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看完电影《误杀》后的感受是什么?

经典电影片段大放送


《误杀》电影观后感影评【1】

作为翻拍片,《误杀》不是照搬原作,照葫芦画瓢,而是进行了更精细化的修改,改动得也非常精妙,使之更适合中国观众。作为一部犯罪片,《误杀》很聪明地将故事放置到了泰国,巧妙地减轻了众所周知的审查力度。所以,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个泰国故事,但它不是泰国影片,还是全部由中国人担纲的作品。这一点,与《杀破狼2》有些异曲同工,借用泰国,来讲了一个大陆院线所能达到极致的故事。

《误杀》由肖央主演,片中他是一位旅居在泰国的华人李维杰,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肄业的水准,但他观影无数,通过看电影来观摩、理解并掌控社会游戏规则,虽然他没有达到昆汀·塔伦蒂诺的境界,但也是万人之上了。作为一位学历虽低,但智商在线的底层人,李维杰是个好人,为了小镇的安危,他努力帮助邻居不受贪赃枉法的恶警的侵扰,也努力保护自己的妻女不受恶人的侵犯。

一旦罪犯来到自己家门,对自己的妻女形成致命的威胁,出于保护的目的,李维杰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保护战。这是一部犯罪片,李维杰的所有做法看似都不合法,但于情于理,他都始终站在了一个父亲的角度,身为一名男人,他做了所有他能做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保护自己的女儿与妻子的安危。李维杰在不断挑战法律的边界,不断与警察进行掰手腕,游走在司法的边缘,数次面临险境与崩溃的边缘,但都靠他机智的安排与聪明的应对,安稳度过,最终使他的女儿与妻子免于受刑受苦。

详细的细节,当然不能剧透,以上已经是能够述说的极限了,凡是看过片的人都会一目了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没看的人,当然需要赶紧去看,然后再来一起进一步讨论交流了。

说到《误杀》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将故事背景放置于泰国之后,居然使得来自大陆的肖央、谭卓、陈冲与来自香港的姜皓文、秦沛有机地融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化学反应,不像很多合拍片中两地演员之间存在巨大的割裂感。这一点,非常难得,虽然两地演员的腔调不同,但在泰国的语境里,反倒觉得这样更好,就该如此,有了一种五湖四海荟一起的感觉。

与原版相比,《误杀》的升级之处,看似片长短了,但故事更好了,身为反派的陈冲与姜皓文的戏份,还增加了,而且恰好到处。尤其是姜皓文,原版中几乎是一位可有可无的角色,但在大陆版中,却承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作为阶层形象的代表,姜皓文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戏份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把一位身居高层的权位人士的势态演绎的极其到位。姜皓文,不愧是香港金像奖得主,不愧是演技实力派。

而陈冲,作为片中高智商的警界高层,片中的表现也极其出色,而且颠覆了大家对她的既往认知。在公众的眼里,陈冲向来是一位娇媚性感的尤物。尽管已是徐老半娘,但她留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太阳照常升起》里的“湿漉漉”的那种感觉,透着性感与情欲。但是,《误杀》里的陈冲完全不一样,这里她成功饰演了一位果敢、勇猛、有决断的警察形象。尽管不够正面,但她不苟言笑的仪态,加上一身制服在侧,展现出一种慑人的魅力。而且,作为一位母亲,在外在威严之下,还有一种心碎的柔情,都被陈冲演绎的淋漓尽致,臻于完美。

而谭卓,作为大器晚成的演员,《我不是药神》《暴裂无声》都印证了她不俗的演技实力,近两年迅速走红。《误杀》中她再次奉献出了精湛的演技,将一位处于惊恐状态下的母亲的柔弱无力感,通过细腻的表情及微小的动作,将人物复杂的内心呈现了出来。她所饰演的角色不复杂,缺少大开大合的表现空间,需要藏拙,要想演到位,并不容易,在并不太大的表现空间里,谭卓迸发出了惊人的演技,将人物的内心精准地展现了出来,非常不容易。

