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券商里老東家與離職員工的糾紛本是老生常談,然而九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九州證券”)因為一個“踩雷”項目起訴離職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頓操作驚呆眾人,究竟是怎麼回事?

券商“踩雷”常見,但“踩雷”的主要責任都由員工承擔的在業內並不多見。

公司項目風控出現問題,到底應不應該由參與項目的個別員工承擔經濟損失?

1

3億項目踩雷,員工擔責?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了一則判決書,還原了九州證券和前員工王繼哲之間因為一個項目引發的3個多億損失糾紛。

判決書顯示,九州證券認為是因為員工王繼哲的嚴重工作失職,導致其負責的一個近3億元的項目出了岔子,公司還因此被監管部門採取暫停部分業務的監管措施,從而造成巨大不良影響和鉅額經濟損失。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所以公司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王繼哲賠償經濟損失,並退還已發放的項目獎金及其他合理費用支出,合計約3.37億元。

不過,該訴訟請求遭到了法院拒絕。法院經過調查和審核後認為:

公司被監管部門處罰和遭受鉅額經濟損失,與王繼哲工作不存在直接關係。由員工承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所有風險有失公平,不能推卸責任讓員工獨自承擔。同時九州證券並沒有提交充分證據證明公司項目決策屬於王繼哲個人行為。

同時指出,公司被監管部門處罰造成的經濟損失,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是王繼哲的工作失誤直接導致的,兩者不存在直接因果關係。

另外,九州證券沒有相關公示制度證明王繼哲為公司主要決策人。公司項目出現問題,不能解除勞動關係或退還已發放項目獎金。

因此,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九州證券全部訴訟請求,員工王繼哲無需承擔經濟賠償。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顯示,王繼哲已經於2018年從九州證券離職。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2

禍起一個3億元資管計劃

什麼項目引起的這麼大金額糾紛?事情還要從九州證券2017年的兩個資管計劃說起。

九州證券於2017年7月和9月成立了“九州瀚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九州瀚海明珠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項目規模分別為1.9億元、1億元。這兩個資管計劃均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優先級份額,信託資金主要用於為金銀島(北京)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銀島”)提供融資。

但由於金銀島旗下互金平臺“金聯儲”暴雷,金銀島自身資金流動性也出現問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導致不能按期支付信託款項。上述兩項資管計劃也未能按時清算,造成違約。

更重要的是,金銀島在出現問題後,公司人去樓空,實控人也跑路了。兌付壓力全壓在了九州證券身上。

另外,兌付問題爆發後,投資人發現了“九州瀚海”系列產品的諸多不合規之處,如此前承諾的“供應鏈金融”投資變成了“信用貸”……

而券業觀察注意到,在九州證券公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年度等等多份“資產管理報告”中,都聲稱該資管計劃合法合規、風控嚴格。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2018年11月8日,九州證券收到青海監管局的監管決定。決定顯示,九州證券在管理上述兩個項目過程中,存在宣傳、公司銷售推介不規範的行為,個別客戶經理向客戶宣傳保本保收益;公司在產品管理盡職調查、資金管控、資產管控、風險履約擔保等環節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時;處置信訪、投訴不得當等問題。

由此,監管局決定對九州證券採取

暫停開展新的資產管理業務六個月(資產證券化業務除外)的措施。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時任九州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分管副總經理、負責該項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金鑑被青海監管局採取談話措施。

資管業務一向是九州證券的重要營收來源之一,業務被暫停,自然會產生影響。

恰巧,2016年、2017年、2018年,九州證券的淨利潤分別為2.19億元、0.7億元、0.03億元。

2018年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下降43.38%、95.82%;其中,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下降約23%。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此外,在2018年的監管分類評級中,九州證券被下調兩級,從B級變為CC級。

3

投資人的投資款怎麼辦?

凡事都是一環扣一環,你永遠想不到,一家公司的倒下會引發多少連環效應。

互金平臺“金聯儲”暴雷,涉案數十億;其母公司“金銀島”資金鍊危機,實控人跑路;九州瀚海系列資產管理計劃違約;該資管計劃投資人面臨損失;九州證券、九鼎集團(430719.OC)兌付忙……

不管內部責任如何劃分,欠投資人的錢還是要想辦法償還的。

九州證券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唯一一家註冊地在青海的券商,前身為“三江源證券”。

2014年,昔日的“PE神話”、“新三板私募第一股”九鼎集團以3.6億元的價格九州證券控股股東拿到的位置,當時的九鼎集團擴張速度驚人,其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一個龐大的金控平臺正在誕生。次年,公司正式更名為九州證券,也是這一年,獲得了證券資產管理業務資格。如今的九州證券,已經是一家擁有證券業務全牌照的券商。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九州證券也成為九鼎集團的營收來源之一。

2018年上半年,九州證券的營收為4億元,淨利潤1.7億元,靠一己之力完成兌付略顯捉襟見肘。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那麼,九州證券的大Boss九鼎集團能袖手旁觀?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在2018年的一次投資者溝通會上公佈的處理計劃顯示,部分債務將由九鼎集團兜底兌付,並出具了“136兌付計劃”(即2018年9月1日前兌付10%,2019年9月1日前兌付30%,2020年9月1日前兌付60%)。

但幾份兌付計劃都未獲得投資人的認可,認為兌付時間過長,不確定性太高。

還因為兌付問題鬧出一場“九鼎實控人駕車撞人羅生門”,九鼎方面雖有闢謠,此事當時還是在市場鬧得沸沸揚揚,也迅速引發了輿論對九鼎集團的關注。

有媒體發現,九鼎自身在資金上似乎也有些“難言之隱”。

2018年3月,九鼎集團還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收到了中國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具體原因,據《財新》此前報道,“九鼎存在體外輸血的私募基金,滾動發行、借新還舊,用於承接九鼎集團百億定向增發中的優先股。”

也就是說,九鼎集團已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

曾經意氣風發的九鼎集團對外宣佈,“對於公司下面的有些金融業務,如果價格合適、時機合適的話,會出讓給更合適的投資者,對我們而言金融業務被視為一個普通項目而已。”並多次強調自己並非金控集團。

曾經逾千億市值也一路縮水。截至11月27日,九鼎集團報收0.74元/股,市值僅剩111億元。

公司項目踩雷,向員工索要3億賠償,這家券商有點“坑”?

一個理財產品,讓多家公司的一系列問題暴露在陽光下。

公司項目出岔子,員工被要求“兜底”賠3個多億這事你怎麼看?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