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女婿找岳父借钱,岳父拿出几张拓片给他,没想到竟换回几百两银子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陕西西安偏僻小巷的一个小铁匠铺里,锻炉火焰熊熊,铁锤敲打之声盈耳。

这时候从外面走进两个人来,看模样是一对兄弟。这两人进来后,目光就在那一堆堆的破铜烂铁上转来转去。猛然间眼前一亮,一件绿锈斑驳的铜器映入眼帘。两人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细细地打量起来。这是一件古铜鼎,除了外面有漂亮的花纹外,器里还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文字。

女婿找岳父借钱,岳父拿出几张拓片给他,没想到竟换回几百两银子

毛公鼎

两人找到老板,指着铜鼎问:“那件东西化了干啥?”

“做门扣。”

“做出来的门扣值多少钱?”

“三十两银子。”老板狡诈地笑道。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色,掏出三十两银子递给老 板:“这是三十两银子,请过目。”

“天价!”老板喜出望外,挥挥手说:“ 你们扛走吧。”

这两人还真是一对兄弟,老大叫苏兆年,老二叫苏亿年,在西安城里开了一家古董店。他们无意中“捡”回来的这件铜鼎,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国宝。

女婿找岳父借钱,岳父拿出几张拓片给他,没想到竟换回几百两银子

这件铜鼎,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现存铭文最长的“毛公鼎”。它上面共有铭文32行,499字,记录的是周宣王对大臣毛公的册命,对于研究周代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一起,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

苏氏兄弟得到毛公鼎以后,立即拓制了一些拓片,向金石收藏家们广为推荐。其中包括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古董收藏家陈介琪。陈介琪几经周折,10年后以重金购下,终于得偿宿愿。

陈介琪得到毛公鼎后便密藏起来。每当有人问及,他总是三缄其口。即使是毛公鼎的拓片,能见到的人也不多。唯其如此,当时在古玩市场上,一张毛公鼎的拓片也价值不菲。

女婿找岳父借钱,岳父拿出几张拓片给他,没想到竟换回几百两银子

据说有次陈介琪的女婿进京赶考, 来找岳父大人借钱。陈介琪问他需要多少钱,回答说要四百两银子。陈介琪二话没说,进书房拿出几张纸交给他说,你拿上这个,到京城后自然就有钱了。女婿接过纸来一看是几张毛公鼎的拓片,心里很不高兴。进京后不久,带的钱花光了,只好拿出那几张拓片变卖。谁知拓片才亮相,便有许多人前来争购,很快几张拓纸就换回几百两银子。此时才知岳父并未骗他。

光绪十年(1882年),陈介琪驾鹤西归,遗命毛公鼎由二子陈厚滋保管。陈厚滋恪遵父训,同样将毛公鼎贮之密室。陈厚滋死后,毛公鼎传给了儿子陈孝苼。然而孝苼将祖训置之脑后,将毛公鼎当成发家致富的门路。

此后毛公鼎几经转手,落到戴笠手中。1946年戴笠坠机而死,其部下清查戴笠生前侵占的国家资财时,发现清单的第一项东西便是毛公鼎。可找来找去却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军统办事处三楼的办公室里,发现一个用来烧废纸的香炉,它正是国宝级文物毛公鼎。

■文/改编自《考古的故事》 (董文俊 熊志勇 吴宁宁 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女婿找岳父借钱,岳父拿出几张拓片给他,没想到竟换回几百两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