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金沙,一个听着就很富庶的名字

其实,金沙并不产金。它的得名,源自于其流多沙,而沙色如金而已。至于它的富庶,真正源自于它濒江临水的地理。

在那个车马很慢、舟楫通衢的年代,进城的路不多,进城的渡更少。于是,一个渡口,往往意味着集中和繁华。最鼎盛的时候,这里有着不亚于县城街市的繁华,并被冠之为“金沙街”。印证这一称号的是,前几年,金沙渡附近还能找到当年城墙门洞的遗存……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作为承载着贵溪北乡和县城之间交通往来的金沙渡,如一条动脉般,输送着人气,启搏着活力。而这条动脉,连接着的是无数如毛细血管般的远山小径、乡间羊肠、街陌巷道……以一座渡的视觉延伸,我们依稀能看到苍茫的夕色、凉凉的暮烟,或者新鲜的集市,星点的街灯……所以,金沙渡,是一个耐看、耐忆的地方。
后来,信江河上,桥越来越多。终于,渡就那么老了,但金沙渡依旧老得自得趣乐。它悠闲地等在那个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的老地方,乐呵地招呼着偶尔几个渡客。一人也送,两人也接,守着朴实的人情,守着散漫的时间……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龙眼峰

龙眼峰,位于滨江镇山背李家村附近。

名为峰,却无山峰之高兀,不过是一处红石岩。

有泓水,却无湖潭之宽深,不过是一洼清波水。

但山水之得名得灵,本不在高深,而在乎是否有仙有龙。虽是乡野僻地,龙眼峰却也自有一番神奇。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猎奇而来的我们,先是依循着地名而探。有人观摩着地形,考量着哪块山岩有肖似龙眼之造型所在;也有人琢磨着故事,猜测着那潭碧水是否有养龙祈雨之乡野轶事。到最后,却是为我们做向导的小姑娘解了惑,她带着我们找到一处所在,只见一块平坦的岩面上,清晰地印着一个足印,有点不像天然,却偏偏是自然形成,让人称绝。而这个足印,相传是张天师路经此处所留。
有此一处绝景,龙眼峰足堪称道,而依着这个典故,我们尽可敷衍无数添色添彩的传说或故事。这个“天师足印”,如画龙所点的龙眼,瞬间就让一处乡野的风景,造化成让人叫绝的所在。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童塘村

我们采风组经婆桥,至童塘。婆牵着童,桥横于塘,无意间一品,瞬觉这两个地名,听着有趣,还透着那么一丝亲切。而童塘村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亲切的。首先是它的干净,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贵溪的乡村间已经很少见杂乱的居所了,而童塘村更是模范之一。

村里的房子,虽错落却崭新整齐,家家户户都透着利落清爽。然后是她的别致,靠水筑有栏杆,依坡修着廊亭,就连那空着的墙面,也画着宣传新农村和党的政策的彩绘画。使得闯入的我们,感觉走进的,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公园。而遇见的村民,也如我们平时在公园邂逅的人一样,踱着那么悠闲的步,挂着那般和气的笑,看着就是那种对生活的百般心顺,千种满意。

贵溪这个的地方“有点料”

事实上,童塘村确实让我们这些呆在城里的人深深羡慕了。这里,农村朴实的人情还在,而农村杂乱的环境却早已改变。想想,村里的女人,在傍晚走那么几步路,串那么几家户,就能相约出一群姐妹,依着水塘边的广场尽兴地跳着广场舞,不用呼吸城市喧嚣,不用担心噪音扰民,乡村的天地很大,一个村都是亲熟的人的心胸更大;村里的老人,也可以晚上围坐在廊亭里,端壶茶,倒碗酒的,聚一块谈天说事,来兴致了就说它大半个晚上,聊困了转个身就是那摸着黑都能认到的家;而村里的孩子们,住的是水泥的楼房,吹得却是田野的凉风,点亮的是现代的电灯,照亮的却是有蛙鸣,有虫声的夜色……
童塘村,睡着一个很多城里人都在做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