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影响600万人的活动——《不抱怨的世界》二

第一章 有意识的有能

“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是一个超级敏感的阶段。你开始会觉察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你的紫手环已经从“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的工具”,变成“你的话语存说出之前要先穿越的过滤器”。

如果你是喜欢祷告的人,“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是提升你祷告深度的良机。你已经真的不想再移动手环,你或许还会希望先说一小段祈祷文,再开始说话。以往我在推销电台广告时,曾经和一个话不多的人共事。和他熟了之后,我曾经问他为何这么安静,他告诉我:“这要会让人以为我比较聪明。”

沉默能让你反思自己,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驱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牢骚。

大家常问我一个问题:“难道你不需要先抱怨,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其实,你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待,而不是需要抱怨现况,来获取你想要的结果。

美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们,都是很会抱怨的人吗?这一点我必须否认。约翰·肯尼迪做了最好的总结:“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况,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马丁·路德·金牧师并没有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说:“我们遭受这样的待遇是不是很惨?”他没有。他发表的演说撼动全美国人的灵魂,即便相隔将近半世纪听来,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没有把焦点放在问题上,而是超越了问题本身,建立更宏观的格局,发出这样的宣示:“我们有一个梦想!”他曾经“到达那山巅”,而他铿锵有力、激励人心的话语,也带着我们和他一起攻顶。

罗莎·帕克(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家,一九五五年因拒绝在公车上让座给白人,而激发黑人联合拒搭公车的大型群众活动。)并没有坐在公车后面几排,向每个人抱怨自己必须坐在这里是很不公平的;她的做法是无视于肤色,和其他人一样,坐在她原来就坐着的地方。她不但超越了问题本身来思考,更以身作则实行了解决方案。

林肯曾经说过:“摧毁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变成朋友。”

我们的言语有着强大的力量。当我们改变嘴里说出来的话,就会开始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开始采用可以激发心中正能量的命名,来称呼生命中的人事物,你就会发现,他们再也不会让你烦恼,还会给你实质的助益。例如:


影响600万人的活动——《不抱怨的世界》二

批评要比养成技艺更容易。

——希腊画家邱克西

有些人认为批评能有效地改变另一个人的行为,其实,批评倒是比较可能造成反效果。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而且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我们批评的事端。当我们批评某人时,他们会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当人们觉得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就据理力争。

杰出的领导者都知道,人们对于欣赏的回应,要远比对批评的回应更为热烈。例如,当我们批评某人懒散,当他们和我们接触时,便会接受自己是懒散的事实;这等于给了他们默许的权利,可以表现出与“懒散”这个标签相称的举动,懒散的行为便会反复出现。

我们都喜欢被注意,也会以各种方式去取得注意。如果这种注意带有批评意味,我们则会向下修正,以达到批评者的负面期望。

注意会驱动行为。如果我们批评某人,就等于在诱使我们所批评的一切继续发生。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以及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有些父母,只会注意孩子不理想的表现,而不去赞赏他们所拿到的好分数。当孩子批得了四个A和一个C的成绩单带回来,父母会说:“怎么会拿C?”父母的焦点,就只是那一个普通的分数,而不是其他四笔优异的成绩。不久前,我女儿莉亚的成绩开始退步,而我和桂儿便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难看的成绩上,企图驱策她进步。让我们惊讶的是,她的其他科目成绩反而也开始退步了。所幸我们及时领悟过来,她的成绩就只是“她的”成绩。我们开始称赞她在哪些科目上表现优异,然后只是问她满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单。如果莉亚说:“满意。”即便她的成绩低于我们认为他应该达到的标准,我们也不会干涉。没多久,她的成绩就好转了,到现在已经好几年都全部拿A。

“我的工作就是抱怨和批判。”一些媒体人这么说。我不是指我们不应该有影评、书评和剧评人。好的批评者可以为我们省下时间和金钱,让我们知道一部电影、一本书或一部戏,是否值得去看。

