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新农鸣


今天已经2019年12月10日了,而今年春节是在2020年1月25日,所以不管是元旦前,还是春节前,以目前的玉米走势来看,都将处在低位运行,价格突破1元关口几乎不可能。

12月份以来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普遍在1880元-2020元/吨之间,南方地区略高一些,东北地区则集中在1820-1840元/吨之间,换算成玉米收购单价也就是8-9毛多钱一斤。而且从2016年之后的玉米价格,基本上每年都在1元/斤以下的收购价位,很少有突破1元关口的,阿冰老家在华北地区,我们那边的玉米收购价格一般就是7-9毛多钱一斤,东北地区可能只有6-8毛多钱一斤。

而今年的玉米又是这么一种情况:今年雨水大,主要玉米产区的粮食收获都比较晚,像我家玉米往年都是中秋节前就收了,今年直到中秋节后一周了才收。其他主要玉米产区也好不到哪去,这就直接导致了今年玉米销售延后,所以今年农民手中的玉米存量也较大。

昨天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今年卖玉米的价格只有8毛多钱一斤,这样也就以为这,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价格可能会达到9毛多钱一斤,但是玉米低位运行已经持续一阵子了,现在距离元旦、春节越来越近,价格突破1元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咱们再说回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在12月开始后山东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积极性有所回升,而且12月也进入了一年中的玉米销售高峰期,这看起来是好事。

但是考虑到玉米主产区的情况,东北地区大雪天气影响,使得农民出售手中玉米的积极性较高,所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不会太高,一直在低位运行;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是好一点,但是华北玉米价高,所以外来低价玉米进入较多,这样华北玉米价格也就出现了震荡,进而趋稳或者下跌。

可以说,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大玉米主产区出售玉米的积极性较高,可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积极性,还取决于生猪产能的恢复。现阶段我国生猪产能确实有所恢复,但春节前对玉米深加工等饲料的需求量还不可能达到顶峰。而生猪产能恢复对玉米大量需求的时间,也大概率会在春节之后出现。

按照这个形式看,不管是元旦前,还是春节前主产区玉米价格突破1元关口的难度都比较大。但是随着生猪产能的进一步恢复,我是看后年后的玉米需求收购的。


李阿冰


要说玉米的主产区我说在北方大家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吧,首先我家就是北方地区的,在我们当地每年农田里都会大面积的种植玉米,而且玉米的品种相对来说也比较统一,就说我们一大家子总共有17亩的土地,当然这十七亩中也有我两个叔叔的,只是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回家,所以地也都让我的父亲种植了,今年的玉米产量还是非常好的,当然对于产量好的种植户主要是管理到位比如像施肥,浇灌等一样也少不了。


那么问题中问到“年前主产区的玉米价格能否涨到一元”首先我个人认为是涨不到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现在的玉米价格也只是每斤0.91元,要知道现在的0.91元每斤的价格也是从玉米收获以后到现在才涨到的价格,因此可以看出隆安玉米的涨价幅度非常小,基本上每一次涨价都在几分钱。

所以说综合今年玉米涨价的现象进行分析,年前想突破一元的大关确实有些难度,毕竟现在年越来越近了,还有就是现在我们当地玉米价格0.91元每斤已经持续了将近两个星期了,至今还没有出现下跌当然也没有出现上涨,所以涨到一元的价格在年前希望不大,因此我个人认为年前的价格应该还是会涨,但是其涨幅还是刚才咱们讲到的几分钱。

所以在这里告诉想卖玉米和准备卖玉米的朋友,如果说现在要卖玉米也是一个不错的阶段,毕竟咱们农民朋友种植出来的农作物都想卖一个好价钱。


纪录乡土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进入了阶段性 “弱势” 行情中,短期内攀升至1元的关口价位有一定的难度。距离元旦还有20天的时间,而眼下的行情却是不稳不火的态势,所以让接下来的20天时间里玉米价格反弹至1元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前全国的玉米均价约1940元/吨,较9、10月的玉米价格回落了约50-70元/吨,可以说年中的7--10月玉米价格突破了1元关口。从新玉米的收获季节开始至今陆续下探了五、六分钱。原来好好的玉米价格行情怎么在深秋季节突然下探呢?这是由于新玉米的陆续上市,供应至市场的现货玉米量大大增加,缓解了玉米需求端供应紧张的局面,使得价位调整回落。



年前不能涨至1元关口的另一原因是:

