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再过两天“技术奇袭”将是一个炙手可热的热门词汇,临近伟大时刻越来越多的“官泄”也在预热,比如前几天官方宣传视频中就曝光了一款外形颇为怪异的双联装新型超音速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新一代超音速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远程对陆打击是具有鲜明进攻特征的作战手段,比如大洋彼岸曾在伊拉克战争中发射了802枚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俄罗斯近年来在海外行动中也多次使用口径巡航导弹,发射数量也达到了三位数。打击对象则是机场、军工厂、交通枢纽、指挥所、雷达等高价值目标,对战争进程推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发射
我国远程攻击兵器库中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只有弹道导弹,打击手段单一,打击效能也并不突出。为了快速弥补短板,满足打赢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要求,上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给出5年突破有无并列装一型巡航导弹的任务需求,长剑-10巡航导弹应运而生。
巡航导弹虽是战术武器但却发挥着战略作用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则是发展此类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先决条件,因为巡航导弹高度依赖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航路修正,以满足精确打击要求。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就意味着丧失作战主动权,因此与巡航导弹项目同步发展的还有北斗系统。
随着数天前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系统在轨组网卫星规模已达41颗,明年我国北斗三号系统将实现全球覆盖,标志着组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北斗卫星持续高速组网发射
北斗系统与载人航天、嫦娥探月一样将任务目标分解成了若干个发展阶段,第一步是建成双星定位北斗试验导航系统,第二步是建成覆盖亚太的北斗二号区域导航系统,第三步就是建成拥有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阶段发射的组网卫星大多数都是导航精度最高的北斗三号。在第二步与第三步衔接过渡阶段,我们就已经实现全球覆盖。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长剑-10巡航导弹三连射
覆盖亚太的北斗二号系统早在7年前就已经完成建设,从那时起我军各型武器系统就已经应用北斗导航,长剑-10巡航导弹就是其中之一。据公开资料显示,长剑-10射程达到了2000公里,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热点区域。
该导弹目前已经发展为DF-10A型巡航导弹,更新了弹载制导系统,打击精度进一步提高。从导弹营长罗寅生宣传视频公开的DF-10A巡航导弹精确打击楼层画面可以看出,我们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
​DF-10A巡航导弹精确命中大楼
正所谓手中有弹心中不慌,为了治愈火力不足恐惧症我们一直在路上。最新公开亮相的国产超音速巡航导弹不同于世界任何一款现役巡航导弹,它不仅能够实现高马赫数超音速巡航飞行,且打击距离可以达到四位数。
新一代超音速陆攻巡航导弹射程破千
超音速与大航程历来是两大矛盾的战技术性能要求,比如现代级驱逐舰配置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即便采用高抛弹道最大射程也仅有150公里左右,还有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最大射程也没能超过300公里。
然而我们的工业基础与人才团队储备往往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比如歼-20战斗机小展弦比高升力体布局就完美兼顾了大航程、亚音速中低空机动、超音速巡航等多个矛盾的战技术要求。


传统亚音速巡航导弹
传统亚音速巡航导弹对速度要求不高,因此减阻要求也不高,所以可以采用展弦比较大的气动舵面,而超音速巡航导弹为了提高速度就着较高的减阻要求,所以气动舵面展弦比较小,但又很难兼顾远距离投送性能。
国产超音速巡航导弹打击距离之所以能够破千,主要是在气动布局、弹道设计、动力系统上下功夫。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鹰击-12是我国另一款超音速巡航反舰导弹
精确打击是巡航导弹的核心优势,但超音速巡航导弹由于末段飞行速度极大,用于末制导修正轨迹的时间相较于传统亚音速巡航导弹要少得多,所以速度与打击精度又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需求,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早已驾轻就熟。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DF-21C系列弹道导弹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陆续推出DF-21D、DF-26等多款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其末段飞行速度往往在5马赫以上,在新型末制导系统控制下它们不仅能够实现高动压精确操控,打击精度也都在米级量级,可在茫茫大洋之中精确锁定舰船目标。对于国产超音速巡航导弹来说只需将成熟技术产品加以移植,即可满足打击精度需求。
可以想象在亚音速巡航导弹、超音速巡航导弹、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航空兵精确制导弹药、空地导弹等弹种协同攻击下,对手将面对的是多个不同高度层、不同弹道剖面、不同打击方向、不同巡航轨迹的协同攻击,拦截难度可想而知。
DF-10A型巡航导弹发射
如同DF-26反舰弹道导弹一样,超音速陆攻巡航导弹在公开之前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消息,而一旦公布就已经是批量列装状态,给人一种十足的技术奇袭冲击,类似冲击此前也有很多先例,比如039A系列AIP动力潜艇当年也是直到下水大洋彼岸才反应过来。
我们之所以能够发起一波又一波技术奇袭,主要有两大核心原因,首先是有完备的工业产业链条,发展什么装备都有基础条件,如今我们已经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放眼全球仅此一家。

又一款撒手锏超音速导弹亮相,美俄还在摸索


批量列装的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
另外一个核心原因就是确立务实科学的发展路线,既有远大的技术前景目标,也有务实的发展目标,并以形成作战能力为唯一标准。
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并没有技术优势,然能最终实现超车实为人谋。当大洋彼岸困顿于X-51A高超音速验证飞行器之际,我们适当降低目标,集中力量着力研发了一批形成作战能力的快速打击武器。


跨区机动的DF-26系列导弹
比如我们已经先后列装DF-21D与DF-26两代高超音速导弹,同时还在研发以星空-2号为代表的第三代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而大洋彼岸连第一代都没有,我们还率先列装了无侦-8高超音速无人机,此次曝光的新型巡航导弹更是全球唯一一款现役射程破千的超音速陆攻巡航导弹,未来属于谁也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