批评就像其他的抱怨,也可能是一种吹牛、自夸的形式,等于在表示:“我的品味绝佳,你们提供的根本不能看。”


仔细听听自己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所使用的言语,检视自己是不是在批评。要弄清楚,你会让自己批评的人事物继续维持原样,且永存不灭。

这个阶段还有一件有益的事可做,就是征求一位“不抱怨的伙伴”。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的人,可以成为你的“守护天使”,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善良点。

第四章 无意识的有能

所谓的“盲眼鱼”,有好几个品种,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一带找到。成年的盲眼鱼身长五寸,几乎没有什么色泽,且只有一个品种是有眼睛的。科学家推测,可能是多年前大陆块或水道发生变化,使他们只能受困于洞穴中生存。由于完全被黑暗包围,什么也看不见,这些鱼逐渐适应了洞穴的环境,如今则在俨然的黑暗中兴盛繁衍。

经过世代的繁衍,盲眼鱼身上能保护鱼皮不受日晒的色泽已不复见,因为再也派不上用场了。同样的,盲眼鱼也不必靠眼睛来生产鱼苗。在没有光线照射、也不需要视图看东西的情况下,盲眼鱼的身体因应其生存环境的特性,也不再生成色泽或眼睛。


在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改变了。正如盲眼鱼在世代繁衍之后,没有用处的器官和功能就会退化、消失,你也将发现,自己的心灵不会再制造那些你曾习以为常的愁苦洪流。

你还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当周遭的人开始抱怨,你竟然会觉得不舒服,仿佛有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突然飘进室内。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财务状况也可能跟着改善。钱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是一些代表价值的纸张与硬币。当你更加看重你自己和你的世界,你就会展现某种影响力,也为自己招揽更宽广的财源。

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一家企业,有位接待员叫玛莎,她有着我所见过最开朗、最灿烂、最真诚的微笑。他总是不吝赞美,愿意为任何人做任何事。前阵子,我路过这家公司,却感觉这里有点不一样了。好像有人用了比较暗的颜色粉刷墙壁,或者照明出了问题——这是我站在接待区时的感觉。后来我发现玛莎不见了。“玛莎呢?”有人说:“她被竞争对手挖走了,薪水是我们这边的两倍多。”玛莎快乐的性格所散发的热力,影响了这家公司的每个人;而她的离职,则使全体员工的快乐程度和生产力都降低了。业务员说,当玛莎不在场接电话时,客户的抱怨不仅增加了,也变得更为激烈。


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所关注的社会议题呢?”常有人会这样问我:“如果我们不抱怨,要怎么样才能造成积极的改变呢?”如果你抱怨某种状况,你或许可以吸引其他人跟着你抱怨,却发挥不了多少作用。然而,如果你能开始描绘挑战不复存在、落差已经填补、问题也获得解决的光明愿景,你就可以振奋人心,促使人们做出积极、正面的改变。

有人会说:“可是有些精神科医师相信,抱怨是健康的。”我说过,偶尔抱怨的确合情合理。向实际帮得上忙的人表达自己的哀伤、痛苦或不满,确实是健康的——只要你的做法,是去设定未来期望的结果,而不是拿过去的往事攻击人就好。

然而对朋友抱怨——通常被称为“发泄”,可能只是让自己放纵负面情绪的借口,将招致越来越多的问题。更别说是和态度消极的人们为伍,更容易近墨者黑。

有时候,我们都需要“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才能掌握当前面临的情境。“处理”和“抱怨”是不同的两回事。如果老板对你大吼大叫,你可能想和另一个人谈论这个经验,分离自己的感受。“她对我大吼大叫地,我觉得又惊讶又难过。”当你在“处理”某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是聚集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


“但是,抱怨难道不健康吗?”