还有青年演员许文姗,现实之中,她是陈冲的亲生女儿,这对母女难得地出现在了同一部片中,不过片中她们是对手,而非母女。许文姗身为陈冲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对影视圈的了解自然比一般人多得多。但许文姗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误杀》中呈现出来的稚嫩感,还有她的青涩感,与角色的定位相得益彰。很难说许文姗演得有多好,但故事角色需要的就是一种清纯感,她做到了。这个角色,本来重点就在于找演员,只要找到那种单纯无暇一张白纸型的青年演员,无论谁来演都会有效果。但说起来容易,真要找,实际上非常难。偌大一个中国,要寻找一个神色单纯,天然无雕饰的演员,绝非易事。难得的是许文姗居然做到了,只能说现实中的陈冲也是一位好母亲,让人敬佩。

至于秦沛,以及年幼的张熙然,表现都很棒。尤其是张熙然,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成熟,就像一颗娇嫩的奶油面包一样,一颗童星正冉冉升起。

当然,片中最大的收获,还是肖央。通过本片,肖央终于可以为自己正名了。原来,不止是喜剧,正剧,照样玩得转。《误杀》,身为男一号,他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角色的精髓,整部影片的精彩,基本上就看肖央的把握程度。如果他能表现好,整部影片就会出彩,他若乱了方寸,整部影片则必然失败。好在,肖央没有弄糟,而是完美地将角色所有的精彩都展现了出来,甚至比原版角色更好,这也是《误杀》比原版升级的一大特点所在。主角活了,全盘皆活。

无论是细微的内心戏,还是处惊不乱的神情,以及对大局的把控,乃至与高能警督的对峙,肖央饰演的李维杰都能够从容面对,瞬间切换身份,将一位被迫应战的高能父亲演活了。更何况,原版中的维杰,被塑造的过于刚正,很有些杰克苏的感觉,非常不真实,而肖央塑造的李维杰,则是一位典型的小人物,就像身边的邻居哥哥,真实可信,尽管高能,但都很好地被掩藏在了表面之下。因此,故事悬疑感从人物的形象上就已经开始了,展现出了比超越原版的特点。

还有,尽管在影片开始,肖央刚一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带有一丝喜剧的色彩,而且他与邻里之间的互动,也有一点喜剧的成分在里面,会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意料之中的喜剧,毕竟肖央主演嘛。但撑过这个并不太长的铺垫性质的开头,一旦进入案情部分,紧张的情节迅速展开,大家会立马发现这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观影感觉也不是喜剧带来的轻松,而是高智商犯罪的烧脑。尽管本片没有太多提神的反转,甚至案情都明白地告诉了观众,但它依然精彩。尤其是肖央饰演的李维杰与警察斗法的过程,无论是与腐败警察之间的诈审,还是与陈冲饰演的高智商警督拉韫之间的对决,都让影片的情节充满了紧迫感。警民之间对立,破与藏之间的角力,推理与演绎之间的错位,每一处都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生错。

高手对决,剑拔弩张,招招致命,就看谁更能撑得住,李维杰与拉韫,就是这样的超一流高手。他们之间的脑力角力,让整个剧情充满了对峙感,非常精彩。而姜皓文代表的政界高层与秦沛饰演的饭馆老板所代表的底层,又构成了另外一种冲突。还有李维杰与惊慌失措的妻子,以及同样陷入惊恐迷茫的女儿之间,也有一层矛盾,就看李维杰如何稳住她们。

李维杰,一个人周旋在家庭、社会、阶层、警民对立之间,必须要有一位一身是戏的演员来承担不可。按说,这样的角色,国内演员中大概只有黄渤这样的演技之神来演才合适,别的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演员。但是,肖央站了出来,不畏自己的喜剧定位,勇于直面,勇于挑战。如何玩好了,无疑是一个正名自己的机会,而如果玩不好,未来的路就困难得多了。

《误杀》电影观后感影评【2】

看过一千部电影的父亲与侦破一千个案件的警察。父爱如山,挡住一切不幸;母爱如水,一切不可阻挡。电影的开头,简洁明了的为所有人物性格,身份,地位做了介绍和铺垫。而事件的开始,就是平平和素察共同参加的夏令营。夏令营中,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国王老来得子,但这个孩子被巫师预言长大后会弑父夺位,于是国王狠心将幼小的王子弃之荒野,想让他自生自灭,没想到一个路过的农夫救了他,并将他抚养长大,王子长大后领导了一场反动,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并杀死了他,得知真相的他十分愤怒,一怒之下又杀死了扶养他的农夫。事后他又十分悔恨,他向大师请教该如何弥补。大师告诉他,只有建一个连鸽子都无法飞到的塔,才能减轻罪孽。于是他就修建了这座忏悔塔,日日忏悔,来减轻他的罪孽。”

