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昊昊的媽媽是一位新人母親,每天都在家裡為孩子的健康飲食而煩惱,今天這個明天那個都不會重樣的。

然而今天的昊昊回家後沒有再像往常一樣回到家就撲向廚房,而是一言不發地把自己關進臥室裡。

“媽媽,幼兒園裡沒人和我玩。”這是昊昊被媽媽抱進懷裡大哭一場後說的第一句話,聽的昊昊媽一陣心疼。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在耐心的詢問過後昊昊終於說出了今天的遭遇,總結下來就是:小夥伴需要幫助的時候被昊昊拒絕了,所以最後活動時間裡昊昊被大家排斥在外。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與媽媽平時不關注孩子的內心想法固然有關係,但更多的是作為家長的失職,沒能教會孩子和其他小夥伴之間的交流,沒能培養孩子的情商。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人是群居生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東西:情商,這是妥善處理孩子人際關係從而進行溝通的一項基本能力。

情商是什麼?

它是由情緒、意志、性格和行為習慣共同組成的一個集合,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主要包含有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拋開其他不談,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孩子的情商並非取決於其父母的基因,而是後天環境造就的。

情商一詞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

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換個說法,就是學會讓孩子掌握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用以提高情商。

最新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歸諸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由小見大,出現“夥伴危機”的孩子,急需提高情商了

心理學家們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

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緒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

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面臨著生理的健全和發展,又經歷著心理方面的完善和改變,這些都會使他們造成心理失衡和複雜的心理矛盾,嚴重的便可以產生種種不良的後果,如厭學、自閉、焦慮、與小夥伴關係緊張等問題。

所以在他們陷入困境時,只要經過有效的引導和溝通,就能幫助孩子走出矛盾心理,提升情商水平。

“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這種情緒智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要了解孩子的情緒特點,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生中有兩個逆反期,其中一個逆反期就是從兩歲左右開始的。

隨著兒童心理的發展,自我意識也在逐漸形成,而逆反期的表現正是兒童在表達自我的心理需求。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兒童常常會試圖通過對家長說“不”、“不要”、“不幹”等詞來表達自己獨立意志,以此宣佈自己長大了。

當兒童說“不”、“不要”、“不幹”的時候,他們並非不認可父母的要求,很多情況下只是想身體力行或是反控制的一種口頭禪而已,這是兒童通過實踐發展自我、不斷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徑。

很多家長在遭遇這種情況時都會認為孩子在胡鬧、不懂事,因此往往會批評、管教孩子,從而發生親子衝突。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兒童早期也就是18個月到四歲左右的時期,其人格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感、克服羞怯與懷疑。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受到父母嚴厲的管教而無法健康發展時,就會出現缺乏自信、行為畏首畏尾的現象。

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在做任何事情都要擔心隨時會被父母批評,那麼他將一直處在緊張和焦慮的體驗當中,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的心情甚至人格產生嚴重的影響。

所以家長一面對忤逆自己的事就去教育孩子,這其實是一種極其不恰當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影響了孩子對情緒的理解能力,影響了孩子的情商高低!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面對“夥伴危機”,家長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孩子識別情緒

這能夠幫助孩子從情緒表達發展出情緒理解能力,這是情緒共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孩子人際關係的重要心理基礎。

心理學發現基本情緒有七種:喜、怒、憂、思、悲、恐、驚。

家長要幫助孩子去理解這些情緒,去識別這些情緒,同時,家長也需要幫助孩子去判斷自我意識情緒和學習自我意識情緒的正確表達方法。

家長就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幫助孩子去分析和判斷遇見問題的解決辦法。

▷舉個例子:

昊昊的家長就可以跟孩子說:“小朋友們找你幫忙,這說明他們都很信任你呀,為什麼不去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幫看呢?想想看,其實只要你樂意去幫助他們了,你就有小夥伴一起玩了哦,以後有困難也可以向小夥伴尋求幫助,對不對?互幫互助,這樣才會收穫長久友誼。”

這樣既幫助孩子自主思考自己的行為後果,又能發展孩子的共情能力和應對能力。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其實,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四歲左右的孩子就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將自己所知道的與他人所知道的區別開來。

更有研究發現,兩歲不到的孩子就能夠學著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小夥伴,以獲得與小夥伴分享的快樂。所以並非年紀小他們才不懂事,只是家長沒有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渴求罷了。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最後,在接觸中家長要幫助兒童去判斷自己的情緒。

有的家長可以幫助兒童去記錄自己的情緒。比如,在晚上飯後的閒聊裡讓孩子回憶這一天裡邊什麼事情令他高興、什麼事情令他傷心、什麼事情令他憤怒等。

然後幫助兒童去分析他在這些事情當中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的,是通過行為方式還是通過語言交流方式去表達這些情緒,進而幫助兒童去分析他的情緒背後的心理需求以及解決這些事情的重要辦法。

在與孩子接觸的過程中,家長可以記錄下兒童的這些情緒性事件以及對應的解決辦法,然後,在孩子又遇到此類事件的時候就要及時的去表揚他們的這些行為,從而提高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得到快速的發展,那麼他們的情商也就提高了。

培養孩子的情商是一個非常需要時間和精力的工程,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家長的耐心是成功的前提。

就像海倫凱勒的老師——沙利文那樣,耐心能夠帶給孩子溫暖甚至是光明,心理學研究發現,情緒是能夠傳染的。

當孩子表現出來情緒的時候家長也能夠受其影響,但是由於家長是成年人,因此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此時,家長們一定要告訴自己:我的心情是受到孩子的影響,我自己能夠控制住自己的心情。

當家長內心很平靜很放鬆的再去面對孩子的情緒的時候,這種平靜和放鬆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緩解下來。這也不失為一種提升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的辦法,作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

“媽媽,沒人和我玩”,孩子出現“夥伴危機”,是情商太低嗎?

對於提高孩子情商的五大培養教程:

  • 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懂得關心別人,與人分享快樂;
  •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獨立性和適應能力;
  • 培養孩子的情感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 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讓孩子多動腦;
  •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給予鼓勵和支持。

養育孩子就意味著不斷地改變。每一個階段的孩子都會出現里程碑式的成長。在每一個年齡段,理解什麼是正常的,和孩子共同面對成長中的困惑,他們就會允許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

他們會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我們分享觀點。只有這樣,當生活中出現衝突時,孩子也會和我們站在統一戰線上,共同解決難題。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用以言傳身教的重要對象。教孩子提高情商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家長的一種緩慢昇華?

孩子的“夥伴危機”現象,大多都預兆著情商水平低於其他孩子,不要盲目相信一面之詞,多看多聽,過關和孩子一起助其順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