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劉尚希:構建確定性發展財政要發揮更大作用

看2020|劉尚希:構建確定性發展財政要發揮更大作用

談及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方向,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方面,政府要防止重大風險發生;另一方面又要鼓勵創新。”、“不僅企業要創新,政府自身也要創新。”

看2020|刘尚希:构建确定性发展财政要发挥更大作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新京報:財政如何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

劉尚希:當前,世界經濟、國內經濟發展都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投資、創新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表現在不同層面,國際、國內、宏觀、微觀、個人家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其內涵是不一樣。

因此,我們要構建經濟發展的確定性,首先要站在宏觀、整體、大局層面,從戰略上去構建確定性,實現戰略上的主動,這才是目前構建確定性的一個基本思路。

那麼,財政要在構建發展的確定性中發揮更大作用,就是要把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穩固,國家的治理才能有成效。 如果說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財政自身都很脆弱,那麼它會帶來公共風險,很多問題都會出現不確定性。所以,夯實財政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應擺在首位。

從本質上看,其實還是改革的問題。當前財政政策必須與財政改革結合起來,而財政改革就涉及到財政體制、稅收制度、預算制度等多個方面,政府實際上年年都在推動這些方面的改革,也有明顯的進展,但離夯實國家治理的基礎,為我國長期發展注入確定性的要求來說,還有差距,改革仍在路上。

新京報:後續,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方向是什麼?

劉尚希:如何真正實現治理現代化,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目前,面臨著新技術革命、數字化的大趨勢,如何監管市場、制定政策、防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

如果政府在面對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時,還使用老思維、老觀念、老做法,恐怕不相適應,甚至還會產生副作用,不利於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

一方面,政府要防止重大風險發生;另一方面又要鼓勵創新,而創新就會打破原有格局、原有秩序,出現一些新模式,如果政府為了防風險,什麼都不讓幹,當然風險減少了,但創新也沒有了,未來風險會更大。

所以,不僅企業要創新,政府自身也要創新,包括監管創新、政策制定創新、改革方式路徑創新等等,特別是在當前不確定性環境之下,政府自身的創新更為重要。

新京報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