此时话音刚落,忏悔塔钟声敲响,镜头推到塔顶,放大,一群鸽子环绕,却无法到达。故事,就在这座塔下展开。较量,也在故事中缓缓突出。

剧中其实有两种“较量”。平民百姓vs有势权贵;父爱vs法律。

先说说第一对较量。在电影中,一上来就是警察欺压百姓,百姓只是敢怒不敢言。影片中这一点反复出现,坤泰向百姓收取所谓“私了费用”时,维杰交保护费时,坤泰被匿名举报后来动手打举报人愤怒之下举起枪想杀人时。以及片中很多小细节都透露出警察平日有多么仗势欺人,甚至片中明明平平才是受害人,但就因为误杀的是警察局局长的儿子,马维杰连报警都不敢。为什么?因为他怕!不是怕坐牢!而是怕连坐牢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这是警察局局长的儿子!

儿子失踪,拉蕴利用自己职位之便,动用全警局的资源找儿子,随便就把马维杰一家抓回警局审讯并施以暴力,带领一众警察抛刨祖坟,不管不顾百姓愤怒。这不是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与平民之间的较量是什么?而社会底层的人,往往都是敢怒不敢言,并且影片中一句话很好揭示了这一点。“羊只要有草吃就够了,根本就不在意谁在它们身上薅多少羊毛。”

在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片中反复出现的“羊”。羊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算是个重要的线索和暗示,贯穿全片。影片英文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

试想一下,没有牧羊人的羊代表什么?就是没有法律保护的百姓,只能任由警察欺压而无力反抗。羊,在佛教中代表愚蠢的凡人,在xx教中代表替罪。影片中,李平在上课时,老师讲到“羊这种动物视力很不好,所以只要脱离了群体,单独行动就很可能被杀掉”。

我想,在这里就暗指未完全成长的青少年。而替罪这一含义也反复体现,当马维杰为朋友打抱不平情急之下踢了坤泰一脚,而坤泰怒火中烧举起枪马上就要开枪但被人拦下最后只能打死一只羊时,替罪的含义展露无遗。最后片中出现了活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没有替罪!就代表着终将有人死亡!而死亡的人就是马维杰。即使最后,也斗不过有势力的警察局局长,政府议员,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和素察一样被活埋。

再来说一下第二对较量。法律与父爱。父爱伟大么?当然伟大!片中马维杰到寺庙三次,第一次布施,大师收下后赐予他健康快乐,第二次布施,大师只是摇摇头,并没有收下,并说道“善恶皆有果”,第三次,与素察父母见面,他只说了一句“我是个没用的人,但如果有人要伤害我的家人,我会用尽一切办法保护她们”影片最后的一段采访,很多人都说马维杰应该无罪释放。大家都知道了真相。大家都不相信法律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绕回去,还是权贵大过法,但真的能大过法么?答案就是不可能。

再看看演员,这个剧本真的太适合肖央了。沉稳的父爱和对于女儿的心疼,对这个家的责任,丈夫的担当,他表现的淋漓尽致。谭卓与陈冲,两位截然不同的母亲,一个是温婉贤淑的家庭主妇,一个是杀伐决绝的警局局长。不同的处境。同样的母爱。同台飙戏的感觉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就是“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禽兽”。陈冲的眼神非常精准。让人一眼就不寒而栗。蒙太奇的展现手法让这部电影碎片化又节奏紧凑。最后的雨夜应该是致敬《肖申克的救赎》。最后的采访,马维杰到底是不是个好人。最后一个镜头,只一个眼神就够了,此刻任何台词都是多余。

最后,我不免想起多年前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用它作为这个影评的结尾吧。《全民目击》最后用一个故事揭示了主题和真相。故事是这样的。