玉米的短期内消费能力疲软。玉米的消费是拉动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进入19年以来玉米的消费可以说比较疲软,特别是各玉米的深加工企业加工能力有所降低(开工率大幅度降低)。以养殖业为主的饲料需求在今年需求疲软,比如养猪的规模和实际的产能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4成以上,对应的养猪所需的饲料需求将同步减少3-4成。而玉米是各深加工企业所需的主要原材物料,开工率低企业收购的玉米也相应的减少,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玉米需求会减少。



进口玉米的价低于本地的粮。进口玉米的规模以及量对于稳定本地的粮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南方沿海某些港口了解到,国外的玉米到港价才1800--1900元,而实际当地的玉米价位每吨约2000元,可以看出同等的玉米质量进口国外的玉米价低于本地。现如今进口国外的玉米份额逐年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了本地供应紧张局面。

另外,在东北玉米主产地了解到,售粮正当时,特别是基层玉米生产者积极售粮的进度在3成左右,刚收获新玉米不足2个月这个售粮进度可以说是比较靠前的。基层上量的玉米多,对价位自然有抑制作用。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第一,从时间上看,目前距离春节只有45天时间,一般来讲春节前玉米销售均在65%左右,假使目前玉米总销售在25%左右,那么还有40%的玉米需要在45天内销售,这么大的卖粮强度,玉米价格很难上涨,保持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第二,从当前玉米价格情况看,全国玉米均价1936元/吨,距离2000元还有64元的距离,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北方玉米产区的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要好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要好于东北地区,而目前山东地区玉米企业收购主流价格在0.937-1.010元/斤之间,华北地区0.905-0.980元/斤,东北产区0.810-0.925元/斤之间。整个北方市场今天仍有5个企业下调收购价格,上涨的企业4个,涨跌相当。从我们黑龙江绥棱价格来看,目前潮粮价格在0.62、0.63元左右,折合标准水也就在0.81、0.82元左右。下面是具体情况:

第三,从玉米消费角度来分析,一方面受玉米终端产品酒精、淀粉、DDGS、玉米油等价格持续回落影响,很多企业利润出现下滑,为了降低成本,只能调低玉米收购价格。另一方面,由于从年初到现在生猪产能不断下滑,只在近一个月生猪存栏量才有所回暖,但存栏量仍比2018年同期下降4成以上,这对于玉米消费来讲,仍是个不小的缺口。

虽然说我们年前玉米价格突破1块钱一斤难度太大,但是过了年,开春3、4月份的时候,玉米价格上涨的可能是非常大的,因为到那时无论是玉米存量上,还是市场环境上,抑或是国家队收储方面,都会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上涨的条件,预计春节后第二季度,产区玉米价格突破1元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讲,如果能留到明年开春,应该能卖个比较好的价钱。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三农广讯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不知道问题中说的年前,是指的元旦前还是农历新年之前,但是不管哪个日期,剩下的时间都不多了。

而对于玉米突破1元大关,我觉得不太现实,玉米价格应该是不会涨到一斤一元的,可能会在局部地区某一两天价格能达到一元一斤,但是无法长时间持续,范围也不会很广。



玉米是我国的三大口粮之一,种植面积广大,再加上这些年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玉米,总的来说玉米价格很稳定,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波动。

我认为对于年前想卖粮的农户来说,剩下的时间等待高价卖掉玉米不太现实,越到年底价格越会下跌,而养殖户年底集中出售的话就会造成价格进一步的下探。

我认为玉米价格不会涨到一元的原因。

1.临近年底,玉米深加工企业调低生产量,减少库存。

上个月的时候,由于东北玉米还没有大量上市,加上农户对新玉米的惜售心理,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调高了收购价,价格一度达到1元/斤左右。


结果送玉米的货车一夜间就排满了门口,而现在东北玉米已经开始大量上市,市场基本处于不缺玉米的状态。

玉米深加工企业到了年底开始做计划,机器检修,降低了生产量,在过年期间也不会收购大量玉米做库存。

玉米下游市场的去货量变慢,造成价格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想突破1元大关有些困难。

2. 养殖业的玉米用量开始增加,但年前不会有大的突破。

去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减少了很多,虽然有蛋禽,肉禽养殖数量增多导致玉米用量的增加,但是总体而言,还是不能弥补生猪存栏减少造成的在养殖方面玉米用量的下降。



近期根据多项数据表明,生猪存栏已经止跌回升,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也有所上升,但是真正这批增长的生猪使用玉米的数数量要想增加,估计要明年三四月份以后。

