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李子柒獲得中國新聞週刊「年度影響力人物」?

VIP-linxi


我在微頭條裡說了這個問題,還想補充一下。

《中國新聞週刊》是中國新聞社辦的很有權威的週刊,影響力很大。

李子柒被授予“文化傳播獎”。作為一個草根,做了大媒體無法做到的事情。在西方主流媒體中,有那麼多粉絲追捧中國文化,中國美食,中國生活方式,這是任何一家大媒體難以做到的,也無法讓對方的主流媒體認可。

儘管我們說,視頻中的生活鏡像,現實中很難再現,那是我們對文化傳播缺乏瞭解。每個人都喜歡電影中的愛情,但每個人都難以擁有那樣的愛情。但這些愛情故事,成為人類文化經典的一部分。

李子柒以生活日常,展示古老中國的田園生活方式,畫面唯美,大家也知道現實中不是這樣的生活,但通過這種方式,闡釋了中國這塊土地的魅力,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李子柒還親自剪輯視頻,不讓團隊幫她做,是關注每一個生活細節,這樣更顯真實性。

李子柒現象給我們宣傳理念衝擊很大。我們花大精力拍這拍那,寫這寫那,但只有李子柒做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

高手在民間,我很佩服這句話!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24383979003732733"}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第一次看到李子柒的視頻,好像看到了舌尖上的中國番外篇!

而她所呈現的美食,也著實是非同一般,如同畫中仙子,田園中古色古香的天然食材,都是網友們十分嚮往的。

李子柒YouTube的訂閱量是753萬。而每條視頻播放量都在數千萬,評論也在數萬,吸金能力非常恐怖,NoxInfluencer日前也公佈了中國頂級網紅在YouTube的收入估算情況:;李子柒單個視頻合作費用高達80萬,一年的廣告分紅預計達4452萬元。這還僅僅是一個Youtube的平臺分紅,都沒有將拍攝視頻中的軟廣告收入算入其中,李子柒國內幾大平臺粉絲量更加驚人, 微博粉絲2100多萬,今日頭條和抖音各有3000多萬粉絲,粉絲多意味著變現能力強, 成為微博知名美食視頻博主和“東方美食生活家”後,李子柒也在天貓開了自己的旗艦店,僅電商年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而最近,李子柒以文化輸出“年入3000萬”上了熱搜,受到央視共青團表彰,人民日報說她的視頻表達出了中式生活之美 。

李子柒和其他的網紅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她網紅處在都市的繁華之中,她卻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奶奶兩個人居住在偏遠的鄉村裡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李子柒和其他的網紅都不一樣,也被大家稱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

得知李子柒爆火海外之初 ,我以為李子柒團隊會在視頻上配上英文字幕,然而並沒有,視頻和微博上發的是同樣的內容。

評論區的老外一邊看不懂一邊每天看,還紛紛說這簡直就是童話世界,就是伊甸園,盡顯中國之美。這令看不懂中文的老外心生羨慕。

從她拍攝的清新畫面和淳樸食材可以看出,她並不會為了金錢而改變自己。

對於她而言,錢夠用了即可,她不喜歡大都市的喧囂,能回到山裡孝敬奶奶,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足矣。

在大城市見慣了燈紅酒綠的年輕人,似乎已經忘掉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還有像視頻中幽靜休閒的場景.

回答的最後,我希望每一位在城市中忙碌的奮鬥者,在放下工作之餘,都能盡情享受自己的休閒時間!


紹特行動


很多人看了她的視頻以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妹子肯定是經過包裝的。

想到知乎來看看,卻意外發現居然有“視頻是一人之力完成”這種說法。我覺得不可能的,她背後一定有團隊,而且是很大的團隊。

但也有網友說以前沒團隊,後來可能就有了。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網紅沒什麼不好啊,比起傍富豪混成網紅再開TB店賣大牌仿款,宣傳買買買才是人生目標的好多了。

也有的說看她切菜,砍竹子啥的,嘁哩卡啦乾淨利落,看著就舒爽,一看就是真的會做家務活而且做得很好的那種。而且她那雙手也是有點滄桑了。

她的過往我覺得不能否認,現在有團隊也很正常。她被人發現,有人想曝光她,覺得她是奇女子,就像好的千里馬,也需要有人挖掘,不然也是廢材,永遠被埋沒。

她說她之前曾經經歷過很艱難的時光,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堅強的小姑娘今天卻在網絡暴力下妥協了,她在不斷被質疑用了替身,背後有公關團隊操作,而她的朋友幫她辯解卻被說成是素質低下,由此推斷李子柒的素質也低下。