传说龙背墙不是一面墙,而是一座山。远古的南海龙王老来得子,所以对小龙王宠爱有加,但小龙王淘气任性,到处惹祸。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闯出了大祸,失手烧掉了天庭神龛,慌乱中的小龙王回到家里,天庭自然不会放过他,南海龙王为了救儿子,他冒替小龙王,趴在盘龙山下,接受雷电的击打。眼看父亲被烧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小龙王悔恨愧疚,他一下冲出来,要承担这个惩罚,龙王为了阻止儿子,便一头撞向身旁的金刚壁,当场死去。“养不教,父之过”,南海龙王认为自己死得其所,死后,他的尸体便化作龙背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小龙王幡然醒悟,终生恪守本分,与人为善。后人将龙背山改称为龙背墙,是因为这面墙,挡住了小龙王所有的罪行,故此,后人称为龙背墙。

电影《误杀》最后的马维杰也同样担下所有罪行,并告诉自己的女儿,他有多么爱她。最后的结尾,用马维杰的一段独白结束。

爸爸是个没什么用的男人,但遇到事情一定会挡在你们身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和我渐渐有些疏远,你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信任我,没想到我们之间竟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获得信任。未来的你会是一个勇敢的你,希望你不论面对什么,都有一颗勇敢的心,不再恐惧。”

你很难想到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人能这么完美的掩盖所有罪行,但你一定不难想到一个父亲为保护女儿而奋不顾身所做的一切。

《误杀》电影观后感影评【3】

故事翻拍自印度片《误杀瞒天记》,改编完成度还不错,节奏缓急有序。

女警长的儿子强暴了女同学,拍下视频继续要挟,女同学反抗中把他给误杀了,然后一家人想着如何圆谎,如何瞒天过海 ……

整个故事发生在泰国,可能以后某些敏感又现实的题材可以借鉴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嫁接方式。

先说陈冲。本来这部电影我也是冲着她去看的,每次看到她能输出各种惊喜,我就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太幸福了。

陈冲是银幕上的硫磺烈火,放在《误杀》里,她的表演能撑起自己光芒,也能很好地辅助别人的表演。

她叫拉韫,警察厅女高管,预告片里有她非常狰狞的一面,非常抢戏。

GIF

然而,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母亲。

一出场,我们看到了她威严高能的一面,电影给了她很多光影的镜头。

她有很多剪影式的呈现,看不到五官和表情,光线昏暗下只剩下一个立体的黑影轮廓。

审讯过程中,她这种黑面神的煞气,确实能震慑对方的内心,拉韫也是靠着这套彪悍的心理战,不断瓦解对方的软肋。

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拉韫也能让居高临下的威慑力瞬间鼎沸起来,地板上投射出一张类似女巫的黑影。

事业上,拉韫矜矜业业,在这片男人的世界里,磨出了自己的名号。

而生活中,她是一个被牵制的无助母亲。

她过于宠溺自己的儿子,让其小小年纪就恶贯满盈。

老公是官场新贵,在竞选新市长,夫妻相处有着领导间的那种客气。

这是一个失衡的女人。

陈冲的表演就像硫磺,一点就燃,燃得很有节奏和层次,同时控制住了大银幕上应有的火候。

这个人物前后情绪变化很分明,开场是她的人生总括,后面才是狰狞、失控再到觉醒。

得知自己儿子失踪后,拉韫展现出一种报复式的暴躁。

暴躁,但还是保持了头脑的清醒。

她成功诠释了警局女强人该有的千年道行,即便怒火中烧,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她还是能睿智地找出破绽。

陈冲和谭卓有一场对撕的戏份,两位母亲就像是失控的母狮,互不退让。

这场风波,让拉韫事业受损,她退出警界,成为孤苦的母亲。

我们看到了洗净铅华后的她,这又是另一种情绪张力:悲戚的,虚弱的,却依然倔强。

陈冲对角色的处理方式很聪慧,故事发生在泰国,她的台词里有泰语,我们知道泰语就是那种霹雳吧啦的炸裂音(我冲是自己原声泰语哦,上外毕业的她,语言天赋是强的)。

拉韫的气场,非常适合这种语音语调。

陈冲的脸非常有线条感,而且紧致(请问陈冲女士,你的王牌保养品是啥?),如此立体的轮廓感,是表演最好的基底。

我们看到了她脸部的各种抽搐,这种狰狞和失控的气息,我曾经在她电视剧作品里看到过。

《如懿传》里,陈冲唯一一场戏,和邬君梅互撕的那段,陈冲的脸扭曲得很可怕。

再往前,她和冯远征合作的《人到中年》里,剧中她母亲突然去世,那一刻的崩塌、失控是摄人心魂的。

这一次,陈冲毫不费力地提炼出了「狰狞与恐惧」的高阶表达方式。

拉韫的丈夫是姜皓文演的,这位男演员很懂得和强气流女演员配戏。

之前和惠英红合作《翠丝》,姜皓文片中饰演惠英红的老公,后面变性成女人。《翠丝》题材好,剧情一般,姜皓文面相还是太硬朗了,角色服帖度不强,即便他已经很努力地在诠释角色的隐忍和弱小。

