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河南稀有劇種再次進清華!清華大學副校長:給學子帶來啟迪和感動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圖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稀有劇種唱主角,活態傳承進清華。11月26日下午,“中國非遺戲曲進校園—2019清華大學校園戲曲節河南稀有劇種展演媒體見面會”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舉行,主辦方宣佈:繼去年首次走進清華大學之後,今年11月27日至29日,河南七個稀有劇種將走進清華大學,上演經典大戲和摺子戲,讓清華師生感受河南傳統文化的魅力。

此次展演活動是在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下,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承辦。11月27日至29日,太康道情、延津二夾弦、商丘四平調、永城柳琴戲、濮陽大平調、安陽懷調、沁陽懷邦等來自河南省的七個稀有劇種,將在清華園唱響經典大戲和摺子戲。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發佈會上,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總經理李志遠說,這是河南稀有劇種再次來到清華大學舉辦展演活動, 旨在弘揚戲曲文化,促進民族藝術傳承,搶救瀕臨失傳的稀有劇種,推動河南省稀有劇種的發展,為稀有劇種開拓市場、注入活力,讓這些非遺項目活起來、火起來。“每場演出,都將通過互聯網戲曲平臺進行直播,每場演出開始前,均設立場外直播間邀約相關部門領導、院團負責人和主演以及現場觀眾進行直播訪談。”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在發佈會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文歷史文化的持續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被譽為“戲曲之鄉”的河南,除豫劇、曲劇、越調三大主要劇種外,目前共有31個稀有劇種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稀有劇種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獨特的唱腔以及靈活的表演形式,凝結了地方的審美情趣與風俗習慣,承載著地方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全方位地展現了中原文化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校園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精神的主要陣地,2018年校園戲曲節期間,在李樹建院長的號召與帶領下,河南稀有劇種首次走進清華,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裡,先後上演了五個經典劇目,特別設置了戲曲體驗、互動直播、八大倉開啟儀式以及五場演後專家研討會等板塊,以及舉辦’下社區’和’進小學’系列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說河南的戲曲文化在清華園引發了非常熱烈的反響,清華師生在觀賞演出、參與互動中更加深入地瞭解到不同劇種所展現的地方特色,領悟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尤其是作品中傳遞的家國情懷、戲曲美學,給師生觀眾帶來啟迪和感動。”

彭剛說,此次“中國非遺戲曲進校園-2019校園戲曲節河南稀有劇種展演”系列活動,將上演的精彩的劇目和摺子戲,並設計了一系列互動、體驗環節,相信能夠讓更多的清華師生更加了解地方戲曲藝術之美、感知中原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有助於樹立青年學生的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用傳統戲曲藝術之美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發佈會上,參加本次展演的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調、延津二夾弦、濮陽大平調、永城柳琴戲、安陽懷調、沁陽淮梆等7個來自河南的稀有劇種劇團代表登臺亮相。延津縣二夾弦、安陽懷調、沁陽懷梆、濮陽大平調的演員們登臺表演了他們的拿手絕活,展示了中原大地稀有劇種的不同風情和獨特魅力。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發佈會上,有關領導和嘉賓給參加此次展演的七個稀有劇種代表頒發了清華大學展演證書。

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进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给学子带来启迪和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