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5年来,52亿多方南水,超过1200万京城百姓尝到了它的甘甜,南水提高了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城市居民用水条件,为北京赢得了宝贵的水资源涵养期,有力支撑了北京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

5年间,北京科学制定用水计划,以“节、喝、存、补”为原则,珍惜每一滴南水,用好每一滴南水。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南水源自丹江口水库,一路长途北上,经过15天、1276公里的长途跋涉,越过淮河和黄河,抵达北京,一部分汇入密云水库。

很多人好奇:南水到京形成环路传输,为什么还要从团城湖调节池一路向东北方向,修一条从城区平原奔向密云山区的输水长廊?

“这还得回到北京用南水的‘节、喝、存、补’原则,这条100余公里的输水长廊,终点是密云水库,部分南水将存放在此。”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解释。

为了用好每一滴江水,北京市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在满足水厂供水的前提下,启动水库存蓄工作,将部分南水存入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等本地大中型水库,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南水进京前,作为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源地,密云水库是京城百姓最依赖的“大水缸”——北京人每喝3杯水,就有1杯来自这里。这是北京城的兜底之水、生命之水。

南水进京后,密云水库停止向城区供水。2015年9月11日开始,南水从团城湖调节池出发,沿京密引水渠奔行103公里,经过9级泵站加压,“爬高”100多米,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

4年多来,密云水库总共“喝”进4.5亿方南水。除了补充南水,近年来受降雨和上游来水的影响,密云水库的蓄水量快速增加,从南水北调进京前的8.4亿方不断突破新纪录,截至今年11月,水库蓄水量已突破26亿方。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的密云水库,原先裸露的河床浸入了水面,中央的20个小岛已经淹没了一半,有的只露出一抹黛色的山尖。

如果通过遥感卫星提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密云水库的卫星影像数据,会惊喜地发现,从50万米高空向下看,密云水库像一条缓慢伸展肢体、逐渐苏醒的碧色盘龙。水量的持续增加,让这条原本干瘦的“盘龙”渐渐强壮、灵动起来。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南水让京城“大水缸”日渐充盈。如何存好这缸水,是水务部门和属地政府的一道“必答题”。

库区155米高程以下10.4万亩“押宝地”全部退耕禁种,一级区内17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关闭,1万多亩人造林地组成生态屏障,环绕155米高程300公里围网实现库区封闭管理……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制度的保障也必不可少。密云水库和水库上游北京市境内的96条、总长1519公里的河道,全部有“河长制”守护。

密云区专门成立的保水总队给“河长制”加了“双保险”,由原来的“九龙治水”变成“一龙治水”。执法权也下沉到镇、村,解决了一线镇村保水队伍没有执法权的问题。

村民也加入了“保水大军”。为保水库一盆净水,密云区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万名保水员常年在水库周边巡查,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的保水防控体系。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密云水库横跨北京和河北,京冀两地还“联手”探索建立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有效改善上游生态环境,为保护好密云水库饮用水源奠定基础。

南水,让密云水库重新焕发生机

密云水库反向调蓄工程除了给京城“大水缸”存水,还在向

潮白河水源地、怀柔区水源地及海淀山前地区回补地下水,有效促进了密怀顺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涵养修复。

到2020年,北京的人均可供水量将进一步提高,将由现在的约150立方米提高到约160立方米;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约220立方米。

未来的北京,还将迎接更多的南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000年前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北京城,在经受了严重缺水的考验后,将更加珍惜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让这座城市和2100万栖居其间的市民,持续得到水的润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