《误杀》里,姜皓文和陈冲的气场搭配得很好。

这个丈夫,没有成为妻管严,大家在家里各自为政,虽然戏份不多,姜皓文把丈夫这个顶梁柱的角色还是顺利完成了。

前半段,夫妻相敬如宾,虽有心结,后半段,妻子崩溃,丈夫不离不弃。

陈冲这次的烈焰,刺激了男主肖央。

《误杀》虽然有悬疑色彩,但巧妙地融合了泰式喜剧细胞。

这就是靠肖央来调味了。

他的表演有冬阴功的味道,能带着故事和其他演员一起入味。

以前肖央的表演,更符合喜剧演员特别外露的那种怪路子。

这次《误杀》,他是在沉稳中埋笑点。

他是网络公司老板,人缘很好,面相忠厚老实,没有夸张的表情,他靠着自己的冷幽默气质,把周围的泰式韵味有效地调动起来。

整个瞒天过海的过程,他展现出一枚资深影迷的模仿天赋,剧情有向《蒙太奇》致敬。

肖央让我看到了喜剧演员的惊喜,而且他这次的演法,完全可以驾驭文艺片。

谭卓这次演了受害者的母亲,这类角色谭卓经常演,从角色本身而言,她没有太大突破。

但就整部电影而言,谭卓极好地调节了自己的表演阈值,她的收敛,其实是帮助对手戏演员的释放。

好演员的格局感会特别强,她会站在整个剧情的高度来看自己。

这几位演员,提供了几种接戏策略。

陈冲属于很自由的演员,她接角色没有什么禁忌,甚至敢去挑战让人难受的角色。

拉韫的戏份不算特别满,陈冲应该演得不是很过瘾。

这是大花级演员羡慕但又很难企及的状态,我们很多好的女演员如今都是接四平八稳的角色,角色过于稳定,表演再精雕细琢,演多了也就模式化了。

观众花钱到电影院,要么看有惊喜的故事,要么看有新意的表演。

肖央有一张很接地气的脸,他的角色就像我们的左邻右里,很容易亲近。

这个阶段,他通过各种喜剧类表演,广结人缘,同时,他也在尝试拓展戏路。

能演文艺片的喜剧演员,是其他演员最怕却无能为力的竞争对手。

谭卓的每次表演都很扎实,即便角色发挥空间有限,她依然挥发着自己不慌不忙的表演欲。我挺喜欢她这种创作状态,至少这些年,她每年都有作品上电影院。作为演员,她的心应该很踏实了。


威廉古堡的Arvin


前几天去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误杀》,看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上午看完之后,一整天我都沉浸在对电影的回忆和对其细节的分析上。

不得不说男主李维杰是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很强的人。电影中警长训斥下属说:你们一群人都没有李伟杰聪明。李维杰通过看电影,把电影中的技巧都运用到此次逃脱中,与破案高手的警长斗智斗勇,最终警长苦于没有证据,李维杰一家人逃脱了罪责。

然而,李维杰自己却受不住内心的谴责选择了自首。

这样一部误杀埋尸,掩盖罪行的行为却被很多人理解,是因为这样的行为是出自于对孩子的保护,出自于对上层阶级压迫的反抗。那么,这部电影展现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主题呢?以下是我的理解。

主题一:父母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电影中的一对平凡普通的父母——李维杰和阿玉,就是付出一切的保护孩子。阿玉为了保护孩子,柔弱的她居然敢埋尸,勇气可嘉。“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这是阿玉对警长的怒吼。

李维杰为了孩子设计一出“瞒天记”逃脱法网,避免孩子坐牢。最后他自首也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

如同电影最后,记者采访民众,有一个回答:如果谁强暴我女儿,我会把他拉出来鞭尸。这是作为父母对施暴者的痛恨。

由于李维杰一家人的违法是为了孩子,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体谅。

主题二:爱与道德如何权衡?