当我为“不抱怨”运动接受采访时,媒体通常会把我与一些肯定抱怨能促进健康的心理学家相提并论。每当遇到 这种情况,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不是要改变别人。如果有些事情需要纠正,我并不造成保持沉默。不要克制压抑、不要闷在心里,只要确定你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是让你的话语隐含着“你竟敢这样对我?”等负面意义就好。

路易斯维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可尔·康宁汉博士指出,人类偏好抱怨的倾向,可能是从先祖在部落遇难时所发出的一种警戒性呼叫进货而来。“哺乳动物是一种会尖叫、哭闹的特种。”

当我们抱怨时,就是在说:“事情不太对劲。”当我们经常抱怨时,就是持续活在“事情不太对劲”的状态,因而增加了生活中的压力。如果有人不断指出你的周遭潜藏着危机与陷阱,你的生活难道不会倍感压力吗?当然会。

2006年2月在富比士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销售最多的药物排行榜中,前七名——没错,就是这样——全都是用来治疗因压力过重所恶化的疾病。


你也许会认为:“好,我了解抱怨会增加压力,而压力会导致心脏病、忧郁症及胃痛,但可不包括气喘与高胆固醇。”真的是这样吗?2005年11月的《健康心理学》期刊,发表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心理学家史戴托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详细检视了压力对于胆固醇的影响。在实验中,博士与助手们让一组受试者处于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并测量其胆固醇指数。在历经压力事件之后,他们发现受试者的胆固醇指数都明显上升了。

至于气喘,美国医疗网站的哈菲尔德说:“当我们的焦虑程度开始往上爬升,气喘的症状可能会急剧加重。”

我认为,抱怨并不健康,事实上,抱怨还有害于健康。但先别太在意我的说法,我想要以“二十一天的优胜者”——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挑战的人们所分享的心得,作为最后的总结。

拓展幸福的空间

——玛西雅·达拉

鲍温牧师在教会中邀请我们实行二十一天不抱怨运动,的以我在七月二十三日开始戴上不抱怨手环。当时我想:“这有什么难的呢?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拥有幸福的家庭,我也热爱我的生活和工作——我可是在耶稣教会联盟工作呢!二十一天......太简单了!”


然后我戴上了手环,才真正意识到,从我口中竟然说出这么多负面的言语!这个发现真令我惊讶。一次又一次,在话才说一半时,我会停下来问自己:“真的要继续讲下去吗?我的话能带来任何正面的效应吗?”而一次又一次,我的答案都是:“不。”因为不停换手,所以我磨坏了两个手环,最后在十一月中完成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战。

现在我仍然戴着手环,提醒自己:言语是有威力的,我有责任明智地选择它们。我们是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棘手情况的,而且最后的结果总是好得多!现在,就算是我每天工作很忙,一切似乎都进行得更加顺利了。我的平静感受与日俱增,真是奇妙!

不抱怨的生活终于释放了我

——派崔西亚·普拉特

当我开始挑战二十一天不抱怨时,心想:“这很简单,我很少抱怨——而且我是自己一个人住。”没想到我花了四个月,才完成这个任务!

刚刚开始练习不抱怨,我一天里就要换手环好多次,然后是两天换一次,接着我可以维持七天,再来大约是十四天。就在本发报纸登出一篇善于这项活动的报导时,我的挑战也陷入了胶着状态。我的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的父母在报上看到我的名字,想要知道我为什么会参加。我于是和他们分享这篇文章,而他们也想试试看。


在练习不抱怨的过程中,我所遭遇的困难之一,就是我会更去注意别人说了多少负面话语。我会感到生气,并且批判别人。有几次我都想逃开,但这不是办法,也无法教会我解决问题。因为,我学着做个更好的倾听者,努力去理解别人话语背后要传达的讯息。

当然,我的生命中还是有挫折,但我选择不再抱怨之后,我也想起了自己对爱的定义:无条件地接纳,并且着眼于光明面。

这些优胜者的感想,是否让你深感共鸣?你是否也想让自己的人生有类似的转化或改善?你也可以让这一切发生于你的现实生活中,只要你能系统地根除猖獗蔓延的抱怨,让它远离你的生活。借着一次又一次移动手环,直到成功为止,你就会真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