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滴滴進軍金融,扛起保險業務扛大旗

以下文章來源於真話保保 ,作者真話保保

滴滴,一款出行軟件,開始把保險業務作為其擴張金融版圖的發力點。

早在今年1月2日,滴滴在產品端上線了“金融服務”專區。基金君打開滴滴APP發現,往右滑赫然出現了“金融服務”專區,與出行服務並列。

借金融服務突圍,重點推出“點滴相互”、“點滴醫保”、車險等金融業務,估值下調的滴滴能迎來突圍嗎?

1

在滴滴“金融服務”頁面中,已經上線的產品包括名為“點滴相互”的重大疾病互助產品、大病籌款產品“點滴求助”,以及健康險、理財、車險等板塊。

據滴滴方面介紹,設立金融服務事業部目的是為滴滴出行體系內司機、乘客、合作伙伴等出行生態參與方提供安全可信賴的融資、保險、支付、理財等多樣化服務。

依託出行生態,強化數據風控能力,旨在使金融科技惠及更多場景。特別是在車險方面,滴滴相比傳統的保險公司擁有更多的資源,滴滴可以整合平臺上的司機和車輛信息,併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查勘理賠服務。

滴滴進軍金融,扛起保險業務扛大旗

滴滴上線6年來,雖然逐步霸佔了網約車市場,但是卻從未實現盈利,連續虧損總額達到了390億元。顯然滴滴通過提供服務無法獲取利潤。

如今,流量變現也已經越來越難,傳統的經營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滴滴急需找到新的盈利方向。2018年對於滴滴來說無疑是成立以來最受打擊的一年,這一年內滴滴先後經歷了多次惡性事件,這也導致了滴滴最受用戶歡迎的順風車平臺至今無法重新上線。

選擇在2019年開年上線金融產品意義何在呢?

2

目前點滴相互佔據了焦點推廣位置,而之前滴滴通過短信低調推廣了新出的名為“點滴醫保·定製醫療保障”的重疾險。滴滴金融當前的業務目標也進一步顯現,互聯網保險業務是滴滴金融佈局的重點。

儘管“點滴相互”和“相互寶”一樣也不是保險產品,而是一種網絡互助計劃,它不要保險牌照也能運營。但滴滴通過該網絡互助計劃為保險業務引流的業務目標不言而喻。

滴滴進軍金融,扛起保險業務扛大旗

據瞭解,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保險業務,在於互聯網銷售保險的成本最低,相比線下銷售,不用給業務員提成,利潤可以最大化,是互聯網金融業務中難得的現金牛業務。

相關媒體從保險經紀人及自媒體人處瞭解道,以重疾險產品為例,保險經紀人銷售某款重疾險的佣金率為30%,而自媒體公眾號導流,初期合作甚至有可能高達100%。

所以可以看到,在滴滴的諸多金融產品中,保險類產品最為矚目。

一方面,保險相對信貸和理財門檻更低,而且,滴滴擁有保險代銷牌照,在目前保險業務在互聯網上尚未普及的當下,保險業務極具培育性。

根據《新京報》此前的調查,在互聯網平臺上,一款百萬醫療險銷量超過百萬份、一款消費型長期醫療險銷量能超過500萬份。

3

2018年10月16日,螞蟻金服與信美相互合作上線了團體重疾險“相互寶”,依靠支付寶的導流和推廣,最多時一天曾經有超過百萬成員加入。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加入相互保的用戶超過60%屬於“保險小白”,即此前從未購買過商業保險。

“相互寶”的走紅讓一眾互聯網公司意識到了保險業務的價值。

就在“相互寶”上線一個月後,滴滴就開始推廣“點滴醫保”了。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推出的“點滴相互”項目管理費為6%,而相互寶管理費為8%。截至發稿,參與人數已接近4.4萬人。如果參與互助的用戶基數不大,將可能導致分攤費用過高。

和支付寶平臺升級後的“相互寶”相比,滴滴的“點滴相互”在保額方面將低度惡性腫瘤單獨分出。“點滴相互”似乎更勝一籌。

兩款產品均將會員分為28天-39週歲,40週歲-59週歲兩個年齡段,對於39週歲以下的會員,“點滴相互”最高保額達到50萬元,“相互寶”最高為30萬元。不過,“點滴相互”對低度惡性腫瘤在兩個年齡段最高保額分別為25萬元和5萬元。

滴滴進軍金融,扛起保險業務扛大旗

“金融服務”頻道的上線,也顯示出滴滴開始有意將保險及其他金融業務進行統一管理,並逐步發力。流量無疑是滴滴的當前優勢所在,但要做大金融服務,業務場景仍需要滴滴在之後進一步開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