如果单看李维杰和阿玉的行为,肯定是令人可怕的。埋尸就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李维杰知道阿玉是把素察给活埋了,却没有救素察。当他看着棺盖上的血印,他的内心在受到谴责。

他转移尸体,这也是非常恶劣的、违背道德的行为。

分析了电影的细节和脑补了一些画面之后,我感觉到了恐怖。素察在黑暗的棺木中该是有多么绝望啊,虽然他作恶多端,但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承受这样的恐怖,生命在无助中慢慢消逝,在黑暗中和可怕中死去。

李维杰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会做噩梦吗?如果素察的父母知道素察是这样死去了,该如何接受?

违背道德,终究得不到心灵的安宁。

分析电影中的不合逻辑

对很多细节的分析,让我更理解电影剧情,但是最终有一点却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在他们打开棺木的时候,棺盖上有血迹抓痕,难得就没人发现吗?警觉机智的警长这时候的智商去哪里了?如果说她当时只关注羊的尸体去了,但是,之后她也该检查检查棺木的。如果说暴乱打断了她的分析,那么,打开棺木的其他人应该也会看到的。上面的血迹足以化验证明素察之前的确是被埋在这里的。

另外,这一点,以李维杰消灭证据的谨慎度,他在转移尸体的时候就应该把血迹解决掉,防止之后开棺时被警长发现。

如果说是导演故意把这个血迹展示给观众看,让我们知道素察是被活埋的,那么,完全可以以在李维杰脑海里呈现的视角来展示,而不是赤裸裸地展示在众人面前,然后说众人在暴乱中都没有发现血迹。

这一点的不合逻辑我就是想不通,你是怎么看的呢?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宁静小屋


为啥说最后的自首是电影的败笔?因为为了过审,为了上映,为了投资人的钱包,所以,必须要让主角自首,不自首,真的不能上映!

首先告诉大家中国版的《误杀》母版是北印度的《误杀瞒天记》,《误杀瞒天记》的母版是南印度的《较量》。

大家首先冒出的想法是:不自首,这影片能过审吗?当然不能上映!这也是电影的一大败笔,没有办法,和2015年翻拍的好莱坞电影《十二怒汉》一样,国内翻拍的电影名字是《十二公民》,导演最后不得不妥协,最后还是跪舔了,不然不能上映,这很可怕!虽然这理由简单粗暴至极,我想大家都会会心一笑,男主不自首的话,岂不是在宣扬不正确的价值观——只要足够聪明,制造完美证据链,就能逃避法律法规。

虽然剧中男主并无此想法,且为受害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警察局争斗,如此行事,实为无奈之举。然而往深处想,去掉男主受害者的身份,单看这样的行为,却是能传递出电影真正想表达的的价值观:只要足够聪明,制造完美证据链,就能逃避法律法规。所以,从影片上映的角度来看,为了过审,也必须让男主自首。如果三个结果让你选一个你咋选?自首上映、不自首严重阉割不一定上映、不自首不上映。你咋办?你咋选?

其实真理有时候就在大家面前,只是有的人认、有的装着看不见而已!都心知肚明的!羊多的是,不过羊的确是无辜的…


央美马丁


虽然本片是翻拍的,但影片整体完成度还是很高,没有任何一方面扯了后腿。唯一遗憾是结尾还是“回归”正确的政治主张。

被惊到的是,利用蒙太奇来偷换时间,制造不在场证明,让所有人为自己做伪证。这种事原来现实生活中真有可能存在。资深影迷真的好可怕呀哈哈哈,所谓“完美犯罪”不是没有的。同时这部戏也涉及到校园暴力,因为一个错误引发的误杀,又从一次误杀引出一场惊天蒙太奇。

做父母的,什么都可以忍受,唯独不能忍受自己孩子受气和被侮辱。所以影片中的每一位家长的反应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孩子,只是都用错了方式。

