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税晓洁

因为要被淹掉,原本默默无闻的大昌古镇,在三峡怀旧热潮中,曾是出镜率颇高的一个地方。

我也凑热闹从巫山县城旁的大宁河,进入过小三峡。斯时,外地人在这里只要进入大宁河,就要缴纳100元的进峡费,匪议所思也无可奈何,掏钱吧,当地说这是为了发展旅游。从大宁河溯江而上一个小时之后,群山环抱的河畔出现一座古城,这就是著名的大昌镇。

大昌镇位于长江支流的大宁河小平原,因是军事要冲并兼有航运之利,于晋太康元年(280年)设泰昌县而建城,因避北周文帝宇之“泰”讳,遂改名大昌,以后历经变迁,大昌都是县治。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废大昌县,并入巫山县。近三四百年来,这里是川、渝、鄂、陕等省市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巫山县志》记载:“大昌城,明成化七年知县魏进修。弘治三年通判戴君、正德二年知县董忠陆续增修三门曰:通济、朝阳、永丰。道光初年,邑令杨佩芝重修三门。东曰紫气、西曰通远,南曰临济。”城内现存建筑多为明末清初所建,多为砖木结构。最具特色的是户与户之间有伸出房屋一米和高出房顶瓦面一米的“封火墙”。“封火墙”首尾相连,弯弯曲曲,造型别致,屋脊上雕塑着各种栩栩如生的珍禽异兽。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随着三峡工程建成,这个千年古镇不久就会从地图上消失。很多古建筑,据说也已经和很多三峡古迹一样,搬到另外的地方耗巨资原样重建。

我们离开大昌古镇,继续沿大宁河逆水前进,行船一天到达巫溪县。

再从巫溪县城沿大宁河溯源而上,几公里外,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也许很快就要消失的小镇——宁厂古镇。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小镇起码一半以上,已经沦为废墟。

这里,曾经是中国最悠久的古盐都之一。

历史上,纵横川陕、川鄂的数条古盐道的盐就都来自这个现在一片破败的小镇,在整个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这片废墟都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宁厂古镇是我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记载:“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这片废墟的制盐史竟然已经达5000年之久。——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至明清时,仍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

现在,这里破败到看起来令人心酸,镇里的盐场早已倒闭,居民年年稀少,照目前的趋势看,过不了几年,就会彻底消失。这一带也风景很美,民居也很“古朴”,是个很适合文人怀古的地方。但美景不能当饭吃。不仅这里,沿途的很多村庄里现在大都是8361部队,只有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大都到外面,到另一个世界打工去了。

——这个小镇的“消失”与三峡水库的建成无关。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宁厂古镇消失的最直接原因应该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近点看,当小镇熬出的盐比远处运来的海盐还要昂贵的时候,盐业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再看远一点,主要是生态原因。睁看眼睛就能看到,一路上,植被明显要比邻近的神农架要差很多。史料记载,元明时期,长江流域山丘地区开发日盛,森林采伐量益增。明初,大量流民深入长江上游山地毁林开荒、伐木烧炭,经营木材。到嘉靖年间,大宁厂古盐都一代附近各省流民一二万,“在彼砍柴供大宁盐井之用”。

特别是清代中叶以来,长江流域人口急增,大量流民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垦殖、烧炭和采办木植,所谓“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写地开垦,伐木支椽”,规模之大空前。巫山大溪“林木多伐,少有郁葱之象 ”,大宁宁厂一带“斧斤频施,尽成童山矣”。在这种情况下,明代末年三峡长臂猿退出了历史舞台,“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景象不复存在。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当地政府正在把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发展,很有意思的是,他们更注重大宁河上的漂流,打巫文化的旗号。当地官员介绍说:巫文化渗透并影响了阴阳学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禅、中医、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宗教哲学、科学技术、艺术文学,推动了华夏文化的成长。巫是远古时期的全能智者,他(她)们凭超前的直觉感应天文地理,他们神秘的卜辞讦纬传达出远古生产力的信息,他(她)集中并传承了远古文化……长江、黄河同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以三峡地区为核心腹腔地的长江流域,正是巫文化发轫繁盛之地。这其中,巫溪正是源头。

很有意思的是,宁厂古镇旁边几公里处,有个灵巫洞风景区,是当地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高标准、大气魄开发包装的第一个旅游精品景区”,很值得一看。当地竟然在公路边弄了个五、六层楼房高的电梯直通洞口。——他们宣称“乘电梯上山观光,入溶洞地下寻幽,坐缆车空中揽胜,驭滑车(旱地雪撬)下山猎奇,驾游艇宁河逐浪”的最佳旅游组合效果,形成了汽车、电梯、索道、滑车、橡皮艇五种交通工具并用的水陆空立体叉游览体系,是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同巧夺天工的人类智慧有机结合的产物。

从宁厂古镇到湖北,其实不远,翻山就是。只是走起来很不方便,没有班车,我们找了一辆摩托车晃晃悠悠就到了湖北竹溪的十八里长峡。都是好地方啊。

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就一直想着搞个摄像机好好拍拍那地方玩玩,前些日子在宜昌见到老徐,他说,还是日本人鼻子长,竟然已经花巨资让当地人扮古代人,拍了个复原当年古法制盐的电视片。虽然对日本鬼子,我素来无好感,但这嗅觉,咱不得不佩服。前两年写过一篇古栈道,太长,没有地方发表,贴在网上,竟然招来东京电话,原来是NHK看到了,他们要拍古栈道。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搞这个是有点牛,比如很多年前中日合作的《望长城》。受教育。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楚蜀古盐道上的两个小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