我能說有些網友就是見不得被人好嗎... 就算人背後有團隊,那也得她自身有才華,看待問題有時候放好角度,就沒那麼多流言蜚語。


阿冬愛電影



李子柒被評為中國新聞週刊【年度影響力人物】,既是官方權威媒體對李子柒的官方背書與肯定,也反映了國家層面的政策導向。

先從李子柒的網絡走紅談起。李子柒的走紅,有本人的的聰慧、堅韌及出色的藝術審美天賦;也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成全,換句話而言,就是李子柒的生活美學視頻,順應了時代人心的需求,踩準了時代的脈搏。當下,正是現代化與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工業文明與科技文明的社會氛圍下,人們漸漸遠離自然,房貸、車貸、養老、子女教育的壓力,也無形中加劇了人心的浮躁。

李子柒的視頻,給生活於喧囂都市的網友們,呈現了一種閒適美好的田園牧歌,唯美的畫面、古典的配樂、詩意的風景,很好底填補了都市人的心靈空虛、緩解了工作的壓力、滿足了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從商品經濟的角度來看,李子柒的視頻正是順應了市場環境的“稀缺類”精神產品,年入3000萬的價值也是理所應當。

被官媒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則因為順應了政策大環境。在被人民日報、央視乃至中國新聞週刊關注以前,出於商業價值,李子柒實際上已經被許多機構關注,先後被評為網絡紅人、文化大使等頭銜;被中央媒體關注報道,則已上升到社會意義範疇層面。能夠引起央媒的關注,個人覺得主要還是海外粉絲的肯定以及外媒採訪的助力,以及網絡討論的發酵(雖然不知道背後有無其團隊軟文策劃運作)。

從文化傳播、文化輸出以及“講好中國故事”“熱愛家鄉”等多個角度,央視媒體與高校學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剖析解讀,即使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順應了文化振興的政策要求,是從媒體的角度對社會事件進行了順應政策的熱點解讀。

每一個事件都有其特定的社會意義,對事件的熱點討論也呈現了不同觀點的全相。李子柒事件也是如此。相信,經過最近的熱點發酵,不同觀點的碰撞與辯論,人們對這一現象會有更加完善的認知,也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李子柒”出現,共同傳播、創造與輸出中國的美好文化內容!


柒月流光


李子柒已經不是李子柒了,她已是一位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被創作出來的人物,李子柒是一個優秀的演員,她唯美地銓釋了中國文化與中國風光的完美結合,看李子柒不是看紀錄片,而是一部構思巧妙匠心獨具的,穿越時空的田園生活連續劇。

李子柒出神入畫地在扮演著李子柒,一個揹負著榮辱的沉默女子、一個讓世人羨慕的農家姑娘、一個承載著傳播中國文化的年輕使者……眾說紛紜,圍觀者眾,點讚的、抹黑的,如海潮洶湧,舉托起這艘原應停在楊柳岸邊的,卻隨波逐浪飄進大海的畫舫,畫舫中,一位女子不卑不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深度廣度任她縱橫,窮其一生也有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素材,期待著李子柒馳騁在百花園中,亭亭玉立,綻放中國女子的美與勤勞。











卡門線


從舌尖上的中國紅遍大江南北,到李子柒田園牧歌式的網絡視頻躥紅國內外,無不展示著民以食為天,食不厭精的飲食文化。不同之處可能就是一個是鴻篇鉅著大製作,一個人清新文藝短視頻,卻更適合現代人的打開方式!

李子柒打動人心處就在於,她用心呈現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工藝。無論是醬油、桃花酒、琵琶酥等美食,還是文房四寶、繅絲、刺繡等工藝,都按照古法流程,一步步精心製作。那製作的過程又是多少人兒時的對父輩生活的記憶?又是多少人嚮往的晴耕雨織恬淡生活?都市的鋼筋水泥抑制了多少人的手工創作欲?快節奏忙碌的生活又讓多少人焦慮不安?


yzsshok666


其他人在抄襲,模仿且樂此不疲時,她卻在靜靜地努力做著原創,普通人不在乎質量,拼露臉的次數,時時更新,而李子柒一月半載一條視頻,她拍的生活片段唯美,富有詩意,卻沒有演的成分,而我們普通作者一出現,先跟觀眾要關注,要紅心,扮可憐,摔鍋蓋,無奇不有。

我們和李子柒不輸一個層面,追求就不一樣,還好意思說她。我們用短視頻純屬娛樂,她視為工作,事業。這個世界越來越公平,不是一個人說好就是好,而是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我們的粉絲增長緩慢,她在哪個平臺都會引來粉絲無數,她合作的品牌銷量一路攀升,這難道不是她個人魅力的凝聚力所產生的效益嗎。

