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一名記者眼中的監獄

一名記者眼中的監獄

兒時看影視劇,討論最多的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比如黑貓警長是好人,一隻耳是壞人。好人與壞人,誓不兩立。

後來,發現,有一個地方,好人,竟是壞人最親近的人。

這個地方叫做監獄。

最親近的人,是監獄警察與服刑人員。

誠然,他們之間的關係很複雜。前者代表國家權力機關,對觸犯法律危害社會的後者予以懲罰和改造,他們是刑罰執行者。而後者,一方面接受自身行為帶來的後果,被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另一方面,他們也要在監獄裡完成全面的改造,有如靈魂洗禮。

未曾踏入監獄之前,我曾對這裡的一切很好奇:犯人的作息時間如何?他們會捱打嗎?他們洗澡時是很多人站在一起,然後拿根大水管子衝嗎?他們吃得飽嗎……

所有的想象,都離現實太遠。現實中的太多方面,遠在我想象之外——因工作關係走訪過江蘇省多所監獄之後,當有人問及監獄種種時,我常常沉默,無以言述。

真要來說,帶給我觸動最大的,還是監獄警官與服刑人員之間的關係。

聽起來似乎警官很威風。可是威風之外,作為一天24小時甚至是長年生活在服刑人員身邊的人,警官也是他們除獄友以外可以每天接觸到的唯一群體。懷著讓他們安心服刑、順利迴歸之願的監獄警察,對於朝夕相處的這一群體,既是國家法律的化身,也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信賴的人。服刑人員對整個社會的冷暖感受,都濃縮到他們所能接觸到的警官身上了。

是的,服刑人員能否安心接受改造,順利迴歸社會,除卻自身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獄警官。

於是,以下一些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一位男警官,大年三十陪監區服刑人員包餃子,並拍下視頻發送給他們的親人,又把提前叮囑這些親人們錄好的視頻作為特別的“春晚”發給服刑人員看。這一獨特的團聚方式,讓好多服刑人員感動落淚,而來自親人“好好改造,家裡一切放心,盼你回來”之類的叮囑,又讓他們有了無限動力。

一位民警發現,有一位服刑人員經常半夜三更喊肚子疼,一喊疼他就要帶他去看醫生,做各種檢查都沒發現問題。但每次他都仔細詢問,發自內心地關注對方。結果過了幾天,這位服刑人員自己坦白了:他對於坐牢一事心不甘情不願,就故意裝肚子疼折騰民警。可是看到警官這樣不厭其煩地關心,他實在不好意思再“害人”了。

從那以後,他換了一個人。不僅自己安心改造,還幫助一同服刑的犯人打開心結。

還有一位監獄民警,幫助一位服刑女子在35歲那年,終於開口喊了自己親生母親一聲媽,而後泣不成聲。與母親的聯結也讓該女子轉變心態,放下怨恨,懂得感恩,學著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還有許多的民警,為支持處於困境中的服刑人員子女的生活,捐錢捐物,默默無聞地付出,鮮有人知……

在懲罰之外,這些高牆內的警察之花,滋養著服刑人員的心靈,也在喚醒囚子的良知。也許,你暫時還無法支持他們,但此刻,你至少可以瞭解他們。然後,為著那些曾是你我親友,卻犯錯而被送到他們身邊的人們,去感謝這些守望者,教育者。

如是,您至少看見了他們。

我猜,這份看見對他們至關重要——藉由看見,最遠的你也就離他們最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