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任何一個體育聯盟想要取得長期的成功,都離不開對競技規則的迭代與修改。

作為全球運營最成功的籃球聯賽,在建立的70餘年內,NBA官方修改了大大小小數不過來的規則。

那麼,又有哪些規則的修改徹底地改變了聯盟的歷史以及籃球的風格?

本文將挑選出NBA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次規則改動。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10、禁止聯防(1947)

所謂的聯防,值的是以固定隊員固定防守一定區域的方式進行防守,防球更勝防人。

在聯盟成立沒多久,NBA管理層就決定此後聯盟內的比賽不可以繼續沿用大學籃球規則中允許的聯防制度。

之所以做出這一重大決策,是因為NBA官方考慮到聯防的節奏實在太慢,而一對一的人盯人防守更具娛樂性質,會讓觀賽的球迷們會更加興奮。

此外,取消聯防能讓更多個人能力強大的球星閃耀,同時也產生更多的對抗,這對於聯盟的商業發展非常有利。

這一改變定基了NBA聯賽多年的基調。雖在後續歷經多次細則的小修改,但是不允許聯防的核心規則,足足保留了50年之久。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9、進攻24秒 (1954)

因為沒有進攻時間的限制,雙方交換攻防的節奏非常慢。

一旦取得領先,優勢方球隊也非常傾向於採取拖時間的方法,儘可能多控球多傳導不進攻以避免交換球權。

1950年11月22日,活塞隊客場挑戰明尼波利斯湖人的比賽,把“慢”發揮到了極致。

雙方每次投籃平均耗時長達90秒,比賽結束時活塞19-18一分險勝湖人,比賽結束的時候,球場噓聲四起。

經過幾年的籌備和調研後,NBA總算是出臺了24秒進攻時間的規定。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規則。

從此,NBA的籃球比賽真正“動”起來。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8、禁區寬度從12英尺擴大到16英尺 (1964)

喬治·麥肯是NBA出現的第一個堪稱巨獸級別的球員、也是NBA第一位傳奇巨星。在場均40-50分的年代,身高出眾、中鋒技術領先時代的喬治·麥肯就能場均拿個27、28分。

隨後出現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更加不用說了。在禁區,張兩萬簡直無法阻擋、翻江倒海。太窄的禁區讓進攻三秒的規則對於這些巨獸基本不起作用。

為了能夠稍微限制這些內線長人的超級發揮,NBA官方刻意將三秒區寬度擴大,好讓他們得從更遠的地方開始發起低位進攻。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7、干擾球(1964)

指進攻時若球仍處於攻方的籃框圓柱或已碰籃板上,進攻球員觸球而犯規,會被判進攻成功得分。

麥肯是第一個被“制裁”的NBA球員。這個規則同樣是因為這位無敵中鋒而定的,因為他每次都能因此封蓋對手的投籃。

有了這個規則之後,內線長人們就不能為所欲為地打排球了。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6、Hand check (設定時間存疑)

Hand check是指在防守時允許用手的前臂部分去觸碰和阻攔對手的身體,至於NO-Hand check,就是不允許這樣做。

Handcheck規則的存在與否,直接影響了聯盟多年以來的進攻防守的風格。

因為長時間有Hand check存在,比賽的風格一直對在外圍持球的突破手十分不友好。

這也是為什麼在新世紀之前的50年內,NBA聯盟更傾向於是由大個子來統治時代。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5、暫停後中場罰球 (1977)

看NBA的球迷們,大多都知道在第四節或者加時還剩兩分鐘的時候,球權方暫停後可以直接在前場發球,暫停前把球運到前場的話,不管什麼時候暫停都是前場發球。

這一項規定,是在1977年落實的。

這看似只是一個細微的規則優化,實際上大大考驗了巨星們的心臟以及教練的用兵。

另外,如果沒有了這樣的一個改動,球迷們會錯過無數刺激到極點的讀秒絕殺。

當然,庫裡的那種逆天的LOGO SHOT絕殺,不在討論範圍。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4、三分線 (1979)

1979年,NBA聯盟正式開始使用三分球的規則。1984年,F在NBA實施三分球規則五年後,FIBA也隨之響應,納入三分球。

這是一項影響深遠的規則改動。三分線的存在,大幅增強了小個子球手在籃球運動的話語權。

自問世以來,三分球在NBA聯盟的地位日漸提高,現在似乎是來到了一個新的極點,與之配套的“魔球”理論、一大四小體系也在聯盟日益盛行。

三分球在比賽中扮演的角色在後續還會將怎麼變化,這是一個值得NBA官方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3、合理衝撞區 (1997)

只要內線總有防守隊員站在籃下,進攻球員就很難做出漂亮的上籃和灌籃,NBA特此推出了合理衝撞區,鼓勵近框的進攻。

在籃下以籃筐的中心為圓心,以4英尺(1.2米)為半徑的半圓,此區域被稱作合理衝撞區。站在圓弧線以內,只要防守隊員與進攻隊員有身體接觸,都可能會被判防守犯規。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2、開放聯防+防守三秒(2001)

時隔多年後,NBA再次出現了內線的超級巨無霸。

00-01賽季後,NBA官方決定將此前一直禁止使用的聯防合法化。

同時,為了減少開放聯防的負面作用,防守三秒規則也隨之出現,即防守球員在三秒區停留的時間不能超過三秒鐘,否則會被視為“防守三秒違例”,進攻方將因此獲得一次罰球機會,並繼續保有進攻權。

談到NBA上的聯防印象,筆者印象最深的莫過於2011年總決賽。小牛隊愛在比賽的最後五分鐘就突然祭出了32聯防,意外撲滅熱火的三分氣焰同時改變節奏。

這10次規則改動 大大改變了NBA的籃球風格

1、取消 Hand-check (2004)

Hand-check 規則,是否該存在,從上世紀開始就一直是球評家們爭論的話題。

04~05年,活塞和馬刺,兩支以防守著稱的慢節奏球隊,在2004年和2005年都分別獲得了冠軍,可是NBA的季後賽和總決賽收視跌到了極。

這一項規則,終究是來到了會動到商業蛋糕的節點,NBA官方怎能坐視不管?

在2004-2005賽季,坐不住的nba出臺了一項新規定,從此規定handcheck為防守犯規,不允許防守球員在罰球區以外對持球球員不能進行任何手部和前臂接觸,也就是說只能依靠滑步和走位來判斷對方的進攻方向。

從此,外線球星們迎來數據井噴、影響力大爆發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