影片结尾并未揭露尸体是如何处理的,意味着这永远不会真相大白。但男主最终去自首,替家人抗罪,也算是对自己的救赎和对公众以及身边所有被利用过的人道歉。

故事结尾是正确的引导,不过很想看续集耶。一个最没有贺岁档气氛的贺岁档闯出一部高智商犯罪片,对当下影视寒冬来说也算一种讽刺吧。





北笙观影院


电影全程节奏比较紧凑,让人可能猜到下一步的剧情是什么,但又令人叹为观止,老演员和小演员演技全部在线,泪点笑点也在,我和朋友看到几个细节,素察可能被李维杰烧死了,因为有一幕给了饲料和李维杰烟头的特写,不得不说男主的反侦查能力真的很强,最后的结果连老婆孩子都没想到,这部电影折射出了一些敏感话题,我觉得值得一看。整部电影的经典镜头就是陈冲和谭卓对戏。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最后一幕是朋友看到的,安安的试卷上有涂改液的痕迹,就是说安安把分数改过了,可能是70分改成了100分,折射出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父母就是孩子的缩影,素察从小缺乏管教,仗着自己的父母是警察局局长和议员就为所欲为,而李维杰的行为也告诉孩子欺骗,安安最后把分数改掉所以安安学会了欺骗,因为安安希望爸爸给她买口琴,最开始局长说你看过一千个案子就不觉得有什么离奇的案子,李维杰也说你看过一千部电影也不觉得有什么离奇的故事,凸显李维杰的反侦查能力,连李维杰的老婆都惊呆了,棺材板上的学籍信息表明一开始素察是没有死的,最后在棺材里被憋死了,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女孩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在外陌生的环境下跟陌生的男孩子饮酒。结局最后李维杰的忏悔和素察父母的结果都折射出了家庭教育多么重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信任也多么重要。

个人观影感受暂时就这些了。还有一些细节暂时没看到。







小宇爱杉杉


在观影结束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宠溺的悲剧

素察的渣与坏,他的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素察的父亲是一名政客,素察的母亲是一名督察长,素察从小就生活的权利的熏陶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自我约束,最终导致悲剧。

素察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打骂,母亲则是极度的宠溺,两种方式的作用下,导致素察只能向外寻求刺激和满足,在青春期的加持下更是无法无天。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例如里的官二代阿祖,为了寻求刺激,扮演劫匪,挑战警察,也只是为寻求另外一种解脱和满足。

所以,孩子的成长,原生家庭的陪伴和关怀是不能少的,用其他任何方式弥补的爱,也是扭曲的。

缺乏爱的成长,注定是一部悲剧史。

二、父爱如山

李维杰只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人,为了维护家人,却能将警察们耍得团团转,亲自上演了一出完美犯罪。

拿督察长拉韫的话来说,李维杰很聪明,比在场的所有警察都聪明。所以不要随便低估一个人,低估一个父亲所蕴含的力量。

督察长拉韫是破案高手,破解了大大小小1000多宗案件,她说只要破解了超过1000件案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离奇案件。

李维杰唯一的兴趣就是看电影,看悬疑侦探类的电影。李维杰也说过,当你看过超过1000部电影时,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离奇案例。

就这样,两个人的攻防战展开了,一个是锋利的矛,一个是坚强的盾,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电影在拉韫的层层压迫下推进,利用权力之便滥用私刑,威逼利诱,最终在小女儿安安的口中得知素察埋尸在自家坟墓。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当你感觉胜券在时,那就是你输的开始。

就像拉韫带着大批警察来李维杰后花园掘坟,信心满满打开棺材时,挖出来的却是之前其中一名警察滥用私刑打死的羊。

这是一种讽刺,也宣布了李维杰在这场较量中胜出。

李维杰瞒着所有人偷偷把尸体换了,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名。

借用电影最后李维杰说的一句话,"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男人,也没能让你们过得好一点,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

这是一个男人的担当,真挚动人,生而平凡,为父则强。

三、良知是最后的底线

在经过警察掘坟事件后,拉韫被革职,都彭放弃竞选市长,两人都失去了一切。

影片最后,拉韫和都彭在佛像下找到正在祈祷的李维杰,作为父母希望能找到儿子最后的希望。

拉韫和都彭走心的话语,既表达了作为父母的歉意,也表达了作为父母的期盼,可怜天下父母心。

也许这次的谈话唤醒了李维杰的良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他也不想一辈子活在内疚当中。

