扎马兰峪,便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准备伺机而动。没想到他们的野心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遥的孙殿英所侦知。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人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兵微将寡而狼狈逃走。于是,谭温江率 “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戒严,封锁消息。断绝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珍宝掠夺一空。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逊帝溥仪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的尸体进行了二次安葬。这次盗案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尽管溥仪强烈要求缉拿并严惩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民国政府要员,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次盗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东陵地区正处于权利正空阶段,群龙无首,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据相关史料及野史记载,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康熙帝的景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这次被盗数目之多,损失之惨重,远远超过了孙殿英的第一次祸害。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区外围的大量陪葬墓也几乎无一幸免。

第三次盗劫

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政府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1949年,被东陵地区周围丧心病狂的村民给盯上了,又对已被盗陵寝进行了再次全面“扫荡”。经过这次扫荡,那些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盗掠一空。

这三次被盗,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浩劫。它给子我们后代造成了从精神上到物质上无法复制和填平的浩劫。

清东陵15年几乎被完全倒遍,但是所幸的是清西陵从目前来看保存还比较完好,损失不是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也算是给给后世留了点遗存,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清东陵盗掘如此严重而清西陵表现不是特别明显呢?我想清东陵主要是在当时军阀混战割据敏感地带,给了被盗掘浩劫滋生了土壤。反看清西陵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基本上没人去,没有人过问,占了地理上的优势,再加上当时的清朝遗老遗少,对陵寝的忠诚保护也密不可分。







贺鹏勃


清朝的皇家陵墓需分为两个时间段来看,即清朝入关前的永陵、福陵和昭陵,此三座皇陵均于关外建造,且规模并不大;而清自顺治帝入关开始,皇陵均于关内建造,清东陵就是满清在关内建造的一处皇家陵园。自顺治帝的孝陵开始,到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为止,清东陵共有陵寝15座,其中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被孙殿英所盗,而后张尽忠、王绍义等人掀起了对整个清东陵的“扫荡”。


清东陵简介

孝陵:顺治皇帝、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

景陵:康熙皇帝、孝诚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敬敏皇贵妃

裕陵:乾隆皇帝、孝贤皇后、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

定陵:咸丰皇帝、孝德显皇后

惠陵:同治皇帝、孝哲毅皇后

昭西陵:孝庄文皇后

孝东陵:孝惠章皇后、顺治帝妃嫔28名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皇太后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

景陵皇贵妃园寝:悫惠皇贵妃、惇怡皇贵妃(康熙帝贵妃)

景陵妃园寝:康熙帝贵妃一名、妃11名、嫔8名、贵人10名、答应10名、常在8名、皇子1名(十八阿哥)

裕陵妃园寝:乌喇那拉皇后、妃嫔35名(均为乾隆帝后妃)

定陵妃园寝:咸丰帝皇贵妃2名、贵妃2名、妃4名、嫔4名、常在3名

惠陵妃园寝:淑慎皇贵妃、恭肃皇贵妃、献哲皇贵妃、荣惠皇贵妃(均属同治皇帝)

公主园寝:道光皇帝的公主2名、皇子2名


孙殿英盗墓

孙殿英所盗之墓为乾隆和慈禧的陵墓,1928年7月,孙殿英剿匪时以军事演习为由,盗取了慈禧和乾隆墓中的宝物,按照孙殿英自己的话来说,满清是外族人,侵略汉人得了天下,孙中山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把溥仪赶出皇宫,那么我孙殿英就要革死人的命,对得起汉族同胞。孙殿英在为自己开脱的时候冠名民族大义,但后来抗日中卖国投敌似乎非常打脸。

而孙殿英所盗国宝数目有着很多版本,一方面根据清朝史籍罗列的慈禧下葬所陪葬物品来计算,另一方面根据李莲英之子所写的回忆录《爱月轩笔记》来估算,更为客观的还有根据孙殿英部下销赃时被抓,以及孙殿英行贿国民党高官的数额来推算。据传孙殿英从慈禧墓中搬走的国宝用了13量卡车,其价值真的无法估量。