今年下半年存栏生猪数量,比往年正常水平少了近亿头左右,这一块玉米用量的缺口是很大的。年前这段时间内玉米用量是不会有大的突破口了,很难突破1元大关。


农村养殖新鲜事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下最近玉米的销售情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北方玉米销售整体比往年同期要推迟一些,尤其是东北和华北地区甚至有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玉米还没有销售,而今年春节的时间又比较早,留给农民朋友卖粮的时间不多了,而从客观上来讲今年玉米价格突破1元大关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1)卖粮时间偏短

上文提到过,留给农民朋友卖粮的时间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现在市场上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存粮还非常充裕,短时间内卖那么多玉米,贩子收购的难度下降,自然玉米价格想上涨还是比较困难的,预计年前玉米价格大概率会维持现在的价格而难以有大的突破。

2)目前的价格距离1元尚有距离

据有关媒体统计,目前全国玉米均价为1960元/吨,距离2000元/吨还有40元的差价,而且现在价格比较高的山东玉米价格也仅是维持在0.93-1.01元/斤之间,而价格偏低的东北和华北都是在0.8-0.9元/斤之间徘徊。

距离1元/斤如此大的差距,再加上市场各种情况又不支持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所以玉米价格突破1元大关的难度比较大。

但有一点需要同农民朋友分享的是,虽然现在的玉米价格不理想,但是笔者认为春节后3、4月份玉米价格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首先是我国的生猪养殖量正在恢复,养殖端对玉米的需求量逐渐走高,有利于玉米价格的上涨;其次随着年前部分农民卖粮,基层玉米存储量将会下降,这对于后期玉米价格上涨会形成有利的支撑;最后就是目前玉米整体的存储量相对往年也是偏低的,对于后期玉米价格上涨也非常有利。


果然悠


我地区是玉米主产区,年前,也就是元旦。玉米价格别说是突破1亢,就是8角也过不去。现在离元旦还有20天,可玉米价格仅0·75元上下。这几天玉米价格在下跌,没有长价的趋势,因现在卖玉米得排3天,农民这几天集中时间卖玉米,怎么能涨价呢?


牛倌17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一方面,截至目前,东北及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总体震荡趋弱,尽管受物流、大雾天气等影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挂牌价略有震荡,但无法改变新玉米上量带来的到货总体增长的压力。其中,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价多在0.94-1.015元/斤,主要是滨州西王等个别深加工企业报价略高,但实际的成交价都低于1元;东北地区以港口主流收购价为例,目前保持在1790-1810元/吨。

另一方面,北方基层粮源的售粮进度最近在加快,市场供应压力总体也在加大,虽然有中储粮轮换粮挂牌收购等的支撑,但只能是延缓玉米价格的下跌幅度和步伐,并不能改变春节前后因为季节性供应压力带来的价格总体偏弱运行格局。

再者,目前主产区的新玉米价格水平同比是偏低的,对于农民来说虽然吸取上年教训,惜售并不强烈,但偏低的玉米价格还是影响其出售心态。与此同时,深加工企业的库存维持偏低策略,再加上贸易商的收购心态谨慎、渠道库存水平相对比较低,供需双方的博弈呈现加剧态势,这将抑制玉米价格的进一步探底的幅度。

综上,短期来看,粮小咖认为产区玉米价格将持续阶段性的偏弱态势运行,而且随着售粮进度的持续加快,供应压力的逐渐明显,玉米价格还有进一步小幅探底回落的空间。当然,考虑到渠道库存偏低、下游需求稳步回升,后期价格行情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 的购销情况。


粮小咖


东三省加上内蒙古地区是我国玉米种植的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占据了全国总量的30%以上,其中仅黑龙江一个省的产量就达到了全国总量的10%以上。虽然当地的总产量基数大,且相关的需求企业较多,但当地的消费量跟产量是不匹配的,可以说是供大于求,每年有不少粮源南下解决销路问题,这也使得主产区玉米价格相对偏低。12月10日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为0.76—0.82元/斤,吉林地区的玉米价格为0.8—0.86元/斤,辽宁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价格分别为0.82—0.87元/斤和0.84—0.87元/斤,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为0.82—0.88元/斤。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斤?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东北主产区玉米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短期难改变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粮仓,不仅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高,而且水稻的产量也是排在全国前列,当地的规模化种植优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人口外流较为明显,当地粮食产量与消费量不成正比,这也正是主产区玉米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缺乏消费量的支撑,价格上涨乏力也是正常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原来提出了“南猪北养”,想借助粮仓的优势,来提高综合收益,但从实际情况看,这样的方式影响有限,依然没有改变当地玉米产量“供大于求”的现状,这也导致主产区玉米价格较长时间低于1元/斤。

