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千字文》是學童啟蒙的經典讀物


《千字文》是古代學童啟蒙的經典讀物之一,與《三字經》、《百家姓》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合稱“三百千”。《千字文》其作者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據說,當年周興嗣受梁武帝蕭衍之託,要從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選取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並編撰成朗朗上口、易記易誦的長韻文。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周興嗣耗盡心神,一夜成書。次日,當他上朝將這篇《千字文》獻給梁武帝的時候,原本四十餘歲,滿頭青絲的周興嗣,已經鬢髮皆白。《梁史》記載:“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這篇凝結著周興嗣全部心血的《千字文》,內容涵蓋了天文、地理、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知識。在其開篇就以極其宏大的視角寫道:“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這句話分別出自《易經》《淮南子》。《易經》有云:“天玄而地黃。”而《淮南子》則說“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來叫作宙。”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這句話,要是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話,那就很淺顯了:“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但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和“”這兩個代表顏色的字眼,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玄機呢?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是一個很古老的字,考古學家在甲骨文裡就發現了它的蹤跡。甲骨文中的“”字,看起來就像是一團掛在架子上的絲帛。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裡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他說:所謂“玄”,就是“黑而有赤者”,也就是說,在濃重的黑色裡透著一點紅色。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東漢時期許慎的《說文解字》

有一本記述春秋時期製造工藝的書,叫做《考工記》,裡面有一段關於染布工藝的記載,大意是說:用紅色的顏料給絲帛染色,染的次數越多,絲帛的顏色越重,染到第五次就是紫色,第七次就是純黑色。


但這本書唯獨沒有說染到第六次時,絲帛是什麼顏色。後來,同為東漢著名學者的鄭玄在這裡作了一個註解,他認為,染到第六次的顏色,實際上就是“”色,已經接近純黑色,但還依稀帶有一點紅紫色。


當然,除了那些喜歡嚼文嚼字的學者,老百姓們並不在意,黑裡面是不是透著點紅。在民間,人們一向用“

”字來指代黑色。比如《詩經》裡有一段“商頌”,其中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其中的“玄鳥”就是黑色的鳥,也就是燕子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據說,遠古時代有一個名叫簡狄( 備註:古代傳說中是商朝始祖契之母,帝嚳的次妃的女子,一天,她正在洗澡,忽然有一隻燕子從頭頂飛過,並留下一枚鳥蛋。簡狄拿起這枚蛋在手中把玩,一不小心,鳥蛋滑入腹中,簡狄便因此懷孕了。懷胎十月之後,簡狄生下一個兒子,並給他取名為契(偰xie)。這個名叫“”的孩子,就是殷商部落的先祖,他也被人們尊稱為“玄王”。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相傳簡狄偶出行浴,吞燕卵而生契


”這個字除了表示黑色之外,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幽遠深邃”。正因如此,老子才在《道德經》用“玄之又玄”,來形容他的“”有多麼難懂。王弼在《老子指略》中說:“玄,謂之深者也。” 玄學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期的人們非常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按照色彩心理學的理論,黑色處在色階當中最暗的一極,因此具有一種內斂的力量,可以讓人感覺濃厚、凝重。而且,在繪圖時,黑色也可以輕而易舉地,覆蓋其他任何顏色。每逢日落時分,深邃無邊的黑暗,更是帶有籠罩一切、吞噬一切的意味,讓人

心生敬畏


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黑色一直帶有嚴肅、莊重的意味


眾所周知,秦王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建立起這個帝國的秦始皇,自然也就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而他穿的龍袍,當然也是歷史上第一件龍袍。然而,這秦始皇身上穿的龍袍,可不是古裝劇裡常見的黃色,而是黑色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秦始皇身上穿的龍袍是黑色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在春秋戰國時期,源於《易經》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一門顯學。按照五行理論,崇尚紅色的周朝屬於火德。如果秦王要取代周天子自立,就要按照“水克火”的理論,以崇尚黑色水德自居。所以,秦國曆朝歷代的帝王都恪守水德,無論是作為戰國七雄之一,還是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都穿著一襲黑色的龍袍。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陰陽五行學說源於《易經》

為了進一步在全國樹立起黑色的權威地位,秦始皇特意頒佈了一條法令,宣佈衣服的顏色要從過去的“以朱為尊”改為“以黑為貴”,而且,他還專門把自己的陵墓安排在驪山之北,其用意也是為了凸顯黑色的尊貴地位。因為“”的意思就是黑色的馬,至於北方,其代表色也是黑色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說完“玄”,我們再來說說“黃”。