根据盗墓经历者宝熙所著《于役东陵日记》中有一段记载是慈禧嘴角上有残破痕迹,据传是孙殿英为了取出慈禧口中“压舌”的夜明珠而在慈禧口角切了一刀,而这颗夜明珠还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在乾隆陵墓中,尸骨遍地,当时已经分不清哪个是乾隆,哪个是皇后了,而乾隆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喜欢字画,但这些匪兵并不懂字画,所以大多没有带走,而是乱扔至地上被污水腐蚀。

张尽忠、王绍义盗墓

不管怎样,孙殿英是开启了盗掘清东陵墓的先河,因此到了1945年时,日本投降后的一段混乱时间里,土匪头子王绍义想趁机在清东陵捞点好处,于是组织起了盗墓行动。他的方式比较粗放,用雷管开山,将咸丰皇帝的定陵和慈安太后的定东陵洗劫了一番,据说盗掘了不少珍宝,随后又将孝东陵洗劫一空。但事情很快被发现,因此王绍义便想找个后台硬的人物一起发财,于是就将目光盯向了时任伪冀东军区一个情报队的队长张尽忠,通过盗取的宝物贿赂后,张尽忠很快就加入了盗墓团伙并成为首恶。


张尽忠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盗墓开始前首先造下舆论,以“斗争皇上大地主”、“帮助群众度过饥荒”为行动纲领,用解放区政府的政策来古惑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了遮人耳目,还制定了行业内的话术,盗墓美其名曰“挖金”,调集人马来干活称为“集训”,“天高”指白天,“明路”指黑夜,“立拖”则是开挖。

在人员安排上,张尽忠找来了之前给孙殿英做过盗墓向导的后人,以及清东陵的守陵人,利用他们对地宫的熟悉从而更好的挖掘;然后找来诸多懂雷管和炸药技术的人作为技术骨干;还通过地痞流氓强行拉拢八路军干部介儒区长作为“后台”。


在“岗哨”、“策应”等准备工作做好后,张尽忠和王绍义开始了挖掘行动,第一个目标则是同治帝的惠陵,同治帝陵墓三道石门打开的并不困难,也只有第一道石门用了手榴弹,其余两道均是推开,但据说同治帝尸体腐烂严重,加之地宫湿气重,张尽忠等开棺取宝时如同抓淤泥一般,不仅恶心,还散发很大的腥臭味。而同葬的孝哲毅皇后尸身保存完好,开棺时犹如活人一般,一同开棺的王绍义之子王茂当场吓昏晕倒。此陵中盗掘出诸多珠宝首饰,最有名的则是皇后头上的凤冠霞帔。


1945年12月22日,张尽忠等人开始盗掘康熙皇帝的景陵,不知道这群人出于什么目的,在开棺之后居然将千古一帝的康熙拖骨暴尸。而康熙皇帝不愧是为清朝开创盛世局面的皇帝,整个盗掘过程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所盗珍宝装了几大麻袋。据王绍义自述,康熙陵墓所盗之物堪比孙殿英所盗乾隆与慈禧两墓还多。

广泛性盗墓与抓捕

张尽忠和王绍义的盗墓活动引起了广泛影响,随后更多人参与进来,赵子新等人将景陵妃园寝的一贵妃陵洗劫;关会增、贾正国等人将景陵皇贵妃园寝整体盗掘;穆树轩、贾井满等人将裕陵园寝里的香妃墓盗掘,随后王绍义父子也进入该陵盗掘了两座妃墓。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整体盗掘,还有诸多小规模入侵捡漏的,虽然后来有政府行为的抓捕行动,但依旧没有解决盗墓行为。国民政府以“首恶必抓,胁从不咎”的原则处理盗墓者,从而导致诸多小头目无所忌惮的进行销赃和再次盗掘的行为,期间诸如张森这种小盗小偷一直不间断的进行盗墓,直到1949年才认罪伏法,清东陵所葬157人的陵墓几乎全都涉及被盗。

