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义乌梦”败局 河北唐县占地百亩近千套楼房空置十年

近期,因违规占地百亩建设的”新民居”空置十年,河北唐县“野牛村”进入公众视野。

野牛村新民居建设者也就是该村村支书甄某,曾豪言将野牛村打造成为“北方义乌”的设想,但梦终碎。

甄某称,野牛村项目为其担任法人代表的企业投资,此前因无相关政策等原因一直空置。地方政府也回应称,系当时无相关回迁政策,2016年已有40户自愿搬迁上楼,搬迁工作仍在推进。

今天的野牛村,被“野树林”、“近千套空置楼房”、泥泞的土路、荒芜的耕地等景象围绕,引发极大民怨。

唐县县委宣传部回应称,针对“河北一村支书建百亩洋楼空置十年”一事,当地已成立调查组开展工作。

以租代征违规占地百亩建设“新民居”

野牛村村民称,2006年,村支部开始从村民手中租用闲散土地,称用作集体经营。该处“新民居”是村支书甄某于2009年建成。

村民提供的协议显示,2006年时,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农民承租地反租合同》,将全村近2000亩耕地统一由村委会经营,租期为16年,即2022年到期。

根据前述"返租"协议,村委会将在每年国庆当天,参照每亩800斤小麦的价格,向村民支付租金。"没有一次是准时的,都是拖后很久才给,而且经营这么多年,村委会居然还借高利贷。"村民称。

村民认为,野牛村原本拥有2000亩耕地,可以成为全村2000人的重要资源,但现在,全村举目望去,几乎都是野树林,谁来恢复这些耕地,似乎没有答案。

 据仁厚镇政府介绍,上述野牛村改造工程于2007年10月8日动工,相继建成六层住宅楼12栋、八层住宅楼5栋,共计17栋新住宅楼,816套安置用房,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安置房室内进行了精装修,室外道路、管线、绿化及仓储用房也已建成,安置房基本达到即时入住的条件。“陆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按照区域规划整村搬迁后,可集约节约旧村址土地500余亩。”

对于“新民居”“占用耕地”的说法,仁厚镇人民政府称,建房用地并非基本农田,曾获省、县级部门批复。

村民称,甄某自2006年即开始担任野牛村村支书,上述"返租"即由其主导。据《中华儿女》报道,甄某曾是北京顺义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野牛村历史上不能忘记的人"、"一位没有一分钱个人存款的富翁"。

担任村支书后,甄某曾豪言要参照"南有义乌、北有野牛"的商业格局,改造野牛村。但村委租地后,随即向外商承包,多用于培育树苗。"后来不少承包人跑路了,留下的树苗长成了野树林,根本没法恢复为耕地了。"村民称。

百亩楼房空置十年

野牛村,10年前即已建成的大片“新民居”项目,816套房屋至今仅有三、四十户入驻。

村民称,在该项目旁边以前有个写着'基本农田'的界碑,但是甄某开始建楼后,这个界碑就不见了。该“新民居”项目占地共107亩,而楼房的建设者,正是村支书甄某。

对于“新民居”空置的原因,村民称,一方面,这些楼建在耕地上,无法获得房产证,另一方面,拆置条件过于"昂贵":村民旧居往往达300多平米,且均高墙大院十分气派,但置换楼房后,不但面积缩水,还要以不菲的价格补差价。

而甄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新民居”相关政策停止实行,不敢贸然让村民搬入住房。没有政策弄不了,贸然搬就违法出乱子,所以一直停滞至今。

甄某还称,从该“新民居”初建至完工至少经历了7、8位县委书记,每位县委书记上任都得找要政策,不是不想让老百姓搬,没有政策弄不了,冒然搬容易出乱子。

野牛村所属乡镇仁厚镇政府回应媒体称,建设完成的816套安置回迁房,因当时形势变化,没有相关回迁政策,政府不允许村委会或企业自行实施搬迁,搁置了约十年,其间无一套销售和出租。

当地成立工作组

12月1日,唐县县委宣传部回应称,唐县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相关县级领导和国土、住建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对下一步工作措施进行安排部署。并成立由有关县级领导、部门及乡镇组成的问题调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针对入住率低等问题,责成分管县领导着手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妥善解决村民入住问题。同时,将依法依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后续工作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距离唐县回应成立工作组至今已半月,但未有任何关于该空置十年“新民居”项目采取何种措施的新消息。(张阳)

综合中国商报、新京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