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别让否定标签禁锢了自己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别让否定标签禁锢了自己

01 否定标签下的固定思维模式VS成长型思维模式

“你不行的,做不到的”、“女孩子跟男孩子比,理科没有优势”、“太丢人了,所有人肯定都在笑话我”……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声音特别熟悉?是不是很容易受到这类声音的困扰?然后就开始自我怀疑,真的否定自己做得到,甚至止步不前了?

实际上,能被这一类声音困扰的人基本都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么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呢?在《终身成长》一书里,是这样解释的,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一类型的人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了成功的思维模式,美国亚马逊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是被无数次引用的成功学观点。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卡罗尔.德韦克,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被世界教育协会评选为年度好书。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里提到,

人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卡罗尔.德韦克认为,改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但会让生活更丰富。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模式,让人们在面对自身评价,成功,失败,努力的看法上都是截然相反的。

正如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揭示了能力和成就的真相一样,在面对来自外在环境的否定或者是被贴上否定标签时,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受刻板印象所害,能更好地反击它。他们不相信人会永远低人一等。如果他们确实落后于人,那么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试着迎头赶上。而拥有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则会认为自身能力有限,身受否定标签的困扰,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别让否定标签禁锢了自己

02 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人生格局

实际上,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便意味着会有怎样的格局。

“60岁老太太”、“大字不识”、“老伴车祸过世”,这些标签会让你想到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人人生已经没有可能了?但有人偏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活法。

“传奇奶奶”姜淑梅,1996年老伴因车祸去世,其女儿为了缓解姜淑梅悲痛的心情、分散她的注意力,便开始教她识字。当她学会了认字后,便开始看莫言的作品,等她看了几本后,她心里不服,觉得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于是,姜淑梅从2012年开始写作,2013年发表处女作《乱时候,穷时候》,获得中央电视台“读书”、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梁文道“开卷八分钟”等专题推荐。从此以后,“传奇奶奶”姜淑梅写作一发不可收拾,6年间出版5本书。

对于姜淑梅来说,她的否定标签有很多,甚至在她刚开始学写作时,她沉默寡言的三哥听说后笑得前仰后合。没有人会相信到了她这样的年纪还能做点什么,还能有什么成就可言。实际上,这是很多女性都会面临的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还有他人的一些普遍看法。她们太容易相信别人的话。

面对“否定”,有人能突破自我,有人则轻易陷进了禁锢里。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认为他们能力不够的这种刻板印象可以干扰他们——定义他们,让他们不再感到舒适和自信,偏见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跳出来,那么格局则受限。

我们社会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属于某个否定型刻板印象。特别是很多女性,还有那些被认定不擅长做某些事的人,他们应该学习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像“传奇奶奶”姜淑梅一样,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拓宽自己的格局,改变自己的人生。即使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我们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别让否定标签禁锢了自己

03 通往成长思维模式的旅程

一个人要能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非一蹴而就的。在《终身成长》一书里,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告诉了我们要做到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 接受

每个人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做的是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就好比“否定标签”,我们接受它的存在,正视它,但不能就此不做改变。

第二、 观察

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可能是在我们面对一个巨大的新挑战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可能会出现并小声对我们说:“也许你没有那么大能力,其他人会发现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最近一次我们有怎样的感觉?它对我们说了什么?最后导致我们做出了什么决定或付诸了哪些行动?

有些人会因为否定带来焦虑,有些人会因此变得做事拖拉,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否定而自暴自弃,还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否定而发生逃避的行为……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第三、 命名

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一个名字,想象一下这个名字可能和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人同名,或者是一本书,又或者是一个电影人物,甚至我们可以给他一个你不喜欢的名字,来提醒自己这不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 教育

当了解了引发我们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后,并痛苦地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给自己造成的影响。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教育,让它和我们一起踏上行动的旅程。

当否定标签对我们起到反作用时,我们可能会出现挫败感,有压力,那么固定型思维人格就会出现。我们要做的是告诉它,你将怎样勇敢面对,并去克服,得到成长。

实际上,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是为了保护我们、让我们感到安全。但它却找不到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它,它就可以帮助和支持我们:让它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终身成长》告诉我们,别让否定标签禁锢了自己

《终身成长》这本书通俗易懂,卡罗尔.德韦克采用新闻中的一些大事件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解读分析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生活的,以及在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方面是如何适用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两种思维同时存在,只是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是思维模式的践行者,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打上了我们采用的思维模式的烙印。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有意识地做出相应调整,我们会更有把握获得并保持成功。

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书的最后提到“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如果我们想改变,改变刻板印象带来的禁锢,那么请记住成长型思维模式,它将会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开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