提起黃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不是這種顏色,而是某種少兒不宜的東西。但是,黃色不是隻有天子才配使用的顏色嗎?後來怎麼變成那種下流行為的代名詞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從“黃”字的歷史淵源講起


”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字,可以上溯到甲骨文時代。據郭沫若先生考證,甲骨文中“”字中部那個方形的筆畫,就代表一塊環狀的玉佩,上面的箭頭狀筆畫,則代表將玉佩固定在腰帶上的絲絛

,而下面垂下的兩筆,則代表裝飾玉佩的穗子。而著名考古學家王本興在《甲骨文字典》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指出:“黃,象人佩環之形,古代貴胄有佩玉之習。”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黃”字中部那個方形的筆畫,就代表一塊環狀的玉佩


後來,先民們將玉的顏色提煉出來,於是,“黃”這個字的含義就得到了進一步衍生,才變成今天用來形容顏色的詞。

前面我們講到,秦朝以水德自居,那麼,按照五行理論,漢朝既然取代了秦朝,就屬於是“土克水”,所以論及五行,漢代就應當是崇尚黃色土德


不過,建立漢朝的高祖劉邦過去是以“赤帝之子”來自居的,因此他建朝之後,為了表現出自己對赤帝的尊崇,就把龍袍設計成紅色。有人為了逢迎劉邦,宣稱漢朝應當是尊崇紅色的火德。還有人認為,秦朝二世而亡,算不上一個正統王朝,漢朝才是周朝真正的繼承者,所以漢朝應當是尊崇黑色的水德。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漢高祖劉邦以“赤帝之子”自居


漢文帝繼位之後,有一個叫公孫臣的人上書對文帝說:“陛下,為了安撫民心,應當及早確定我朝的五行之德。在我看來,大漢王朝必然屬於土德,陛下不信的話,很快就會有黃龍現身,以證明這一點。”


到了第二年,在成紀這個地方,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果然出現了黃龍,很多人都宣稱自己親眼目睹了這個異兆。漢文帝認為這是上天降下的旨意,於是馬上召集大臣,商量修改曆書和服色的事宜。《漢書》是這樣記載的:“黃龍見成紀……議改服色之事。”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漢書》記載:“黃龍見成紀……議改服色之事。”


漢武帝即位以後,正式頒佈法令,宣佈秦朝是水德,而打敗秦朝的漢朝則是土德,崇尚黃色。於是,漢武帝就成了歷史上第一個穿黃色龍袍的皇帝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那麼問題來了,不管“”是指玉佩也好,指土德也罷,都是高貴而正經的顏色,又是怎樣變成了現代人觀念中色情的代名詞呢?

有人認為,這與那位在民間赫赫有名的張天師有關。張天師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他的俗家姓名叫做張陵,因為他是道教的泰山北斗,人們也管他叫“張道陵”。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張道陵是道教的泰山北斗


據說,張天師曾經寫過一部《黃書》,其內容主要是對道教“房中術”的闡述。張天師曾說,書裡所講的內容,都是煉氣修仙的途徑,其中提到的各種男女雙修之法,都是上古時期的黃帝所創,故名《黃書》。然而,書中的文字涉及到“”的地方實在太多,原本修身練氣的道家著作,卻被後世視為宣淫之作。到了明清時期,還被列入禁書。此後,“黃”這個字就逐漸衍生出“色情”的含義。


對此,也有人提出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那就是:“黃”字含義的轉變,首先發生在

西方語言體系中,進而才影響到中文的語境。

1894年的英國,有一本名為《黃雜誌(Yellow Book)》的刊物面世了。這本雜誌的撰稿人大多是一些頹廢而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青年,因此,雜誌的主要內容也多為傷春悲秋之作。當然,也難免會帶有一些對男女愛情露骨的描寫,但遠遠還算不上情色。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英國的《黃雜誌》


然而,在這本雜誌創刊的第二年,發生了一件意外:英國著名的作家王爾德(備註:王爾德以其劇作、詩歌、童話聞名,他的童話作品可以與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相媲美。,因同性戀罪名被警察逮捕。據說,王爾德被捕的時候,手裡就拿著一本《黃雜誌》。

“天地玄黃”當中的玄和黃,在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奧斯卡·王爾德


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同性戀是不道德的,那麼,被同性戀者所持有的雜誌,當然也是不道德的!於是,《黃雜誌》也就隨著不幸的王爾德一起,成為聲名狼藉的代名詞。此後,在西方的語境當中,“黃色”就與色情、惡俗聯繫在一起,而這種思想觀念也隨著西方文學一起傳到國內,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對“黃色”這個詞根深蒂固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