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5年來,52億多方南水,超過1200萬京城百姓嚐到了它的甘甜,南水提高了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條件,為北京贏得了寶貴的水資源涵養期,有力支撐了北京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

5年間,北京科學制定用水計劃,以“節、喝、存、補”為原則,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南水源自丹江口水庫,一路長途北上,經過15天、1276公里的長途跋涉,越過淮河和黃河,抵達北京,一部分匯入密雲水庫。

很多人好奇:南水到京形成環路傳輸,為什麼還要從團城湖調節池一路向東北方向,修一條從城區平原奔向密雲山區的輸水長廊?

“這還得回到北京用南水的‘節、喝、存、補’原則,這條100餘公里的輸水長廊,終點是密雲水庫,部分南水將存放在此。”北京市水資源調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解釋。

為了用好每一滴江水,北京市科學制定用水計劃,在滿足水廠供水的前提下,啟動水庫存蓄工作,將部分南水存入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十三陵水庫等本地大中型水庫,增加水資源戰略儲備。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南水進京前,作為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密雲水庫是京城百姓最依賴的“大水缸”——北京人每喝3杯水,就有1杯來自這裡。這是北京城的兜底之水、生命之水。

南水進京後,密雲水庫停止向城區供水。2015年9月11日開始,南水從團城湖調節池出發,沿京密引水渠奔行103公里,經過9級泵站加壓,“爬高”100多米,向密雲水庫反向輸水。

4年多來,密雲水庫總共“喝”進4.5億方南水。除了補充南水,近年來受降雨和上游來水的影響,密雲水庫的蓄水量快速增加,從南水北調進京前的8.4億方不斷突破新紀錄,截至今年11月,水庫蓄水量已突破26億方。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如今的密雲水庫,原先裸露的河床浸入了水面,中央的20個小島已經淹沒了一半,有的只露出一抹黛色的山尖。

如果通過遙感衛星提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密雲水庫的衛星影像數據,會驚喜地發現,從50萬米高空向下看,密雲水庫像一條緩慢伸展肢體、逐漸甦醒的碧色盤龍。水量的持續增加,讓這條原本乾瘦的“盤龍”漸漸強壯、靈動起來。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南水讓京城“大水缸”日漸充盈。如何存好這缸水,是水務部門和屬地政府的一道“必答題”。

庫區155米高程以下10.4萬畝“押寶地”全部退耕禁種,一級區內17家規模養殖場全部關閉,1萬多畝人造林地組成生態屏障,環繞155米高程300公里圍網實現庫區封閉管理……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制度的保障也必不可少。密雲水庫和水庫上游北京市境內的96條、總長1519公里的河道,全部有“河長制”守護。

密雲區專門成立的保水總隊給“河長制”加了“雙保險”,由原來的“九龍治水”變成“一龍治水”。執法權也下沉到鎮、村,解決了一線鎮村保水隊伍沒有執法權的問題。

村民也加入了“保水大軍”。為保水庫一盆淨水,密雲區建立了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機制”,萬名保水員常年在水庫周邊巡查,形成了“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的保水防控體系。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密雲水庫橫跨北京和河北,京冀兩地還“聯手”探索建立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有效改善上游生態環境,為保護好密雲水庫飲用水源奠定基礎。

南水,讓密雲水庫重新煥發生機

密雲水庫反向調蓄工程除了給京城“大水缸”存水,還在向

潮白河水源地、懷柔區水源地及海淀山前地區回補地下水,有效促進了密懷順水源地地下水資源的涵養修復。

到2020年,北京的人均可供水量將進一步提高,將由現在的約150立方米提高到約160立方米;到2035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約220立方米。

未來的北京,還將迎接更多的南水,為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3000年前因水而建、因水而興的北京城,在經受了嚴重缺水的考驗後,將更加珍惜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讓這座城市和2100萬棲居其間的市民,持續得到水的潤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