李子柒的視頻沒有外文翻譯,很少臺詞,卻在外賓眼裡心裡產生共鳴,讓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和弘揚,讓他們對中國充滿好奇。她的正面影響是深遠的,她受到的讚譽和肯定是當之無愧。

同樣作為新時代網民,我們應該慚愧,覺醒,深感拍攝不僅是展示萬花筒般的生活,還有責任讓這個社會進步一點點。而不是質疑她拍的到底是不是農村的真實生活。誰都有權利和資格拍出比她更精緻,更前衛的視頻啊。只要你合理合法,想象無限制。

李子柒做蠶絲被,是從養蠶開始,採摘桑葉,把一粒粒蠶子養到結成蠶繭,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家裡就養過蠶寶寶,背後的辛苦和汗水深有體會,隨著蠶逐漸長大,需求的桑葉會迅速猛增,我們全村的桑葉都被我們全家總動員給採摘到火燒過一般。養蠶真的不易。

蒸煮,抽絲,剝繭,漂洗……,每一個細節李子柒都一一展示在鏡頭前面,她演繹地是真正的製作流程,是蠶絲的發展史。

她做什麼都追求自然,流暢,不做作。做布鞋,做拉麵,造紙,做傢俱,做灶臺,她一個小女子橫跨眾多個行業,都說隔行如隔山,她卻跳躍得遊刃有餘。我們有哪個人願意去嘗試這些笨重,繁瑣的體力勞動呢,如果不想就少說一些。李子柒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天地,她實至名歸。

趁這個開放,自由,開明的時代把自己做好,做出精彩。給我大國人長臉。


雪蓮花的生活篇


傳播本身是一箇中性詞語,傳播範圍的大小決定了影響力,而大眾需求和審美決定了傳播的裂變速度,中國新聞週刊把李子柒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一方面是因為李子柒在政治上不違和,且自帶正能量,二是其視頻內容主要集中在大國小民安居樂業的表達,三才是對其傳播能力的認可。

互聯網時代孕育了自媒體的生存的空間,在並不久遠的過去,這一切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李子柒的入選,在廣義上反映出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向更深層次的政治和主流意識形態上的包容。狹義層面,李子柒的存在,比起那些帶貨網紅,各路精英大咖更貼近這個充滿浮躁的社會基層受眾。

有些人更願意去關注李子柒本人和她在視頻中呈現出來的東西的真實性,其實大可不必。即便是官媒製作的紀錄片,也無法迴避策劃、節選、擺拍這些環節。

如果你覺得好看就多關注,審美疲勞了換個頻道,不管李子柒是不是在扮演“李子柒”,這只是娛樂,跟你看一出電影,聽一首歌沒什麼區別,不要試圖去賦予某種意義。



木公先生蝦說


李子柒現象——另一種中華文化的傳播方式

劉勇說法時間

3分鐘前 · 焦作廣播電視臺製片人 傳媒領域創作者

李子柒又火了,成了一種現象級的存在。中國新聞週刊把年度影響力人物頒給她,以及各大主流媒體近段時間一直在追捧她,都和她最近在YouTube上大火有關係。

為什麼說又火了呢?因為李子柒幾年前在國內就火了,有人說她像金庸筆下的小龍女,有人說她像脫離凡塵的仙女下凡到人間,製作的美食,讓人印象極度深刻,是無數宅男心中的完美形象。

我是個美食者,曾經很早以前就想做一檔自己的電視美食節目,對蔡瀾,對旅遊衛視美食節目《品位世界》的johnny推崇有加,對當時李子柒團隊所拍攝的美食節目形態非常痴迷。我在微博上很早就關注了她,她也時不常給我發一些產品的信息,雖然我都沒有回過抱歉

李子柒作為主持人或主人公,基本上一句話都沒有,在節目中用實際行動和唯美的畫面演繹了什麼是中國傳統美食。

李子柒視頻表現的更加的柔軟,更加的人性,給世界展示了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充滿人性的中華文化。

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把李子柒神話,賦予她們不該承受的東西,她和她背後的團隊,一直在專注的做他們自己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挺好,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我們不是什麼名人,就是普通的說相聲的,為了養家餬口而已。


劉勇說法時間


李子柒獲得2019影響力人物我覺得是實至名歸,她所做的事情是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她不嬌不躁,溫婉踏實的過著自己的日子。無論別人怎麼議論對於她而言都是浮雲。別的不說就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問她對於外界的言論和反對的聲音她怎麼看時,她只是四個字“謝謝大家!”由此可見,這是個多麼淡然的女子,她年齡不大二十七八歲,她的回答蘊含了超出她年齡的智慧和豁達。

就這份從容淡定就值得我粉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