二、潮粮供应量明显增多,需求企业有下调收购价的趋势

主产区玉米采收工作早已结束,但这并不代表着种粮收益就有保障了,只有把粮源变现了,才能算真正地完成任务。眼下正是主产区农民卖粮的时候,而近期雨雪天气增多,很多潮粮不得不提前出手,一旦霉变将变得不值钱了,随着基层粮源供应量增多,特别是市场上的潮粮增多,粮贩在收粮时有压价的现象,作为中间环节,靠的就是赚差价,农民主动卖粮时,就失去了议价的能力,粮贩压价也只能被动接受。从近期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来看,部分地区也开始下调收购价,下调幅度一般在10—20元/吨,这种操作不利于主产区玉米价格上涨。



三、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暂时不支持主产区玉米价格站上1元/斤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的主要销路是分为两大块,一个是玉米深加工,比如常见的玉米淀粉、玉米油等,占比在30%左右;另一个就是玉米饲料需求,所占比重在60%以上。而目前玉米饲料需求还在陆续恢复中,值得期待的就是玉米深加工领域,东北、华北地区聚集了不少玉米深加工企业,企业给出的收购价高低,直接决定着当地玉米价格的波动情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东北主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给出的收购价很难达到1元/斤,这跟企业自身利润空间有关,大部分深加工企业还是初级加工,如果原粮价格在1元/斤以上,那么企业将面临着亏损,为了能让企业正常运转,其收购价就不会提价很多,基本上是在1元/斤以下。

四、“北粮南运”较长时间仍会客观存在,粮源格局决定着主产区玉米价格上涨乏力

在全国范围内,玉米产量基本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格局,东北地区作为第一梯队,华北黄淮地区作为第二梯队,而南方销区作为第三梯队。而相应的玉米价格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梯价,东北主产区玉米价格相对偏低,当前的收购价在0.9元/斤以内,华北地区平均收购价在0.95元/斤以上,少数地区突破1元/斤,而南方销区玉米平均价格在1元/斤以上,少数地区接近1.1元/斤。南方销区玉米价格偏高,主要还是当地的产销不匹配,饲企采购量较大,而本地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每年需要从北方调入玉米,也就出现了“北粮南运”,这种格局3—5年内很难改变,主产区的玉米价格也会维持相对偏低的水平。



总之,玉米主产区产量和播种面积优势明显,但玉米价格却处于相对的低洼地带,这是当前农业种植的“惯例”,主产区的价格往往是偏低的,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也有其合理性,毕竟局部地区“供大于求”时,其价格就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在基层农户售粮变现之际,还是不要期望太高,随行入市较为妥当,玉米市场已经没有了托市收购,主产区1元/斤将是重要阻力位,如果没有特别利好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突破该价位。实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后期玉米价格,但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斤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年前主产区玉米价格能否突破1元关口?为什么?
钟情三农以为,不管是在春节还是元旦节前,不管是东北玉米主产区还是华北玉米主产区,市场主流价格都不会突破1元大关!0.95元每斤或将成为春节前农民卖粮的一个关口,很难有所突破在我看来,华北地区农民卖粮价格保持在1850—1900元每吨,东北地区农民卖粮价格保持在1600——1700元每吨或许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范畴!

供应压力巨大,年前玉米价格难涨!
至于说农民的卖粮价格更是如此。目前市场反馈而来的诸多线索证实,众所周知,每年的年底以前是不少农民卖粮的高峰期,可是截止目前,东北产区传统集中售粮进度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只有不到2成!绝大多数的玉米挤压在基层,被农民牢牢撰在手中!可是,市场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怜悯。元旦节前的这2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会是东北玉米大量入市的关键时期,市场供需关系将会变得非常紧张,一定会出现市场供应大于市场需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执行市场化收购的企业和粮贩子,还是启动了2019年度玉米国储或省储的官方库点,出于利益考虑,只可能会确保玉米购销利润,不会逆势而为,高价收粮。因此,我个人非常不看好年前国内两大产区的新产玉米价格突破2000元每吨大关!

高昂的地租成本,挤压东北玉米种植效益!
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我们深究其背后的真实因素,很大程度上人们忽视了一点,为什么农民觉得东北玉米价格太低?真的是因为东北玉米卖不上价格么?我个人以为,很多人的回答并没有找到根源所在!
在我个人看来,所有的东北玉米种植户觉得这些年玉米价格太低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元凶没有被重视起来,那就是高昂的地租成本!
简单一点来说,如果在东北玉米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即便是玉米价格相对来说不高,如果能够降低以地租为大头的种植成本,那么农民的种植收益依旧是非常可观,玉米种植也不至于像今年这样令无数的农民黯然心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