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浑河原为辽河最大支流上游航拍图

远在新疆支教的文君姐问我:“前段时间辽河更名,营口朋友圈吵闹得沸沸扬扬……依你对辽宁地理、民俗、风土人情的了解,辽河怎么就改成浑河等,为什么呢?”

文君姐是大伯父的小女儿,在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当教师。两年前,姐姐姐夫双双到新疆援疆支教。2019 年 3 月,营口市中等专业学校委员会授予她为“2018 年度先进工作者”; 2019 年 6 月,新疆乌苏五中授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称号; 2019 年 8 月,营口市妇联授予“营口十大最美家庭”; 2018——2019 学年,她率领的班级中考质量大幅度提升,被评为“最佳奉献奖”; 2019 年 9 月,被乌苏市教育部门授予“援疆事业突出贡献奖"……2018年自驾环行新疆,我还专门看望过姐姐姐夫。她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正与《航空画报》走读东北项目组穿越中国冰雪丝路两江两河流域,这其中就包括辽河曾经的两大支流浑河和太子河。刚完成旅行回到家里,为姐姐和她热爱的家乡,我也要写这篇文章。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浑河支流满族的母亲河苏子河(黄辉/摄)

我曾主笔写过有关浑河的水利文献专著,对文君姐和营口市民热议的辽河改道改名问题,虽然算不上专家,但可以站在更客观的角度解释。

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宁省第一大河辽河最大的支流。清朝末年,由于人类活动增加,上游西辽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辽河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淤浅、频繁决口,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治理等,目前的辽河主流已经改道盘锦入海,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营口市大多数市民大概不了解这个情况,以为辽河依然流经营口,所以当国家和省市地图测绘部门,公布浑河流经营口市入海这个准确测绘结果时,一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可以理解。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隐藏在浑河水雾中的白鹭(张国勇/摄)

1958年,为根治辽河下游洪涝灾害,堵截了从六间房流向三岔河,纳浑河与太子河入海的辽河东支流,现实的辽河不再与浑河相通,浑河成为独立于辽河之外的独立水系。浑河与太子河流量相当,按照河源唯长标准,浑河为干流,太子河是浑河最大支流。 由于历史情怀及管理等原因,浑河纳太子河后从三岔河到营口河段,约定俗成仍然被称为“大辽河”, 这也是历史事实。

浑河流经辽宁省中部城市群,人口稠密,传统重工业发达,浑河及支流太子河承担中部城市群几乎全部供水任务,包括大连等城市也使用的是浑河上大伙房水库的水源,它对整个辽宁省的发展贡献巨大,全省任何一支河流无法与之相比。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浑河畔永陵满族小学学生传承满族剪纸文化(张国勇/摄)

拜读营口的陈征先生诗歌《辽河在述说》,我能感受到陈先生和广大营口市民的悲愤心情:

辽河在鸣咽,辽河在哭泣

是谁重写了入海口的标注

是谁分割了血脉相连的古燕大地

是谁改画了流淌着路脉的版图

是谁酿造辽河与营口骨肉一朝分离

辽河在呜咽,辽河在哭泣

百年老街也许再没有了辽河的名字

歌舞剧院也许再没有了辽河一席广场

路街也许再没有辽河称谓

报刊杂志也许再没有了辽河印迹

辽河在呜咽,辽河在哭泣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这次浑河口与辽河口成为焦点之争

历史上浑河也曾经是辽河第一大支流,但辽东的相关山川河流,历史上的称谓并没有轻易更改,比如浑河支流苏子河并没有叫浑河,鸭绿江支流浑江也并没有叫鸭绿江……营口是辽河冲积平原上形成的城市,辽河尽管改道入海,但并没有改变属于辽河流域平原这以千百年形成事实。除了特殊地理标志,现在有关历史文化形成的文化特征,比如老街、比如剧院、比如广场、比如报刊杂志等等。根本不需要改,也没有必要改,辽河改道了,但文明不能拐弯和改道,强化对辽河古道的的思念和铭记,不仅属于辽河,也属于浑河,更属于营口这个伟大的城市。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浑河上的萨尔浒大战古战场(张国勇/摄)

作为浑河上游的普通市民,我要向下游的营口市民介绍一下浑河的历史过往和经历。

浑河几乎串联起辽宁省大部分县市,自东向西,依次流经清原、新宾、抚顺、沈阳、辽中、灯塔、辽阳、台安、海城、大洼、大石桥、营口等地,最后于营口市西注入渤海。

浑河古称潦水、辽水、小辽水、贵端水、浑河。其实也叫小辽河,了解这些历史营口更不应该“一刀切”的改名字,尤其是在过去文化传承上,但从地理测绘表述入海口上,浑河口是科学的定义。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肇兴之地新宾永陵(黄辉/摄)

汉代及三国时期,浑河称辽水或小辽水。《汉书,地理志》载:“高句丽,辽山,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古地名)西六十里入大辽水。”

魏晋,浑河仍被称为小辽水,《水经》云:“又玄菟,高句骊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

隋唐,浑河叫贵端水。《旧唐书·程务挺》记:“又率兵破高句骊于贵水,焚其都城,杀其甚众”。

《资治通鉴》记载:“永徽六年五月壬午,名振等渡边水,高骊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水逆战”。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浑河平原上的白雪(黄辉/摄)

浑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辽代,《辽史·地理志》载:“浑河在东梁与范河之间”。《大元统志》残本记载:“水势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浑河”。明代仍沿袭称之为浑河,《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七记载:“浑河在司西北,一名小辽水,源此塞外,西南流”。

明清,北方河流多用满语称呼。浑河满语为瑚努呼河,上游河段名纳鲁河。《盛京通志》卷二十五记载:“纳鲁河,城东北八十五里,源出纳鲁窝集,流入安巴尼雅勒玛山,即为浑河”。

寄语营口:辽河口改道更名文明不应该拐弯儿

走读东北穿越中国冰雪之路《航空画报》封面上的浑河景色

人不知古今,牛马而襟裾,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知陆沉。

今天的历史是由昨天演变而来的,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更不可能展望明天。了解辽河与浑河的历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和现状,给人们以智慧和启迪。

君住河之尾,我住河之头。作为抚顺市民,我们与营口一衣带水,谨以这篇小文向营口人民致敬,希望营口与抚顺一样,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