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落实教育大会精神 助推教育强市建设

创“教育强县” 办人民满意教育

□漳平市教育局

漳平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创建“教育强县”为载体,在健全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精准发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

——健全机制,优先发展教育。漳平市坚持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保障、招聘补充教师、教育工作部署、教师评先评优等“五个优先”。 2017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共50多次涉及教育议题,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托高农村教育底部,投入6.28亿元实施校安、全面改薄、增班扩容等教育建设项目36个;另一方面,做大城区教育优质资源,投入10亿多元实施新建、迁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5个,新增校园面积470多亩,新增学位8300个,充分满足适龄学儿入学需求。

——多措并举,优化教师队伍。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用于各项教师绩效奖励;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近四年共招考新教师455名,初步缓解队伍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定向委培中小学教师39名,通过“菁华英才”和“引才回乡”计划优秀教师10名,提高新聘教师层次;提升队伍素质,以41个“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活动。

——改革引领,激发教育活力。先后实施一系列教育管理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行“一校多区”管理,参与学校达到13所;实施农村薄弱初中委托管理,将吾祠、灵地、官田、拱桥等四所农村薄弱初中整体委托二中、三中管理;实施集团化办学,组建实小教育集团和附小教育集团;启动省级教科研基地实验研究,组建小学“教研共同体”、中学“教研协作片”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在新桥、溪南、双洋三所农村初中试行封闭(半封闭)管理;免费提供城区及附城小学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午间托管和课后延时服务。

——优化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对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开展大德育、大阅读、大课间、大社团活动和开展书香校园、墨香校园、精美校园、智慧校园的创建活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幼儿教育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小学在龙岩市四年级教学抽考中,连续三年居龙岩市前列,初中“五率”连续三年位居龙岩市第二名。高考成绩接连攀升,上重点本科人数年年创新高,录取清华、北大年年不落空。

精准帮扶促提升补齐短板谋发展

□连城县教育局

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民生事业,为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连城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着力为老百姓解决教育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精准施策,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县教育局采取局领导挂钩项目的方式,挂牌作战,攻坚克难,推进扩容建设。冠豸幼儿园项目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20年春季投入使用;城西幼儿园进展顺利。实施“硬件改善+软件提升”工程,以点带面,创建8个县级示范点和若干校级示范点,组建精准帮扶工作小组,实现全县小学附设幼儿园(班)精准帮扶覆盖面达到100%;强化筹措资金,统筹乡镇小学幼儿园教育经费,健全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园教育服务机制,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和保教质量。

补齐短板,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及建设规划方案,加强城区和朋口镇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冠豸小学预计于2020年秋季投入使用,新增加36个班级1620个学位;规模36个班1620个学位的北部新区第一中心小学和朋口中心小学北部校区项目进入前期准备阶段。着眼乡村学校,办好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26所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并通过市级认定,7所农村中小、4所农村中学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市级评估,提升了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

深化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十条措施落实,完善以教绩、师德为导向的考评制度,设立高考、中考和小学质量考评奖金,实施课后服务政府补助政策,对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干部进行学年考评并发放奖金。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努力推进乡村教师补助扩大覆盖面,提高教师积极性。推进校长职级制,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持续进行教师学年度量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调整、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工资分配以及续订合同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点燃新梦想 创立新品牌

□龙岩市实验学校 廖茂奎

龙岩市实验学校是今年新创办的唯一一所市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全面贯彻市教育大会精神,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教师入校宣誓仪式,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专家讲座,与组团校龙高、附小总校开展“师徒青蓝结对”、“联合教研”活动,开展“岗位练兵”、“读书兴校”等活动,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开展“每天进步一点点,良好习惯伴成长”的养成教育;开设“七彩童年梦想社团”活动,学生人人参加;坚持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