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街长制”,村民天天见干部!示范区文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秘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今年年初以来围绕基层党建工作育树亮点,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文昌街道开展管区“党建一线工作法”、各村“街长制”、村村重响“大喇叭”工程等,有效实现“街道-管区-村两委-街长-村民”的完整治理链,打通街道与村之间的关节,破解街道干部一线工作的难题;打通村干部与村民的“最后一米”,实现村干部主动找村民办事的常态化;形成辖区一个声音,“大喇叭”牢牢占领乡村舆论阵地,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特色亮点。“街长制”被市领导高度赞扬,并号召在全市推广;管区“党建一线工作法”被区领导批示,并推动在全区实行;“大喇叭”被区相关部门进行经验总结,积极推行。本报从今日起用三个篇章,对这三条乡村社会治理经验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街长制”,村民天天见干部!示范区文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秘

11月19日,就在第七个世界厕所日到来的这一天,文昌街道“旱厕清零”专项行动告捷,辖区36个行政村1.2万户,共计1.2万座户厕全部高标准改造为水冲式,“旱厕清零”为示范区首家,走在全市前列;

11月26日,全市城中村(城郊村)治理提升现场观摩会走进该街道,村村实行“街长制”,受到市委副书记刘涛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向全市发出了推广“街长制”管理模式的号召……

“街长街长,一街之长;家长里短,满街忙活。”记者近日走进该街道,村民向记者脱口而出的顺口溜让人眼前一亮。

是街长,更是家长

“街长制”,村民天天见干部!示范区文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秘

12月14日,记者来到该街道新安镇村,一进村感受到的是干净清爽,新风扑面。村北文化广场、小游园,村民三三两两正在娱乐;六条大街整齐有序,户里户外整洁卫生。

“俺村有6条大街,4个街长。我是北一街、北二街的街长。白天检查卫生,晚上检查治安;邻里纠纷,大事小事,我都要招呼招呼、过问过问,帮助解决。”该村党支部委员焦长路说。

一条街等于一个小社会。以前,群众有需求会直接找村干部,有时因各类工作原因,不能及时找到村干部解决问题,给服务群众、化解难题带来诸多不便。

为改变这种“群众找干部”的状况,变“干部找群众”,该街道从“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入手,今年年初研究制定“街长制”有关章程制度,并实施推动。

首先由能力强、威信高、热心公益的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担任。街街悬挂街长联系电话、工作制度等,把“谁来管”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前沿。

其次,聚焦群众“身边事”,界定“管什么”。将基层公共卫生、文化建设和秩序规范等纳入重点管理内容,有效发挥街长“领头羊”“和事佬”和“树风者”的重要作用。“领头羊”,示范带动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劝导纠正乱丢垃圾、乱堆放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切实增强村民文明意识;“和事佬”,及时调解街坊邻里矛盾纠纷,有效维护邻里和睦关系;“树风者”,着力培育文明新风。

第三,画出最大“同心圆”,厘清“如何管”——街长巡街。街长巡街是把责任落实下去。如面临“四城联创”、人居环境整治、旱厕改造、环保攻坚等多项重点工作,每天早上,街长负责对分包的街道进行巡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到户,督促2日内整改到位;每天晚上,各村召开街长碰头会,汇报当天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梳理、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调动街长积极性,全力服务中心工作,及时回应群众期盼。一个个交织叠加、任务繁重的局面,有了“街长制”的推行,有效得到化解。

是积分,更是习惯

“街长制”,村民天天见干部!示范区文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秘

记者近日在该街道姚郭庄村采访时看到,出村道路笔直、宽阔,条条街道平坦、整洁,家户院落、客厅、厨房、卫生间给人一种整洁有序、健康和谐之美。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学强说:“农村不比城市差,实现清洁卫生的关键是积分管理、积分考核、积分奖惩,让考核成为一种习惯。”

据介绍,积分管理是街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权威、影响的体现。该村街长每月与抽出的5户村民(每月按顺序轮换)组成检查打分小组,对村民家里家外按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分类10项进行打分,村民积分情况张榜公示,按评分结果每月分别授予“卫生户”“文明户”“最美庭院”荣誉称号并进行奖励,年终按月积分进行总评并再次奖励。

记者参与了对村民焦长妞家的打分,打扫院内卫生、整齐摆放物品、保持庭院整洁0.5分,清洗灶具餐具、保持厨房卫生整洁0.5分……总得分9分,焦长妞家11月份被村里挂上了“卫生户”的红牌。她自豪地说:“现在每月不挂上这个‘红牌’就感到脸上无光。”

记者在该街道新安镇村看到,该村每月25日的党员活动日进行总评比,11月份该村共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0个,奖品有食用油、洗衣液、肥皂等。“奖品不多,但荣誉很大,是一个家庭的脸面、一个街道的荣誉。家里家外,收拾干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该村村民告诉记者。

街长有“权威”,来自该街道专门出台的《文昌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农户积分管理办法》,同时各村结合实际,由街长对各户卫生进行监督,并广泛宣传各村评选出的“最美家庭”的好做法,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积分兑换活动。积分兑换活动逐步转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目前,辖区1.2万户群众全部参与积分评定,有600余户群众获得了积分兑换奖励,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随地乱扔垃圾、门前杂物乱堆乱放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群众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是治理,更是服务

“街长制”,村民天天见干部!示范区文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秘

有人说,“街长制”是基层治理的一枚“绣花针”。“街长制”不仅成了该街道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成为打通村干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街长是最基层的监督员和管理员,他们的工作让“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成为现实。

今年5月份以来,该街道姚郭庄村通过广播、标语、干部群众会议等形式,加大农村户厕改造宣传力度,各街长成为改厕的“宣传员”“战斗员”,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厕,并参加义务改厕劳动。该村户厕改造仅用15天就完成全村190户厕所改造任务,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成为今年全市完成户厕改造整村推进、“旱厕清零”第一村,街长功不可没。

该村主街道曾经私搭乱建现象严重,道路常常堵塞,成为村民的“堵心路”。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始以来,该村两委下决心进行改造提升,各街长又成为“发起员”“带头员”“督导员”,半个月内6户600多平方米的私搭乱建房屋全部拆除,无一家要补偿款,无一家投诉,街长功劳可赞。

“街长制”实施以来,“解决小意见、调处小纠纷、处理小麻烦、服务小需求、整治小隐患”的系列“微民生”工程得到落实。“婆媳不和街长管,儿女不赡养老人街长管,邻里间有矛盾街长也管……”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该街道街长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成功率高达98.7%,群众满意度达100%,使人民调解真正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该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文成告诉记者:“街长紧贴民心,‘街长制’的牌子外部体现在墙上,内则放在了村两委干部的心上。下一步,我们将以网格化管理为支撑,整合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社会单位的力量,推进行政综合、法治综合、执法综合、社会综合管理,实现村党组织领导下街长责任上肩、村民参与治理、单位协同、综合执法跟进的‘街长制’模式。”

记者点评

“街长制”打通了村干部与村民的“最后一米”,成为村两委干部与村民的有机联系渠道,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再前移、管理再简化、资源再整合、村民再组织,实现行政“活”起来、村民“动”起来、管理“实”起来;实现了由原来“问题找上门”到“上门找问题”、由原来的“被动处理”到“主动服务”转变,将社会治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街,大事不出村”,促进基层社会建设良性运转。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树勋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