随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李维杰自首了,这是良知最后的底线,这胜过一切的高智商犯罪。

其实,关于素察的死,以及李维杰会入狱,这个结局在电影开头的时候已经埋下伏笔了。

电影开头就讲述了一个李维杰在监狱越狱的悬疑故事,故事中李维杰死在越狱的坟墓中,而电影结尾又以李维杰入狱的镜头特写结束,既首尾呼应,又暗示了素察并非是平平和啊玉杀死,埋素察的板子上有抓痕,很有可能是后面李维杰换尸体的时候杀死的。


社会本会


陈冲,给这个电影带来了20%的票房。导演带来了20%票房。剧本带来了20%票房。陈思成带来了20%票房。小女儿带来了5%票房。肖央带来了5%票房。其他人,5%票房。

说真的,如果男主角让张译演,会比肖央出色太多。肖央在这个电影里,演技很一般。但是,剧本和导演水平,的确牛!


四分之一月色


全程无尿点,可以说十分精彩,环环相扣,前面一个小细节不小心遗漏了就可能想不到,最后重新整理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总体来讲,全片节奏紧凑,有很多意料之中又有很多意料之外。每位演员都是实力派,就连演小妹妹的演员表现都可圈可点。值得观看!




天天爱笑娱乐


有些电影看完总让我觉得压抑,怅然若失,有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是电影不好,是我自己水平还不够。

昨天下午去看了《误杀》,看完回去后搜知乎找解读,才发现真的有很多的细节彩蛋以及值得思考的地方。很佩服知乎上的大牛,看完后细节记得那么深刻,而且也能思考出含义,甚至还能发挥想象分析拓展。而看完即忘的我 细节一个也没看出来。

暂且不说羊多次出现的含义这一需要思考的地方,就是开头死在越狱人旁边的是本该送他出去的那个人 这一细节我也没看出来。除此之外最大的一个就是,警察掀开棺材盖时有一个长镜头在棺盖上,上面的血迹和抓痕清清楚楚,暗示素察是被闷死的,而我直到看解读之前都天真地以为是被平平打死的;李维杰问阿玉“一滴血都没流吗?”其实是暗示了素察可能没死 我没看懂;安安用叉子划桌子其实是她听到的素察用手抓棺盖的声音 我没看懂;女儿打晕素察后镜头切到父亲向身边人解释吞舌假死 其实也是暗示了素察可能假死,我没能想到;阳台上母亲把小女儿成绩单给父亲看,成绩单的分数被女儿改了,我没注意到;尸体到底藏在哪?可能是新警局地下,因为片中有一个李维杰看着新警局的大坑思考的镜头,这是伏笔,我没看懂 我以为他是看到沙子想到了被扔掉的手机 心里有一丝紧张。

在影院没看懂的这些细节,在知乎上得到了解释,这对我来说反而是一种无奈。看越多的解读,就越想去二刷重看。我有那么一刻觉得,人们总是挑电影的剔,而电影又何尝不挑人呢?这样一部好片我没看懂,真是浪费了。是不是我的水平还需要提升,才配看这种电影呢?可以这样说,一刷没看懂,钱白花了,但电影是好电影。

嗐!都只是我自己的庸人自扰罢了。我似乎陷在自己的“无能”中走不出来了(苦笑)


WZ娱乐影视剧


回味《误杀》这部电影,个人觉得蕴含心理学的味道,莫过于在电影的开头男主讲的一个故事,讲述他自己被关在一个囚牢里,在他的伙计协助下,想要逃离,但最终却发现和他死去的伙计一起被困在棺材里。这个故事就像梦境一样,充满着隐喻

回想起来,却也解释了看到最后不明白的问题:为何男主要自首?我的理解就是,在男主的世界观里,就算机关算尽,瞒天过海,但是有些东西终究无法逃脱,比如愧疚之心,自己的良知。甚至会把自己身边一起谋划的人,一起带进去阴暗的深渊。

也许,他可以选择继续沉默,带着家人避开了法律的惩罚。但是,给他的孩子带来的,却是一辈子的不良影响——无需畏惧戒律与法律,靠小聪明可以铤而走险。

这是我理解的父爱,厚实而深沉。

可以说,在开头,其实讲故事的人,就已经为我们解释故事的结局。

我最感动的是男主的一句话:

“没有本事让你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