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中亚唯一不靠“民主选举”赢得合法性和国际支持的是哪个国家?

依靠现代国家民族构建的强力逻辑,乌兹别克斯坦在借鉴西方国家和苏联行政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僚体制:通过制度创设和互融,对非正式制度进行规训,形成了中亚典型的发展模式,即

现代中心化国家。

与塔吉克斯坦一样,乌兹别克斯坦也深受地方主义的困扰。直到今天,乌兹别克斯坦人会依据不同的方言、习惯和传统塑造认同以区别他者。祖父的出生地往往是乌兹别克斯坦人地区认同的源头,“你来自哪个地区”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

中亚唯一不靠“民主选举”赢得合法性和国际支持的是哪个国家?

受历史和传统的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内部大体分为三大部分:原属浩罕汗国的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地区(塔什干、纳曼干、安集延与费尔干纳);原属布哈拉汗国的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南部地区(布哈拉、撒马尔罕、卡什卡达利亚州、苏尔汉河州、吉扎克州以及纳沃伊州的一部分)以及原属希瓦汗国的乌兹别克斯坦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花剌子模州和卡拉克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

地方情感渗透到社会行为中,影响着乌兹别克斯坦的群体政治。这其中又以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地区以及费尔干纳州最具代表性。在卡里莫夫当政初期,乌兹别克斯坦由于缺乏整体性的法治建设方案,导致精英通过非正式地区权力网络掠夺国家财富,形成强有力的庇护集团。卡里莫夫小心谨慎,为求政权稳定而与各方势力合作达成政治平衡。为避免各派势力发生政治冲突,卡里莫夫拒绝采取任何经济和政治自由化的改革措施,也避免引入竞争性选举,同时打击反对派,极力维护政治稳定。这使得乌兹别克斯坦逐渐成为中亚唯一不靠“民主选举”赢得合法性和国际支持的国家。


中亚唯一不靠“民主选举”赢得合法性和国际支持的是哪个国家?

除此之外,乌兹别克斯坦还发展出一套依托社会组织吸纳精英、推动制度建设的新模式。这些组织不仅能够严格履行国家职能——对社会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阻碍社会抗争的出现;而在另一方面,这些组织还承担着社会再分配的职能。

乌兹别克斯坦极力将非正式权力网络吸纳为国家力量,保持地方政府长期的高雇佣率,维持高额的健康与教育开支,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逐渐给予地方组织,特别是给予“马哈拉”更多的行政权力。

“马哈拉”出自古阿拉伯语,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层自治组织。1995年宪法第105条规定马哈拉为地方自治机关,地方主席(会长)及其副手由选举产生,通过制度吸纳,将马哈拉正式纳入到国家政治机构中。随后,1999年颁布《市民自治组织法》,明确了马哈拉等自治组织的社会地位、组织结构和主要职能,明确马哈拉等组织对政府的监督职能。马哈拉有权决定辖区内贫困家庭和儿童的福利再分配,并在政府支持下调解民事纠纷,预防社会冲突,任命“安全员”充当社会安全阀;同时帮助政府当局执行法律,推动民族和谐。


中亚唯一不靠“民主选举”赢得合法性和国际支持的是哪个国家?

这些马哈拉巩固了政府在基层的力量。将社会自治组织纳入国家管理范畴之中,是卡里莫夫进行制度构建的重要内容,有助于现代政治动员,推动国家仪式、象征和符号的建构。大量马哈拉组织的存在,维系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政治的稳定,联系着最高层与基层之间的有机关系,减少了社会抗争与“民主”动荡的可能性。

文章节选自:非正式制度、中心化国家构建与现代中亚政治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