在国民政府介入盗墓一事中,展开全国性追捕调查,大部分盗墓头子被抓捕处决,其中张尽忠在被抓获后病死于监狱。但国民政府将此盗墓事件诬陷给八路军,企图获得政治舆论支持,而并不是把精力放在追缴国宝上,虽然追缴部分珍宝收入故宫博物院,但大部分已流入私人口袋,更有甚者被国名政府参与调查的高官据为己有,马汉三还因贪污受贿国宝而被处决。盗墓大头子王绍义一直逃亡至1951年才被抓获,并被处以枪决。


棍哥观史


清东陵共有15座陵墓,其中有5座陵墓是皇帝陵墓,4座陵墓是皇后陵墓,5座陵墓是妃子陵墓,最后还有一座公主陵墓。

清东陵的15座陵墓分别是:

皇帝陵墓五座: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同治皇帝的惠陵。



皇后陵墓四座:孝惠章皇后(顺治帝的皇后)的孝东陵、孝庄文皇后(皇太极的皇后)的昭西陵、慈安皇太后(咸丰皇帝的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

妃子陵墓五座:景陵妃园寝、景陵皇贵妃园寝、裕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



公主陵墓1座:埋葬的都是道光皇帝的皇子和公主,有道光皇帝的长女和次女,二子和三子,全是因为夭折而死。

清东陵的位置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在北京的西边,距离北京市区125公里。

其中孙殿英在1928年7月盗取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孙殿英原本是土匪,后来加入国民党,率部驻扎在天津蓟县马伸桥,与当时的清东陵一山之隔,当时由于土匪马福田进入清东陵附近准备盗宝,被孙殿英赶走。



然后孙殿英借助军事演习为名,驱赶了清东陵的守陵人员,实行盗取陵墓,时间长达三天七夜,孙殿英选取了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实行盗窃,因为清朝就属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最奢侈,肯定宝物最多,最后孙殿英拉走了30多辆马车的宝物,在当时可是轰动了整个中国。

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清东陵的守护和管理出现了真空,虽然共产党建立了人民政权,但由于忙于内战,无瑕顾及清东陵的管理,这个时候一股土匪进入清东陵附近。



王绍义、杨芝草等土匪结伙纠集了300多人,并联合了附近守陵人中的腐败份子,还通过受贿了当地公安局助理赵国正,区助理赵子新、民兵小队长贾正国等准备实行盗墓。

这伙人最先盗取了清东陵内咸丰皇帝的定陵,这伙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炸药炸石头掩人耳目,另一伙人就开始盗取定陵,盗取成功后,将宝物分掉,准备实行下一步盗墓计划。



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这伙人又拉了军分区情报队队长张尽忠入伙,这伙人精心鼓动清东陵附近守陵人及百姓,蛊惑盗墓合法,同时利用队伍中的腐败份子的身份作宣传,接着开始对同治皇帝的惠陵下手,用炸药炸开石门,开始盗墓。

随后依次对乾隆皇帝的裕陵、康熙皇帝的景陵、慈禧皇太后的定东陵等陵园下手,基本上清东陵的所有陵墓都遭到这帮人的盗取,除了顺治皇帝的孝陵,这帮人盗取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这么长的时间内,清东陵内的很多陵园遭到盗窃,具体盗走了多少宝物,直到现在还无法统计清楚。



据说因为顺治皇帝的孝陵可能只是家冠冢,因为清朝在入关前是实行火葬的,顺治帝可能被火化后才下葬,地宫中是空的,当时的清朝刚刚入关,没有多余钱财,况且顺治皇帝崇尚节俭,另外孝陵前顺治皇帝的石碑上还有刻字:“山陵不重饰,不藏任何金玉宝器”,意思也是说孝陵中没有财宝,因此孝陵逃过一劫。

自1945年被盗后,政府加强了监管,加强了对清东陵的管理和维护,从1952年开始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清东陵加强管理,之后再没有大规模盗墓事件发生。



在1945年的盗墓发生后,政府一直对参与盗墓人员进行追捕,对文物进行追回,据说被盗的宝物有很多,比如有九龙玉杯、金龙等。这批文物后来被参与办案的国民党特务贪污了一部分,一部分被共产党政府追回,放在博物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